西點精英第一課 責任課 軍人的責任重於泰山(1 / 3)

西點精英第一課 責任課 軍人的責任重於泰山

承擔責任是西點精英們的行為準則

西點學員章程規定:各個學員不管其在何時何地、是否穿著軍裝、擔任何等職位,都有義務和責任履行自己的職責。並且要求任何學員在履行職責時,都是出自其內心的責任感,而不是為了獲取獎賞或是避免懲罰。西點教育對責任的重視也體現在西點的最高利益準則——“責任、榮譽和國家”中,我們看到,責任在這裏被賦予了重中之重的地位。於此相應的,責任教育在西點的教育內容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在西點軍校裏,所有的學員都被灌輸這樣的理念:在任何時候,學員回答長官問題時隻有“是”與“不是”兩種選擇,因為長官需要的隻是結果,而非任何解釋或借口。這是為了讓學員在壓力下學會恪盡職守,懂得失誤是沒有任何借口的。如一位學員在排隊時皮鞋被不小心的人踩髒,當他被長官問道:“你認為你的皮鞋這樣就算是擦亮了嗎?”時,必須這樣回答:“報告長官,不是。”又如,學員被指派在一定的時間完成一項任務,由於困難重重,這項任務可能不能按時完成,但是軍官不會接受任何的解釋和借口,他們要的隻有結果。這樣,“沒有任何借口”就迫使學員不得不消除任何懈怠或患得患失、畏首縮尾的負麵心理,而隻能爭分奪秒地去爭取完成任務。在這樣嚴格的責任教育下,西點軍人在執行任務時,無論要麵對多麼艱巨的困難,都會毫不猶豫地承擔下來,而絕不會推脫自己的責任,因為對西點軍人來說責任是榮譽。

畢業於西點軍校的海軍中將納爾遜,1870年參加海軍,21歲升為上尉。1894年納爾遜在一次海戰中失去右眼,後又在一次戰役中喪失右臂,因而複員返鄉。1896年他重返軍隊並晉升為海軍中將。1898年10月21日在古巴特拉法爾加角海戰中,他率領的部隊大敗法西聯合艦隊,挫敗了西班牙入侵美國的計劃,不幸的是,納爾遜在作戰中陣亡。在他閉上眼睛之前反複說的一句話是:‘感謝上帝,我履行了我的職責。”英勇的納爾遜用生命履約了、維護了自己的責任和榮譽。

西點軍校還利用實際的教學活動培養學員的責任意識。在西點學校,學員在升入二年級後要與1-2名新學員組成一個小組,他們的職責是與新學員在相互信賴的基礎上發展出良好的上下屬的關係,這對第一次擔任領導下屬職責的二年級學員來說是一件並不容易完成的任務,因為他們在要求手下有最好表現的同時又要和手下維持良好的關係,學員隻有經過不斷的摸索和改正才能做到兩者兼顧,事實上,這一過程正是培養學員責任感的教學過程。

西點軍校責任教育的形式還有很多,不一而足。在這樣的教育理念的引導下,承擔責任成為西點精英們的行為準則。畢業於西點的海灣戰爭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在他的自傳《身先士卒》中說道:“時至今日,要說西點軍校對我有什麼影響實在很難,不過在那四年理想化的軍事世界裏,有一種新的價值觀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並形成。初入西點時,‘責任、榮譽、國家’隻是我從爸爸那裏聽來的座右銘,那個時候我的價值觀還沒有形成,可是在我離開西點時,它們已經成為我人生道路上堅定不移的指明燈。”事實正是如此,西點的責任教育對西點精英的一生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麥克阿瑟將軍一生說話無數,其中最有號召力的一句是:“我出來了,但是我將回來!”這源於他軍事生涯中最大的一場敗仗。1942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麥克阿瑟擔任美軍駐菲律賓的總司令,他率領著美軍頑強的抗擊日軍強烈的進攻,但仍然不能抵禦。在羅斯福總統一次次下達的撤離菲律賓命令的壓力下,麥克阿瑟才撤離了菲律賓,到澳大利亞接管西南戰區的指揮權。麥克阿瑟麵對他從軍以來的首次慘敗,對新聞記者說:“現在我出來了,但是我將會回來!”為了完成這一使命,他在整個西南太平洋與日軍英勇奮戰。1944年10月20日,麥克阿瑟指揮28萬大軍在萊特島登陸,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諾言,而這一切正是受到了其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驅使。

艾森豪威爾將軍也是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1944年,艾森豪威爾將軍指揮的英美聯軍正準備橫渡英吉利海峽,這時海峽內突然風雲突變,數千艘船帆隻好退回海灣待命,這樣惡劣的天氣持續到第四天的時候,氣象專家送來最新的報告,資料顯示天氣將在3個小時之後好轉。艾森豪威爾明白這是一個攻敵人於不備的大好機會,同時也考慮到萬一天氣沒有如期發生好轉,全軍很有可能因此覆沒。他在日記中寫下:“我決定在此時此刻發動進攻,……如果以後受到譴責或要追究責任,那麼一切責任都由我來承擔。”艾森豪威爾受到了命運之神的眷顧,美英聯軍終於順利地登上了諾曼底,掌握了這場戰爭製勝的關鍵。艾森豪威爾的製勝之術,不隻是他英明果斷的決策,更在於他肯為自己的決定和行為承擔完全的責任。

施瓦茨科夫在西點畢業30年後的一天,和兩個最好的朋友喝咖啡,一個是西點同學湯姆?溫斯坦,另一個是陸軍的鮑姆?黎斯卡西,湯姆當時擔任陸軍情報署署長,施瓦茨科夫問他:“你為什麼還在謹守著那一套別人都不當回事的倫理和道德標準?為什麼不像別人那樣也去鑽營高位?”他這樣回複了這個問題:“當我進西點的時候,我隻是個新澤西州、什麼都不懂的小孩。我們在西點的四年期間,他們教給我們的那套玩意你都還記得嗎?好,我告訴你,我真的相信那套玩意。”其中的“那套玩意”就是責任、榮譽、國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數不勝數。

從一入校門起,西點人便開始接受責任教育,四年的軍校生活使勇於承擔責任成為了他們重要的行為準則。在戰場上,他們堅守崗位,敢於為自己的決定付出全部的責任;工作時,他們不投機鑽營,而是出於內心的責任感,盡職盡責地做好分內的工作。正是堅持了承擔責任這一重要的行為準則,他們逐漸成長為西點的精英。

履行責任從做好每一件事開始

西點堅信,沒有責任感的軍官不是合格的軍官,沒有責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責任感,無論是對自己和社會還是對國家和民族,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西點,長官要為學員樹立榜樣,為下級的行為負責;學員要懷以同樣的責任感用實際行動回報長官,因為這種負責任的態度是做好任何一件事的基本條件。因此,培養學員良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成為西點軍校的第一課,也是最重要的一課。

責任的範圍很寬泛,既有學習或軍事方麵的內容,也有生活、社交和倫理等方麵的內容。如從行為的角度區分,學員就有近20項責任:遵守、維護紀律,遠離色情,保持等級、不越俎代庖,效忠國家、參與全國大選,參與公共事務,做好理財工作、管好經營等等。

對於占據了一定職位的學員(如各級學員指揮官、學員參謀、隊長、衛兵、宿舍值班員或營房檢察員),他們要承擔以下職責:竭盡所能的履行職責;在儀表、執行勤務及個人表現方麵為下級做出表率;及時報告本單位、隊或分隊成員的動向;不得因為與上下級或同級的關係密切或者疏遠而影響其嚴格執行職務。

比如,對於擔任體育代表隊隊長和負責課外活動的隊員,不論其軍銜高低,隻要是在他負責的活動範圍內,他的職位高於其他學員,擁有指揮權,並要認真履行好其在體育代表隊隊長和舉辦課外活動方麵的職責。在旅行分隊內,如果俱樂部軍官、分隊負責人或者指定的學員不在場,他們的職責由在場的學員中軍銜最高者承擔,體育運動隊旅行分隊的隊長的職務由體育運動隊的隊長擔任。在教學旅行分隊內,由軍銜最高者擔任負責學員。在文理教學班和體育教學班,學員職位高低按照教學班花名冊上學員姓名排列先後順序確定。

由此可見,西點對學員方方麵麵的行為都規範了具體的職責。西點就是要讓學員們明白:履行責任要從做好身邊的小事做起,隻有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能夠做到盡職盡責,才能在日後肩負起自己和其他人乃至整個國家的生死存亡。如果學員在這些日常小事上都不能認真對待,那麼,他們在畢業後怎麼能擔當起保家衛國的重任呢?西點軍校的基本教育方針也明確地強調了這一點: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因為這是培養敬業精神的土壤。

職責的範圍是沒有界限的,西點軍校注重從身邊的小事培養學員責任感的做法,值得每一個身處不同崗位擔任不同職責的人學習。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無論貧困或是富有,幸福或是不幸,從事的工作令人羨慕也好平凡也罷,我們都有必要扮演好自己所擔任的角色,在自己的職位上盡職盡責,不斷取得進步。責任無處不在,也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爾森曾經對世界各個領域的100名傑出的人士做了一項調查。調查結果很讓人吃驚,其中有61﹪的人坦言,他們現在從事的並非是他們理想中的職業。為什麼他們可以在不大理想的工作環境中也能取得那麼優異的成績呢?美國證劵界的風雲人物蘇珊給了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蘇珊出生在中國台北的一個音樂世家,從小就表現出對音樂的喜愛,憧憬著自己有一天可以徜徉於音樂的海洋裏,然而事與願違,她卻陰差陽錯地考進了工商管理係。盡管她不喜歡這門專業,她還是認真地學習,每個學期各個學科的成績都很優秀,畢業時順利被保送到了美國的麻省理工學員,攻讀了很多學生視之如畏途的MBA,並拿到了經濟管理專業的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