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五嶽,華夏群峰之秀,傲立天下百萬年之久,巍峨雄壯。
中嶽嵩山,群峰挺拔,氣勢磅礴,景象萬千。由峰、穀、澗、瀑、泉、林等自然景素構成的“八景”“十二勝”,嵩門待月、軒轅早行、潁水春耕、箕陰避暑、石淙會飲、玉溪垂釣、少室晴雪、盧崖瀑布。
月滿嵩門正仲秋,軒轅早行霧中遊。
潁水春耕田歌起,夏避箕險溽暑收。
石淙河邊堪會飲,玉溪台上垂釣鉤。
餘雨少室觀晴雪,瀑布崖前墨浪流。
龍潭貫珠瓊將流,嵩陽洞天景色幽。
少室夕照垂金錢,禦寨日落蒼穀口。
石池高聳雲崖畔,石僧迎實站山頭。
石筍鬧林柏濤滾,珠廉飛瀑震山吼。
高峰虎踞雲天嘯,猴子觀天盼解咒。
熊山積雪稍奇觀,峻極遠眺天地悠。
借著前唐進士鄭古兩首傳世之作,將中嶽嵩山的美景深深地印入世人的腦海中。不過,這座屹立華夏萬世的雄山值得誇耀的可遠遠不止這些,除了這些山石美景之外,此地更是大名鼎鼎的東少林的居所,天下佛門武脈的四大支柱之一。
天下武功出少林!
這句話雖非絕對正確,但也相去不遠。三十六路拳、十八般兵器、七十二項絕技,再加上猶如鎮山之寶的易筋、洗髓二篇,還有號稱至今以來幾乎無人能闖過的神秘莫測的木人巷。中原武界泰山北鬥之尊,無人能櫻其鋒。
夏陽嚴酷,裂土燃木。但是就算是如此炎炎日頭,少林武修之輩也不曾有絲毫怠慢,正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古樸無華的演武場上近千名赤膊的少林弟子無視這酷日炎光,一招一式的錘煉著自身的意誌與體魄。一套最簡單的羅漢拳,反反複複來回不斷的演練,是基礎的紮實,更是心智的磨礪。
前方的高台上,一名威嚴冷峻的中年僧人凝神端坐,默默無聲的掃視著場中的一切。這時,遠處的小巷子裏急急忙忙地跑來一名小沙彌,隻見他在僧人耳邊嘀嘀咕咕了一會兒,僧人那早已緊湊的眉頭更是皺的越發的厲害了。
等小沙彌言畢,僧人心急的一躍而起,也不交代什麼,快步向內堂行去。此時,失去監督者的眾武僧毫無變化,仍是一絲不苟的練著那套枯燥乏味的羅漢拳,虎虎生風,分毫不敢懈怠。
剛離開演武場,僧人就加快步伐一路小跑了起來,不一會兒,就來到了一座雄偉的佛堂大殿,殿中不見其他僧侶,唯有一名慈眉善目的白須老僧端坐蒲團之上,清脆的木魚聲,伴隨著悠揚和諧的誦經之音,勾勒出一幅人間少有的不染紅塵之出世之姿。
中年僧人奔至佛堂門前,突然停下腳步,輕輕地越過門檻,入得內中。進來之後,他一見老僧的功課尚未做完,不便打擾,隻能默默地立身一旁,靜靜地等待。
“圓觀,何事如此匆忙?”老僧身不動,閉目問道,雖然中年僧人靠近大殿時已經特意放輕了腳步,但他步履間的急切仍就瞞不過老僧的耳目。
“師父,是大清來的消息。”中年僧人恭敬的回答道。
“哦!大清?”一聽此言,繞是老僧古井不波之心也不禁有些動容,因為中年僧人所提及的國家,極有可能暗藏著他這些年來一直心心念念的東西。
“是什麼消息?”老僧的心性修為不凡,很快就收斂雜亂的心神,又恢複到古井不波之態。
“北少林傳來密訊,烈飛煌已經進入了大清,四處打探謝遜的下落。”
聽聞“謝遜”兩字,老僧一直閉合的雙眼猛地睜開了,他的眼中透出一股無法掩飾的怒氣與悲痛,就是這個名字,就是這個人,殺了他一直敬仰的師兄。
老僧的怒意一閃而逝,隨即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道:“圓觀,去通知你的空智,空性兩位師叔,來此地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