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謊言流行的本質——謊言的社會心理
謊言是說謊者一種有意識的、刻意的行為,明知與事實不符卻故意隱瞞,並采取編造或有所保留的形式來表達。在生活中,善意的掩飾、惡意的欺騙時有發生。謊言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其本質與社會因素是脫不了幹係的。那麼,謊言的社會心理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愛說謊,是人類天性的表露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身邊的人說:“我是從不說謊的,你要相信我。”事實上,除了天真無知的孩童和智力有問題的人外,沒有哪個人從不說謊。愛說謊,是人類天性的表露。如果說不同的人在說謊這個問題上存在區別的話,那就是次數與技巧的差別。
那麼,人為什麼會說謊呢?說謊又是出於什麼動機?下麵,我們將
帶你一起去探尋人們說謊的原因及心理動機,了解這些,將有助於你在
生活中去識破說謊者看似無懈可擊的謊言。讓一切真相盡在你的掌握之
中。
要解釋人為什麼會說謊,首先,我們可以從生物學講起。如果你細
心地觀察一下周圍的自然界,就會發現,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欺騙無
處不在。
在非洲荒漠上,有一種叫生石花的植物,在不開花的幹旱季節,它
們就會像變魔術一樣把自己變成一顆顆“石頭”,成功騙過食草動物的
眼睛,保護自己生存下來。而到了雨季,這些掩人耳目的生石花就會搖
身一變,從石縫中開出紅、白、黃各色豔麗的花朵,給荒漠帶來生機。
當生石花把自己偽裝成各種顏色的卵石或碎石塊時,就連人也會被它們
所騙,將它們當成石子采集。可見其“欺騙”手段之高明。
又如變色龍,它們通常會改變自己的膚色從而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
體,這一特點也是帶有欺騙性的,這使得它所要捕食的對象難以察覺到
它的存在而放鬆警惕,從而利於自己捕食;同時也利於隱藏自身,使天
敵不容易發現它。
再如,部分品種的烏賊可以改變身體表麵的肌理紋路,甚至增生出
其他部分,讓自己和周圍環境成為一體。事實上,類似的“欺騙”方法
在其他生物身上也十分普遍,像寄生蟲、軟體動物、蜘蛛、魚類、兩棲
類,甚至鳥類和哺乳類。
在大自然殘酷的競爭中,我們可以發現,那些擅長欺騙的生物總是
比它們的對手生存得更好,繁衍得更順利。甚至於,就連病毒這樣一種構造簡單到難以被當成“生物”的有機體也會運用縝密的計謀欺騙宿主的免疫係統。所以說,在生物界,欺騙無處不在。
而人類作為最高等的生物,具有欺騙的本能則是天性使然,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結果。當人類的祖先——猿人還處在複雜的原始社會時,為了好好地生存,他們必須學會玩弄不擇手段、虛張聲勢、心照不宣等社交手法,而這些又促進了他們的智力發展。所以,人類進化到今天,其欺騙性已經是根深蒂固了,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這一天性就會被隨時激發出來。
也許有的人會駁斥這樣的理論,但事實是,人類不但會“欺人”,更擅長於“自欺”。這是因為“自欺”不僅可以減輕生活壓力,更重要的是還有助於我們去欺騙別人來獲取片刻乃至更長的輕鬆。“自欺”其實是“欺人”的幫手——隻有先讓自己看不清真相,我們才能完完全全地騙過別人。因此,跟“欺人”一樣,“自欺”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天性。曆史上有一個將先“自欺”然後再“欺人”運作得最成功、效果最顯著的經典案例,那就是“望梅止渴”。
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行走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到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
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穀的
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
間來不及了。”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
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
辦法來了,他雙腿一夾馬肚,快速趕到隊伍前麵,用馬鞭指著前方說:
“士兵們,我知道前麵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
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有梅子吃了,嘴裏都
流出了口水,精神也為之一振,行進的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因為《三國演義》的緣故,曹操的口碑曆來不是太好,但“望梅止
渴”這一“欺人”事件卻讓曹操給人留下了一個機智聰明,善於思考的
好印象。曹操使用的雖然是“自欺欺人”伎倆——先自欺、再欺人,但
最終卻是救了大家(當然最根本的目的也是為了自己),利用這個機會
把士兵們帶領到了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有人類行為分析專家曾做過測試,他們得出一個結論:人是愛講大
話的動物,而且比自己所意識到的講的次數更多,一個人平均每天最少
說謊25次。欺騙就如人類本性中的“灰姑娘”,雖然大多數時候不受歡
迎,也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說了謊或者喜歡說謊,但它卻是普遍存在
的。
每個人都喜歡讚美,謊言也就大行其道
生活中,沒有誰不喜歡讚美,也沒有誰不需要讚美。不論你是耄耋之年的老人,還是懵懂無知的孩童;不論你是達官貴胄,還是平頭百姓;不論古今,不論男女,每個人都渴求上進,希望得到理解、支持與鼓勵。渴望讚美是人的天性,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要。讚美之於人心,猶如陽光之於萬物,從別人的讚美中,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真情和溫暖,得到力量和鼓舞。正是因為讚美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闊的“市場”,與之相生相伴的謊言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從而得以大行其道。
為什麼說謊言與讚美會是相生相伴的呢?在這裏我們不是說那些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實實在在的讚美與謊言能扯上多少瓜葛,而是指在某種狀態下說出的善意的謊言,即一種在說謊的前提下能給予他人正麵能量的讚美。
有一位成功的女性在回憶自己的人生時,提到了一個讓她的人生發生轉變的善意謊言。故事發生在她上小學的第一天,當時要進行入學考試。考試內容是從1數到10,考她的老師是一位50多歲的親切可愛的女老
師。那時她站在校園大操場的陽光下,麵對著老師的笑容,脆生生地一
口氣從1數到100。數完後,老師拍拍她的腦袋,用筆在她的花名冊上畫
了個紅五角星,而她則非常仔細地留意著女老師的一舉一動,在心裏暗
自猜測著那個紅五角星的含義。
開學後,當她看著班裏幾十個同她一般大的孩子時,便固執地想找
出自己與其他同學的不同來。於是心裏一直惦著花名冊上的那個紅五角
星,最後她終於忍不住了,就跑到女老師那裏問,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入
學考試第一名才得到了紅五角星,女老師笑著點了點頭。當時她聽了
後非常的開心,自信也一直在她心裏升騰。她當時想,我是得了第一名
的,我一定還可以再得第一名。而這種信念一直鼓勵著她,直到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