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蒼涼淡淡地從眼角紋裏瀉出來……
歲月的流逝仍沒有抹去你美麗多姿的神采,這使我真感到驚訝!看到你的照片,讀著你的來信,眼前浮現的仍是你在學校時的形象:紮著兩隻雞尾鍵子似的辮子,一雙黑白分明的眸子,透著幾分機敏和聰慧,著一件印著淺淺的百合花的外衣,罩著厚厚的棉襖,娟秀的臉頰因凜冽的寒風凍得通紅,你和同學小C拉著一架裝滿行李的爬犁子,一步一滑地在積雪的路麵上向車站走去——
這是七十年未的一天,那年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剛開始,西部邊陲之城也緊張起來,學校提前放假,同學們像是出了圈的鴨子似的,紛紛向車站湧去。那時的我長那麼大還沒有出過遠門,但我知道你的家很蒼茫很遙遠,冰天雪地,冷氣逼人,乘車要走幾天幾夜,一個亭亭玉立的柔弱女子數九寒天要行那麼遠的路,行嗎?路上有人關照嗎?那時的我很矜持,對一切似乎都知道一點,但又模模糊糊,而且好像感覺到班中許多男同學的眼睛都比我神氣光彩,都在很主動地關心照顧你,那時的我以至於現在,仍是貌不出眾,語不驚人,沒有什麼可炫耀的資本,因而我多半是在沉寂中讀著自己想讀的書,做著自己想做的事……
三年同窗苦讀的歲月,像微微浮動的雲一樣,在我們的臉麵輕輕柔柔地纏綿了一會了,便消失遠遁了,但留在我心中的許許多多的同學卻愈來愈鮮明活躍起來。我發現生活中的你,除了直爽、率真、說話從不饒人之外,還有著十分重同學情誼,讓人感到親切甚或可愛的一麵。我曆來對好女人有三個評判標準:可愛、可親、可敬。但當今生活中的一些女人,受浮躁社會之潮氣的影響,常常僅有的是後者,而前二者則早已如花瓣一樣,在初涉人世的時候曇花一現,旋即便無影無蹤了;即使有,也多半摻雜著偽裝做作的色彩。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我所了解的男人大多不喜歡在浮躁中造就得太複雜、太聰明的女人。因為那樣的女人多半已失去了美好,失去了女人原本就有的那一絲因水而生成的靈氣。凡大徹大悟之人,都知道簡單即美,都知道返璞歸真才是人之冰清玉潔的生活。因而我覺得,一個年齡漸漸增長的男人或女人,在了解了人生社會的複雜和多變後,如何保持純樸簡單的心態和生活方式,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否則原本善良純真的人性品格會異化為另類,似乎是人之人上,英雄風流倜儻,但最終的結果是空空蕩蕩,風花雪月春去也,什麼也沒有。我十分喜歡大哲學家馮友蘭老先生的“人生四境”之說。盡管我是個平凡之人,但我不要“自然之境”、“功利之境”,也不喜空有其名的“道德之境”,我除了滿足我的基本生存之外,仍是默默地修煉“天地之境”,我以為那是我的人之最崇高的境界,因而我當傾盡所能,踏踏實實地向一個精神世界異常豐富的境界邁進。
不過,話又說回來,我一直認為你是很有才氣的一個女子,這從你清純麗質不俗的氣質上可以看出來。你的文章,像高天裏的流雲,飄逸而輕盈,我曾經讀過幾篇,隻是年代很久遠記不起具體內容了,所記得多的是你在電視台當編導那會兒拍、編寫的一些電視片。那是80年代後期吧,正是風華正茂大展才藝的時候,後來你調工作後沒有按此路發展下去,不知是慶幸還是令人惋惜?我想以你當時之性格,倘若真是發展下去了,你可能真是大眾情人那類了,而且很可能喜不自勝飄飄然起來的。因為那時的你雖然單純,好外露而不設防,且又在風口浪尖上,一旦被鼓噪起來的潮氣嗆著,最後的結果難免會失去自我的。
或許你會說這世界太不公平了。是的,古往今來有幾個紅顏女子能平平安安幸福一生的呢?當然,幸福不幸福關鍵要看自己,人在生活的曆程中關鍵的是要把握好一個度。但我們終究是個凡人,麵對的是複雜甚或很醜陋的世界。還是你信中說的好,忙過這些年後多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兒,感覺著輕鬆、愉快、舒暢、隨意就行。我可以再補充一句:人活一世,不要盲目追風,什麼時髦趕什麼;也不要做誇誇其談的葉公好龍者,更不要在生命的曆程中隨意更改自己早年立下的誌願,或者被日常瑣碎的生活埋沒了自己感興趣的事。人一輩子就盯著一件事去做,不瞻前顧後,不朝秦暮楚,本色做人,本色做事,往往會有出色的成就的。當然,孜孜以求地追求實現一個什麼目標,已不是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之體質所能做的了。但作為一個有文化品格和文化素養的人,還是應有感覺豐富的精神世界為好。什麼都明明白白,什麼都看得透透徹徹,人就活得麻木無聊沒有什麼情趣了,到頭來其心靈世界都有可能渾渾噩噩混濁不堪,或蒼白得令人乏味了。如此影響到人之氣質上,定是癡呆如一根木頭似的。倘若是女人,那就是沒有了水氣沒有了楚楚生動的形象了。
“四十不惑”,每每年屆四十者都要把這句孔子在兩千多年前說的話兒掛在嘴邊,以為年屆四十什麼都看透徹了,從而“人到四十萬事休”什麼都不學不做不爭了。可是,惑與不惑,誰能說得清呢?四十以後的生活難道就沒有困惑與迷茫,沒有激憤與惱怒,沒有激情與興奮了嗎?不是。我理解的不惑,是更加注重平淡而豐富的心靈世界的生活,是努力在平和與寧靜中,能夠聽到自己內心深處那原本就應有的純美的回聲,以期在紛繁的世界中能找到自我、完善自我。不應再浮浮躁躁地生活,不應再一味追求功名利祿,不應再在所謂的忙忙碌碌的時間裏不知不覺地喪失了自我,最終連自己是誰,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都搞不清楚;而應在解決了自己基本的生存所需之後,更多地用自己的所學所長去感受這個日異變化著的世界,給這個世界以更多的人文關懷,並以此活到老學到老。我想,這樣的人之心態永遠不會衰老,隻會永遠年輕!
我這十餘年來東奔西走,感受到了許多複雜而多姿多彩的生活,認識了許多真誠善良的朋友,盡管是為著一種生活,但我依舊沒有忘卻自己的興趣愛好,沒有丟掉自己的一支筆。我並沒有一定要實現什麼,而且我自認為自己沒有那個才氣。我僅僅是一種興趣愛好而已。因而我在經曆了一些磨難和挫折後,心態更加平和、充實,自然做人也更加低調、本分,不事張揚。但我一直默默地愛著我的人生,愛著我所目睹過的山川湖泊河流,愛著比我更豐富多彩的人的心靈世界,愛著情趣橫生雖有恍然隔世之感的校園生活,那生活永遠是一壺甘洌醇香的好酒,不管我的生命腳步邁向多遠,其芳醇溢香之味永遠伴隨於我。每每品嚐之時,詩一樣的久遠往事便會像雪花一般在腦海中悠然湧現。我常想,這世上除了父母之愛什麼樣的感情最真摯最持久呢?自然是同學之情了。回首往事,校園那段生活,的確是一條默默無聲的寬闊溫柔的河流,它使我們在這條河流上相聚相逢共同度過了難以忘懷的歲月,無論我們走至多遠,隻要一想起同學,那難忘歡快的日子便會悠然呈現。
以上這些文字,便是你的信你的照片以及你和幾位同學在白雪鬆樹下的合影所給予我的一些片斷思緒。A、B兩位都是我所鍾愛的同學,雖然他們的生活曆經滄桑而飽受磨難,但他們眼神中仍流露著一種真誠歡快愉悅之情。你呢?仍是一雙黑白分明清澈明亮的眼睛,透露著真誠與清秀,有著一種悠然的成熟之美,當然還有一種歲月的蒼涼,淡淡地從眼角紋裏瀉露出來。於是我好像是佇立在幾枝殘荷的湖邊,看著黃昏時的泠雨星星點點地灑落在湖麵與荷葉上,心裏又緬念著密樹沉陰、遠山含翠的歲月來了……
生命的無奈和悲哀
前日淩晨4點15分,我的嫂嫂走了。嫂嫂和病魔苦苦抗爭了400餘天,但結果還是走了,帶著她對生活的深深留戀,帶著她對親人的依依不舍......
嫂嫂的病是去年5月發現的。當時的我們聽說此不幸,猶如五雷轟頂,天塌地陷,怎麼也不相信這一殘酷的事實。因為自母親走後的第二年,下崗後在重返就業的過程中拚搏了三年的弟媳因職業病複發,熬了四個年頭後悲倉地離去。離去的時候也隻有四十歲,正是一個人開始享受生命最成熟也最美好時光的時候,但卻在國有企業倒閉職工大批失業的大軍裏過早地結束了年輕的生命。落落寡歡的弟弟一個人帶著剛上高中的女兒,在家人的幫助下艱難地度日,終於把女兒送進了大學。那個時候的我們,想著一家人不會再有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可也就在這個時候,已經退休在家的嫂嫂,剛剛把上大學的兒子供養出來,等待著他參加工作以了卻自己最大一塊心事的時候,卻莫名地患上了不治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