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博弈理論自古就有,比如我國古代的《孫子兵法》就可以算是最早的一部關於博弈理論的專著。在古代,博弈論最初主要是研究象棋、橋牌、賭博中的勝負問題,人們對博弈局勢的把握隻停留在經驗上,沒有向理論化發展。
直到20世紀初,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馮·諾意曼證明了博弈論的基本原理,從而宣告了博弈論的正式誕生。馮·諾依曼的劃時代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奠定了這一學科的基礎和理論體係,使今天的博弈論已發展成為一門較完善的的學科。
如果將博弈論與生活結合起來,那麼生活中每個人如同棋手,其每一種行為如同在一張看不見的棋盤上布一個子,精明慎重的棋手們相互揣摩、相互牽製,人人爭贏,下出諸多精彩紛呈、變化多端的棋局。而博弈論正是研究棋手們 “出棋” 的招數與技巧,並將其係統化為一門科學。換句話說,就是研究個體如何在錯綜複雜的相互影響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
以最簡單的二人對弈為例,稍想一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若假設雙方都精確地記得自己和對手的每一步棋且都是最“理性” 的棋手,甲出子的時候,為了贏棋,得仔細考慮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時也得考慮甲的想法,所以甲還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當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在人與人的博弈中,你必須意識到,你的上級、商業對手、親密的朋友乃至你未來的伴侶都是聰明而有主見的人,是關心自己利益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被動的和中立的角色。一方麵,他們的目標常常與你的目標發生衝突;另一方麵,他們當中也包含著潛在的合作因素。為了自己,也為了與他人更好地合作,每個人都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博弈策略,使你在社會生活中變得左右逢源。
《生活中的博弈論》正是基於這個目的編寫而成的。本書文風淳樸,語言生動,內容豐富,結構嚴謹,力圖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比較淺顯的例子,闡發博弈論的思想。在編寫的過程中,編者參考了眾多國內外權威人士經過多年研究所得出的精華理論、案例分析,這使得本書內容生動豐富,擺脫了理論說教的繁冗晦澀,更注重從生活出發,以貼近讀者的角度,對形形色色的博弈案例進行釋疑解惑。
在本書編寫的過程中,編者得到了不少博弈專家的指導和協助,在此謹向他們的幫助表示衷心感謝!願本書的出版,能夠幫助廣大讀者從各個角度去認識生活中的博弈,從而利用博弈知識在事業與生活上獲得最大限度的幫助。此願達成,不甚欣慰!
2008年7月11日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