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許多人認為心理學是一門古老而神秘的學問,與我們的生活關聯不大。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一切學科的出發點,都是從解釋人們身邊的生活現象開始的,其最終目標,就是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心理學也是如此,心理學從現實生活經驗出發,抽象出一定的理論,又回到大部分人身邊。心理學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學問,在生活中無處不見。因此,掌握一些心理學常識,對我們的生活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黃先生已經做銷售工作五年了,並且業績不錯,在公司也深受領導器重,但他在內心深處不太喜歡這工作。他常常跟朋友說自己不想做銷售了,太累了,但又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他厭煩於做銷售時與代理商之間那種表麵的平衡、真誠。他也學會了用些手段來處理這些關係。這種矛盾的心情讓他兩次提交辭職報告,但先後都被領導挽留了下來。黃先生有種莫名的失望,領導這樣看重自己,證明還是有能力做銷售的,似乎隻有這樣做下去了,況且領導還暗示了他在公司內部可能的升遷機會。
這個案例的主人公對自身職業的困惑,源於自我暗示。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所謂暗示是指通過人體的語言、行為、心理或者是環境的特殊語言,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的過程,而“自我暗示”指通過主觀想象某種特殊的人與事物的存在來進行自我刺激,達到改變行為和主觀經驗的目的。積極的自我暗示能幫助自己增強信心,並能戰勝無數的困難,從而獲得最終的成功。而消極的暗示則容易使人走向失敗的深淵。
由此可見,心理學並不神秘。它是我們身邊的科學,是生活中的科學,隻要我們做個有心人,隨時都可以用心理學來解釋我們身邊的一些現象,並為我們服務。
心理學也許是現代生活中人們涉及最廣泛的主題,其實人的生活首先也主要是由人的心理與行為支撐的。人們的衣食住行、為人處世,都離不開心理學,都需要心理學的知識和幫助。心理學所涉及的方麵滲透於人生的各個領域。
《生活中必知的130個心理常識》正是立足於生活,從多方麵多角度剖析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學常識。它能讓你在輕鬆的閱讀中窺探心理學的奧秘、汲取心理學的智慧,並靈活地運用於實際生活中,來指導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人生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