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演講的舞台風光無限
基礎篇
演講是人人都有的一種潛在能力,問題在於每個人是否發現、發展和利用這種資源。一個人能站起來當眾演講,是邁向成功的關鍵性一步。
你是一個普通人,沒有其它過人之處。那麼,難道你的一生就隻能作觀眾嗎?不是的,你千萬別悲觀,因為你擁有一個一切正常人都擁有的天賦——你有資格十分自信地說:“我有一張嘴!”
要作一個演講家並不比其它“家”遜色。隻須一張嘴,你便有了當演講家的“天賦”。和成為其它的“家”一樣,要想成為一名演講家,也需要你去刻苦練習,不停拚搏,總之這絕不是容易的事情。
1945年,聯合國創立會議在舊金山舉行。長期任菲律賓部長的矮子羅慕洛當時作為一個還未獨立的國家代表團團長參加會議。當然他也未受到重視。當羅慕洛應邀發表演講時,他站在差不多和他一樣高的講台前,出人意料地道出了第一句話:
"我們就把這個會場當做最好的戰場吧!"
全場頓時寂靜,接著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接下來羅慕洛放棄了原來準備的演講稿,思如泉湧,妙語連珠,令人刮目相看。後來他的一些精辟言辭還被各家報紙登載出來,人們也爭相稱頌。
林肯曾為一位烈士遺孀的撫恤金被勒索一案辯護過,他的法庭演講尤其精彩。當時有的聽眾熱淚不止,有的聽眾衝向被告,吼著要撕裂他,有的立即慷慨解囊。
這就是成功演講的魅力。一個年輕人如果能具備這種才能就會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許多人有一個誤解,以為成功的演講者都是天生的。這其實大謬!其實,成功的演講者也大都是從許許多多羞辱和失敗中走出來的。西賽羅是古羅馬最著名的演講家,但他也曾在一次演講後說:"演講一開始,我就感覺到自己麵色蒼白,四肢和整個心靈都在顫抖。"美國著名諷刺小說家、演講家馬克·吐溫剛開始練演講時,一上講台,兩隻膝蓋碰得喀喀響,嗓子裏像塞了棉花團。美國總統林肯更是聞名於世的演講家,據他的法律顧客說,林肯剛開始演講時,聲音嘶啞刺耳,聽了讓人感到極不舒服,他的舉止、態度和他暗黃色的布滿皺紋的緊繃著的臉,還有他古怪的姿勢,異常的動作,一切東西都好像與他自己作對。可見,成功的演講能力是訓練出來的,而非天生的。對於年輕人而言,關鍵是如何總結經驗,找到病根,對症下藥,成為一個成功的演講者。
據說美國前總統杜魯門在任職的頭三年,意識到一個總統的演講能力非常重要,因而為了謹慎起見,總是用事先準備好的講稿宣讀,結果十分呆板,公眾對他的支持率一天天減少。有的美國公民看到他吃力地念講稿或背講稿,說他總像是在"湊句子"。杜魯門自己也承認:"我不善於朗讀一篇演講詞,並把感情灌注到裏麵去。"後來,杜魯門接受了專家的意見,1948年在總統競選時,有計劃有步驟地訓練了自己的演講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對於初學演講的年輕人,做這種高水準的演講要求都太高了一些。成功不會降臨在一個頭腦沒有準備的人身上,演講才能也照樣不會降臨在一個僅僅隻會事先準備的人身上。靈活學習訓練自己的演講能力,把握當下的每一刻,才是~個真正的有誌於演講事業者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