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理學中的潛意識(1 / 3)

第一章 心理學中的潛意識

——潛意識是讀懂人心的窗戶

最難讀懂是人心,幾乎沒有人敢說自己能夠完全讀懂人心。人心不

是清澈見底的小溪,也不是古板生硬的說明書,而是無字可讀的天書。然

而,隻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人心就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要碰到的。通過潛

意識讀懂人心是一個快速進入他人內心世界的辦法。因為潛意識總是在不

經意間向外界透露一個人的內心真實情緒,以及一些隱藏的性格特征。如

果你能夠準確地把握這些信息,那麼你就能夠成功地透過潛意識這扇窗戶

讀懂人心。

——潛意識是讀懂人心的窗戶

潛意識與讀心術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潛意識

潛意識的概念最早出現在西方,是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在其《精神分析學》理論中提出的。顧名思義,潛意識是與意識相對的一種思

想,潛藏在我們一般意識下的一股神秘力量,也稱“右腦意識”、“宇宙意

識”,《腦內革命》作者春山茂雄則將它稱作“祖先腦”。

通俗地說,潛意識就是我們所說的潛力,是人類原本具備卻忘了使用的

能力,也可以說是存在於人體內卻未能被開發與利用的能力。它們潛藏在人類

的深層意識當中,因此被定義為潛意識。潛意識對於人的生活很重要,甚至可

以說是一個人人生的決定者。

暢銷書作家張德芬在其著作《遇見未知的自己》中,曾經對潛意識打過

一個比方。她認為,如果把人的行為比作一匹“馬”,把人的生命比作一輛

“車”,把人的意識比作是 “駕駛這輛馬車的車夫”。那麼,我們的潛意識

就是坐在車裏的“乘客”,而我們要走的這條路,就是我們的人生或者生活。

很顯然,雖然控製馬車行駛方向的是意識,但是我們人生的終點,卻是

由潛意識這位“乘客”來決定的。如果缺少了這位“乘客”,那麼人的生命就

會變得毫無目的,茫然無措。所以,不管我們走了多少路,最終指引我們走向

目的地的還是潛意識,而意識始終是在為潛意識服務的。

或許你有過這樣的經曆:麵對一件平常做起來會覺得很難,甚至根本辦

心理學中的潛意識——潛意識是讀懂人心的窗戶

不到的事時,你會在不經意間就將這件事情辦成了,但是自己卻並不知道是怎

麼回事。在對此感到很神奇的同時,你也會很迷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

實,這一切都是因為隱藏在頭腦中的潛意識起了作用。

曾經有一個孩子,他的記憶力並不是很好。有一次,老師讓他背誦一篇

古文——蒲鬆齡的《狼》。他反反複複地朗讀記憶,就是無法完整地背誦出

來,他很苦惱,覺得背誦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後來,他向媽媽求助,請求她跟老師說明自己真的背不出來。但是媽

媽拒絕了這個要求,並對他說:“不論做什麼事情,必須要用心才有可能成

功。”但是他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用心,媽媽不肯幫忙,他不得不繼續背誦。

他一遍又一遍地讀這篇文章,後來,他讀著讀著就感到有些困倦,他感

覺壓力更大了。但是,他依然堅持朗誦。最後,他實在是太困了,趴在桌子上

睡著了。

他做了個夢,在夢中,他看見了一個和語文書插圖一樣的人,身後背著

一隻狼趟過了小溪。整個夢境仿佛就是那篇他怎麼也背不下來的古文演繹,他

覺得這樣非常有趣。

第二天醒來的時候,他雖然覺得有些奇怪但也沒放在心上。結果,他到

了學校之後,老師考他背誦課文的時候,他的腦中竟然出現了夢裏的那些情

景,他將那篇文章流利地背了出來。老師很驚訝,他自己也感覺非常神奇。

其實,如果對潛意識有所了解的話,這個孩子就會知道這並不神奇。雖

然他對此沒有什麼認知,但在無意中運用了潛意識的力量。可以說,背課文這

件事情在他朗讀背誦的時候,融入了他的潛意識中,之後很自然的就反映到他

的意識裏。

潛意識與讀心術

生活中,潛意識雖然沒有直接地出現過,但是它總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

我們。在它的作用下,我們總會在不經意間做出一些自己沒有意識到,卻反映

我們內心的事情。比如,當我們感覺很餓的時候,潛意識就會把我們很餓的信

號傳遞給意識,由意識指導我們去吃飯;當我們的身體很疲勞時,它又會發信

號給意識,告訴我們到了該睡覺的時間。

由此可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潛意識。正如一位科學家所說:地心引力

的所在就是潛意識的所在。這是對潛意識無處不在的最好詮釋。

每個人都具備潛意識

潛意識,科學家經常稱其為“第六感”,是每個人都具備的、不可缺少

的一種身體機能,但迄今為止,都沒有科學的方法可以證實它的存在。即便如

此,也沒有任何科學家否認它的存在。

曾經有人將人類的整個意識比喻成一座冰山,認為顯意識類似於冰山浮

出水麵的部分,是能夠為人們所感知的,這個範圍約占意識的5%。也就是

說,除了5%的顯意識外,其他95%是類似於隱藏在冰山底下部分的潛意識,可

見潛意識力量的強大。也正因為如此,潛意識是無時無刻陪伴我們的。甚至有

時候,我們還會對一些潛意識過敏 。

一位媽媽的孩子剛滿7個月,自從孩子出世後,她就小心謹慎地照顧他,

心理學中的潛意識——潛意識是讀懂人心的窗戶

甚至有些關注過度。對她來說,那7個月不亞於一場酷刑,生活都處於焦慮之

中。

有一天,她拿一個汽球給孩子玩,結果孩子把汽球弄破了。她開始擔心

孩子把汽球皮吞下去,連帶著看起來有點像氣球皮的東西,她也非常害怕,一

看見它們就立刻扔出家門。其實她也明白,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事情發

生的幾率會越來越小,但她始終無法說服自己。她每天都處於神經緊繃的精神

狀態中,甚至一度因此而身患疾病。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潛意識的出現可能就在不經意之間,

任何一件觸動我們意識的事情都可能將潛意識釋放出來,並時時影響我們的生

活。而這種潛意識的指向也意味著它帶給我們的影響是正麵還是負麵,如果我

們發給潛意識的信號是積極的,那麼,我們就能得到一個理想結果。否則,就

隻能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FBI(美國聯邦調查局)很早就開始利用心理學知識進行案件的偵查,其

中,他們最注重的就是對潛意識的挖掘。因為潛意識並不是直接受人的意識控

製,大多數情況下,潛意識傳遞出的信號更為真實。換句話說,潛意識是不會

撒謊的。

在調查波多黎各一家旅館的縱火案時,FBI就利用了視覺阻斷行為。那是

一宗使得97人喪生的慘案,慘案發生之後,旅館裏的一名保安立刻成為了犯罪

嫌疑人,因為火勢是發生在他的管轄範圍內的。於是,FBI向他進行了問詢,

問了幾個非常細節的問題,比如失火前後身在何處,是否參與縱火等,以確定

案發時他是否在現場。

FBI通過仔細觀察發現,這名保安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大多表現得沒有任何

潛意識與讀心術

異常,但是在被問到起火時他身在何處時,他的眼睛眨了一下,這個動作引起

了FBI的懷疑。據此,FBI推斷,真正的問題在於他的不在場證明上,但這並不

是他與縱火案有關的直接證據。

最後,經過FBI的多番詢問,這名保安承認,在案發時,他擅離職守去見

在旅館裏工作的女朋友了。而就在這段時間裏,三名縱火犯進入了他的管轄

區,釀成了這樁慘案。

在這一案例中,這名保安眨眼的動作恰恰反映他想隱瞞一些情況。一個

人的語言、偽裝可以欺騙我們,但是他不經意的動作,就是反映他潛意識中最

真實的東西,是一個人的本能反應,最接近於事實。

有所了解之後,你一定已經知道,潛意識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每個人都

具備。再舉個通俗的例子,我們平時做的祈禱就是通過潛意識的力量得以實現

的,也可以說是根據“信仰規律”發生的作用。那麼,潛意識跟信仰有什麼關

係?信仰難道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嗎?它是怎樣發生作用的呢?

存在於我們心中的思想其實就是所謂的心靈信仰,“信仰的規律”即為

“心靈的規律”。換句話說,隻要你相信自己心靈運轉的方式,相信信仰本

身,那它就會發生作用。你之所以會成為今天的你,你所有的經曆、經驗、物

質條件和個人能力之所以會是這個樣子,而不是別的樣子,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由你的潛意識根據你的思想促成的。再直接一點來說,發揮作用改變事情結果

的是信仰本身,而不是信仰的內容。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不經意間在心靈花園中撒下一些種子,也

就是一些不為我們感知的潛意識,它們往往來源於我們的思考習慣。在人生不

斷豐富的過程中,撒在心靈花園裏的那些種子也會慢慢長大,並且結出與種子

相對應的果實——如果種下的是荊棘,我們絕對不會收獲葡萄;如果種下的是

心理學中的潛意識——潛意識是讀懂人心的窗戶

大薊,我們也不會看到無花果。

所以,很多時候,決定一件事情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就是我們的潛意

識,而這歸根結底也是來自我們本身的思想。所以,在麵對事情的時候,我們

需要進行深刻的思考,並不斷把美好、正確而富有建設性的理想注入潛意識

中。這樣,我們的潛意識力量才會帶來我們期望的成功。

潛意識是與心靈的對話

人類的潛意識就好像是一部萬能的機器,可以說,任何期望你都可以通

過駕馭潛意識來實現。而駕馭它的辦法,就是與它溝通,讓它聽從你的安排。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讓潛意識在生活中發揮作用,那麼你就要用心去與它進行

對話,讓那些好的印象或暗示進入你的潛意識,如此才能獲得你想要的成功。

或許有人會說,潛意識對於普通人來說太過遙遠。對此,潛意識大師摩

菲博士曾經解釋說:“不管是誰,隻要我們不斷地用充滿希望與期待的話來與

潛意識交談,潛意識就會讓你的生活狀況變得更明朗,讓你的希望和期待得以

實現。”所以說,潛意識其實並非是遙不可及。在《夢的解析》裏,弗洛伊德

也詳細地給我們介紹了潛意識。他也很明確地提出,我們必須要與潛意識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