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水滸傳》中的著名人物(1 / 3)

第七章 《水滸傳》中的著名人物

《水滸傳》塑造了許多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書中描寫的一百零八將,個個響當當。他們敢作敢當、替天行道,令讀者不禁為之佩服,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對於《水滸傳》的讀者來說,要說出其中的著名人物簡直就是信手拈來,例如具有“神行太保”之稱的戴宗、“沒羽箭”張清,等等。

【神行太保戴宗】

戴宗,是《水滸傳》裏的重要人物之一,為人仗義疏財,有一門“神行”的絕技 ,能日行八百裏。

戴宗的綽號是“神行太保”。“神行”指的是他的絕技,而“太保”原本是官名,一般負責輔助國君或太子,沒有什麼實權,用在戴宗身上隻是個尊稱而已。

戴宗原來是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一名節級,本是奉知府之命到京城送禮給知府父親的,不想在梁山泊朱貴開的酒店中被人用蒙汗藥逮住。原來是想與吳用設計解救當時在獄中的宋江,不想也被牽連入獄,最後被梁山好漢從法場救出,上了梁山泊。

這是戴宗上梁山泊前的故事,那麼戴宗的絕技絕在哪裏呢?書中這樣描述了他的“神行”:“但出路時,傳書飛報緊急軍情事,把兩個甲馬拴在兩隻腿上,作起‘神行法’來,一日能行五百裏;把四個甲馬拴在腿上,便一日能行八百裏。”由於他有這一驚人道術,所以在救人危難、傳送緊急軍情等方麵立下了無數功勞。有一回宋江患了背瘡,病入膏肓,如果不是戴宗用神行絕技把神醫安道全接過來醫治宋江,恐怕宋江也難保性命了。其實我們算一算,戴宗日行八百,一天二十四小時,這麼算下來一小時僅走三十三裏左右,比現代馬拉鬆速度還慢一點。現代馬拉鬆全長約四十二公裏,馬拉鬆選手最好的成績是兩小時多一點,也就是說一小時要跑四十二裏左右,顯然要比戴宗快多了。隻不過書中對速度有誇張的描寫,加上又用道術,所以有點神化。

【沒羽箭張清】

張清,在梁山泊裏排名十六,有一門用飛石打人的絕技。最出名的故事便是在歸順梁山前,他連傷梁山十五將。

張清,外號“沒羽箭”,在梁山坐第十六把交椅。單從字麵上看,便可知“沒羽箭”定是形容其絕技之厲害。

箭是由箭頭、箭杆、箭羽三部分組成的,張弓射出的羽箭速度很快,而張清用的是石子,雖然沒羽,但是其速度之快似箭。原本,張清是東昌府裏的一名猛將,善用飛石打人,他的石子百發百中,想打哪就能打到哪裏。

攻打東昌府這一戰,盧俊義帶領了二十五員頭領,馬步軍兵一萬,兼有關勝、呼延灼、朱仝、索超、楊誌等上將,卻因為張清而告敗。郝思文、項充兩名好漢還被擊中而在船中養傷。盧俊義告敗後立即向宋江求助,於是宋江攻下東平府後,便親自率軍助戰,但是最後也是被張清打得落花流水。首次交鋒,就有十五員戰將被張清飛石打傷,嚇得“楊誌膽喪心寒”,使宋江軍馬聞之膽寒。為何梁山的好漢們如此怯陣呢?無他,確實是張清的飛石太厲害了。第一個上陣的金槍手徐寧,戰不到五回合,就被飛石擊中眉心,“翻身落馬”;接下來燕順是“伏鞍而走”;韓滔鼻凹被擊中,“鮮血迸流,逃回本陣”;關勝出馬迎戰時,張清用一石子打在了關勝的青龍刀上,隨即立刻迸出火光,使得關勝“無心戀戰,勒馬便回”。接下來宣讚、呼延灼、劉唐、楊誌、朱仝、雷橫,一個個都敗在張清手下,準確地說都被張清的飛石打敗,足見張清這飛石有多絕。而這飛石絕就絕在它彈無虛發,百發百中,防不勝防,而且還絕而不神,沒有神化的因素,貼近現實,叫人可信。

【神箭花榮】

花榮箭術高超,具有百步穿楊的功夫,因此有了“小李廣”的稱號。

在《水滸傳》裏是這樣描寫花榮的:“百步穿楊神臂健,弓開秋月分明,雕翎箭發並寒星,人稱小李廣,將種是花榮。”因花榮的武藝高超,所以人們把他比作漢朝的名將李廣,因而得名“小李廣”。這是實寫,並無誇張之辭。在清風寨救宋江時,他已是小露鋒芒,劉知寨聽說花榮如此裝束就已“驚的魂飛魄散……哪裏敢出來相見”,怕的就是那枝箭。宋江被救出後,劉知寨不甘心,便派人去花榮寨中奪人。當劉知寨的手下到花榮寨時,隻見花榮坐在正廳上,“左手拿著弓,右手挽著箭。眾人都擁在門前。花榮豎起弓,大喝道:‘……看我先射大門上左邊門神的骨朵頭。’搭上箭,拽滿弓,隻一箭……正射中門神骨朵頭。二百人都一驚。花榮又取第二枝箭,大叫道:‘你們眾人再看:我第二枝箭要射右邊門神的這頭盔上朱纓!’颼的又一箭,不偏不斜,正中纓頭上。”從這段描寫可以看出花榮的箭術確實精準。花榮初上梁山時,大家都誇他的神箭,唯獨晁蓋大有不信之意。於是在遊山時,花榮看到天上的大雁便取箭說要射第三隻大雁的頭。大雁落下時果然不假,這時晁蓋才心服口服,“此梁山無一個不欽敬花榮”,可謂一箭定乾坤。對影山花榮一箭射斷絨條,分開兩杆結在一起的方天畫戟,不能不使人叫絕。所以吳用稱讚道:“休言將軍比小李廣,便是養由基也不及身手。”而這樣的評價也不算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