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我們是否還需要阿Q精神?
高 鴻
阿Q精神是一種精神勝利法,曆來被國人所不齒。——自欺欺人,打腫臉裝胖子,大家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好像魯迅先生的本意也是這樣。但當它的內涵範圍擴大後,我們發現自己的身上竟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些這樣的元素,於是有學者便撰文猛烈抨擊,把其提高到一個政治的高度,阿Q精神一時就成了一種民族劣根性的代名詞。
沒有人去同情那個既可憐又可憎的流浪漢。其實阿Q也有上進的一麵,他喜歡爭強鬥勝,隻是沒有同富人們比較的資本,隻好和王胡、小D之流同汙;他有著“宏偉”的遠大理想,參加“革命”後曾一路幻想——先是物質方麵的需求,要搶秀才娘子的寧式床;最後竟動了淫念,思念起女人來了。這是千不該萬不該的事情,阿Q怎麼可以擁有女人?就是意淫也是不可以的,因為那是有錢人的專利,你憑什麼去想?!於是在稀裏糊塗被推上斷頭台後,阿Q還要顧及最後的一點顏麵,懊悔自己的畫押不是太圓,然後帶著絲絲的遺憾悻悻離去。
這麼一個滑稽可笑的人物,怎麼可以同我們混為一談?我們是誰呀?我們可是一群智力健全的人呀!
智力健全的人做事都非常認真,於是中國的武俠小說便盛行起來,內容都是複仇,為了一點區區小事,或者一句有辱斯文的言語,便祖祖輩輩什麼事也不幹,就是報仇。這在西方人看來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我們卻看得很認真,並且一幕幕地搬上了銀屏,演繹得空前絕後,轟轟烈烈。試想:如果我們把那些複仇的心思都用在科技發明上,也不會在晚清的時候被八國聯軍肆意欺侮,憑借一身過硬的功夫在洋槍洋炮麵前救得了誰?!
當然,這話說得有些絕對,關鍵還是政府當局的官僚腐敗。有些事我們是不能容忍的,比如外來的欺侮,無端遭人侮蔑,我們要挺身而出,捍衛自己的祖國和人身尊嚴;有的事我們是可以冷靜處理的,比如朋友誤會,兄弟之爭,沒必要一定要成為仇人,然後口誅筆伐,甚至斬盡殺絕,不留活口。這樣的血的教訓在文革時期尤其慘烈,如果大家都能冷靜地反思一下,做一回阿Q,事情的結果便不會是那個樣子了。
沒有房住的時候常常想著一些人還流落在街頭,心裏就會得到安慰,生活也就覺得不太絕望;有了房子看見人家已經住別墅了,出入豪車相伴,就想著還有很多人沒有房子。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女孩轉了一天找不到適合自己的鞋子,她很痛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於是就產生了輕生的念頭。但當她看到一個沒腳的人撐者雙拐朝她走來的時候,她一下子就釋然了,覺得自己是那樣的榮幸,從此對生活充滿了希望;一個小偷偷走了我兄弟的摩托車,他急得瘋跑亂轉,認為自己是這世界上最倒黴的人,於是破罐子破摔,一年後賭完了家裏的一切,妻子一氣之下也離他而去。倘若我們換一種思路,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說服自己忘了那事,咬咬牙再買一個,你會發現生活其實還是很美好的。當一件事清注定要發生,“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靠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此我們必須考慮自己今後的打算,而不是去消極抵抗;如果事情已經發生,無論如何也挽救不回了,你必須冷靜麵對,一切從頭再來,我們還有的是機會。如果我們在遇到地痞無賴的欺侮,事過境遷之後是否也能心存“兒子打老子”的念想,給自己一個下台的機會,從此不再耿耿於懷?如果事情處理了還每天在想,一輩子都想,從此對什麼也不感興趣,一心隻想著複仇,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那你這輩子恐怕就完了。有些事情我們為什麼不能學學韓信?把痛苦變成動力的源泉,立誌把以後的事情做好。當然,如果人人都願意去這樣考慮,每年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去自殺,這個世界會平靜得象一潭死水,波瀾不驚,故事片電視劇也會失去許多精彩的元素,無法吸引觀眾的眼球了。
93年的時候,一場洪水衝毀了一切,家裏的東西除了一箱子書外全被衝走,妻子站在一片淤泥前失聲痛哭。我拍了拍她的肩膀,說你不要傷心了,人能活下來就不錯了,老天對我們已經夠意思了,你還不知足?——那一堆破東西早該淘汰了,就讓洪水替我們清理吧。幾年後,我們住進了新房子,買了全套的新家具,漸漸地便將那件事給忘了;分房的時候,我們被分在了六樓,妻子很生氣,我心裏也不是滋味,但事已如此,又能怎樣呢?於是我笑著對妻子說,六樓就六樓吧,全當每天爬樓梯鍛煉身體;98年,單位開始裁人,妻子下崗了,一時便覺得天塌了下來,整天不吃不喝,悶在家裏生氣。我說下崗並沒什麼呀,全國下崗的人一大片呢!妻子說你說得倒輕巧,換了你試試。第二天,我便給單位提交了辭呈,在一片詫異的目光中走出廠區,然後一家人收拾行禮,舉家東遷,來到幾千裏之外的威海。一年後,“難酬蹈海亦英雄”的豪言尚在,人卻是灰溜溜地回到了故鄉,然後一切從頭再來。現在,我們生活得很好,比原來不知強了多少倍……這一切,不都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的生動體現?
我們有時是需要阿Q精神的,起碼在最困難和失意的時候,這些看似有些自欺欺人的把戲,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比如領導一直對你很好,偶然因為情緒不好批評了你,你不會針鋒相對,堅決予以還擊吧?盡管現在也有一些自稱向生活撒嬌的人從學校出來,眼睛裏容不得半點沙子,領導一說二頂三辭職,一年更換十多家單位,最後沒有人敢要;路過巷子的時候被一個瘋子罵了一句,便不依不饒,誓死要跟瘋子較量到底,以捍衛精明人的尊嚴;路遇冰雹從天而降,你不會學李元霸對天擲錘,自殺身亡吧?要不這老天也太欺負人,這口惡氣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凡事要多冷靜,學會克製自己,不莽撞行事,以免鑄成大錯。
當然,我並不是主張大家凡事都做縮頭烏龜,處處打腫臉裝胖子的行為。凡事都需有個度。你知道,聰明和愚蠢的分界線往往就那麼一點,我們不要成為現實生活中的阿Q就行。
原載《鹹陽日報》
向英雄致敬
高 鴻
2012年5月13日,陝西人民的兒子沈星——一個年僅31歲的解放軍戰士,為了救起落水學生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據說當時沈星帶著妻子和女兒途經河邊,聽到呼救聲,他縱身跳入河中……孩子被救上來了,沈星終因體力不支,沉入水中。英雄後來被打撈上來時,右手仍然保持著救人的托舉動作。一個偉大的托舉,完成了一次生命的置換。
沈星犧牲後,部隊領導告訴沈星的父親兒子不幸身亡,這個農民父親的第一句話竟是:“那落水兒童救活沒?”得知孩子得救後,父親說:“那我兒子死得值啊!”然後便號啕大哭,傷心欲絕。我理解作為一名父親當時悲痛萬分的心情,老年喪子,乃人生之最大不幸。兒子是家中的驕傲,也是唯一的希望。突然他就去了,去了一個永遠不會再見到的地方。據說這位父親事後還對人說:“如果他不去救人,就不是我兒子。”
我對救人的英雄由衷地敬佩,同時對這位英雄的父親,也油然而生敬意!
記得幾年前,在報上看過一則消息:乍暖還寒時候,一個保安聽見水中有人大喊救命,於是奮不顧身跳了下去。經過一番搏鬥,“落水”的女青年得救了,保安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當大家把這一消息告訴被救的女青年時,她麵無表情地說了句:“誰讓他多管閑事!”令在場的所有人心寒。我想,犧牲的保安在天有知,也會落下傷心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