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這些信念,一輩子都要堅持(1 / 3)

第4章 這些信念,一輩子都要堅持

1把職業當成事業

一位哲人這樣說過:“如果一個人把本職工作當成事業來做,那麼他就成功了一半。”

職業,在人們的眼中就是生存的資本,盡管“含金量”有所不同,但是如果一旦擁有了安身立命的資本,否則便會有生存之憂。為了生存絕大多數人需要一份職業。如果僅僅把職業當成生存的資本,或者隻是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就可能會把所從事的工作當成苦役,即使從事的是你最喜歡的工作,你仍然無法持久地保持工作的激情,得過且過,難有作為。而如果把工作當作一項事業來看待,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事業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創造性勞動。它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會立即將你工作中的一切不如意一掃而空。而且有了目標和追求,人就會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和不竭的動力,就會精益求精、開拓創新地做出一番成就來。

大發明家愛迪生每天在實驗室工作長達18小時,但他說:“我從來沒有工作過一天,每一天都是樂趣。”這是何等的境界?把職業當成事業做,一定會有一番成就。

職業和事業,雖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人從同一扇窗子往外看,一個看到的是滿地的泥濘,一個看到的是滿天的繁星。這說明對同一件事情的態度,並不完全取決於事情的本身,還在於人的主觀能動性。一份職業對於從業群體中的任何一個個體來說,其認知和感受程度都應該說是差不多的,而能改變的隻有個體的心態。以積極的心態來麵對職業,並將它當作自己追求的事業,那工作起來就會心情舒暢,充滿激情和創造,就可能有所建樹。反之,消極地麵對工作,被動地應付差事,就會索然寡味,難以有所作為。

我認為,作為一個職場中人,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工作絕不僅僅是為了養家糊口,工作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而為我們提供工作的企業則是我們邁向成功的平台。所以,“把職業當成事業”,這個信念必須注入你的思維深處,時刻不能忘記。

在這個職業社會裏,任何的目標和理想都必須通過工作來實現,你的價值就在你工作的過程中得到體現,隻有把工作做好了,得到了上司和別人的認可,你才能獲得精神和物質上的回報,擁有你理想的社會地位,並最終實現你的人生目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工作是我們要用生命去做的事。一個職業需要你用自己寶貴的生命去做,那它就是你要追求的事業。

事實上,也正是為了成就什麼或收獲什麼,我們才會對手頭的工作加以關注,並在那個方麵付出精力。而因為它使你的事業,所以,對它付出多少你也不會去計較。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每逢加班,總能看見一些人對此好像並沒有什麼怨言,即使是經常的熬夜也不叫苦且樂此不疲;而另一些人即使是第一次加班,或者是偶爾加一次班,也會叫苦不迭,甚至怨聲載道。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很多的人性弱點,比如貪圖享受、容易滿足、回避困難、自輕自賤、盲目樂觀、懶散傲慢等。如果沒有把本職的工作當作事業來看待,那這些弱點將可能會變得難以控製。

一位企業的老板曾對我感歎說:“我的員工中最讓我感到可悲也是最可憐的一種人,就是那些隻想獲得薪水,而其他一無所知的人。”同一件事,對於工作等於事業者來說,意味著執著追求力求完美。而對於工作隻是職業者來說,則意味著出於無奈不得以而為之。

那如何改變自己,將所從事的職業看成是自己追求的事業呢?我認為,必須要能夠通過現在的職業看到更高的追求目標,也就是要看到、要清楚自己通過現在從事的職業所要實現的最終理想是什麼。這樣,你就可以比較容易地改變自己對待職業的態度。

麥當勞創始人在給學生做演講的時候問了這麼一個問題:“誰知道我們是做什麼的?”沒有一個學生的回答不是做快餐的,麥當勞就是賣快餐的嘛。可是麥當勞創始人給出的答案卻出乎了大多數人的意料:“麥當勞是做地產生意的,我的職業是做快餐,可是我的事業是做地產生意。我的最大的資產不是快餐給我帶來的利潤,而是地產帶來的保值增值!”這就是智者的眼光和遠見卓識,在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透過它看到了更偉大的未來,看到了事業的前景。

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的一點,那就是用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睿智的思考來對待自己目前正在從事的職業,用事業的態度來做好職業工作,在做好職業工作的同時再開拓自己的事業。這裏職業是基礎,事業是發展。也隻有用做事業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工作,才會在職業的發展中不斷取得進步,超越自我,達成自己的事業規劃。

身處職場的人可能會因為前途勘憂、競爭激烈、待遇不公、工作不順等現象而生出諸多的怨言和憤怒,也正是這些怨言和憤怒使得我們的職業生涯出現了許多的障礙,遭遇了許多的困難和挫折,使得我們一次次從頭再來,一次次又失敗而去,總是在低層次徘徊,長時間得不到突破和晉級。究其原因,是對待職業的態度造成的。

如果我們能夠從事業的眼光出發,來看待職業工作的話,我們就會少了一些怨言和憤怒,多了一些積極和努力,多了一些合作和忍耐,在一次次的超越過程中,我們不斷拓寬了自己的視野,更能從中領悟了一些道理,多了一些本領和技能。再求職或者走出組織建立自己的事業的時候,就不會因為學識淺薄、技能單一而害怕和退卻,而是會堅定地一往無前,擁有戰無不勝的勇氣和麵對困難和挫折時的冷靜。

蘭德是我的一個朋友,在他還是一個少年時,就要求自己有所作為。那時候,他把自己的人生目標不可思議地定位在紐約大都會街區鐵路公司總裁的位置上。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從13歲開始就自謀生路,他並沒有上過幾天學,但他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斷地利用閑暇時間學習,並想方設法向鐵路行業靠攏。

後來,經人介紹,他進入了鐵路行業,在鐵路公司的夜行貨車上當了一名裝卸工。盡管每天又苦又累,薪水也很低,但他都能保持一種快樂學習的心態,因為他覺得這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遇。他感覺到自己已經向鐵路公司總裁的職位邁進。由於他從事的是臨時性的工作,工作一結束,他立刻被解雇了。

於是,他找到了公司的一位主管,告訴他,自己希望能繼續留在鐵路公司做事,隻要能留下,做什麼工作都可以。對方被他的真誠所打動,讓他到另一個部門去做清潔工。很快,他通過自己的實幹精神,成為郵政列車上的刹車手。無論做什麼工作,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目標和使命,不斷地補充自己的鐵路知識。一晃30年過去了,現在,蘭德已經是這家鐵路公司的總裁了,他依然廢寢忘食地工作著。

職業做好了,事業才有了成功的基礎,職業生涯帶給我們的經驗與體驗一定能夠幫助我們在未來的事業上取得成功。所以我們在從事自己的職業的同時,別忘了給自己確立明確的事業目標,別忘了自己所有的職業努力都是為了以後能有一份自己的事業,能夠更好的做好自己的事業!

有一句話說得好:“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積累,明天的成功則有賴於今天的努力。”把工作和自己的職業生涯聯係起來,以事業的眼光和態度做好職業,職業的發展和進步幫助自己取得事業的成功,這似乎成為了一個互相關聯的鏈條,首先打造好了鏈條的前段——職業的生涯,才會更加牢固後麵的鏈條——事業或者夢想。

所以,別忘了你是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在組織裏從事職業並完善職業生涯的,以事業的眼光和態度對待職業,關注自己的事業!

2用心去做每件事

用心做好每件事,做每件事情都要用心,這是要求員工應該具有的職業道德。用心做與用手做不一樣,隻有用心做才能獲得好的質量和效果,也才能不辜負客戶和公司,工作中要牢記“不做便罷,做就做好”。

在我每天上班經過的十字路口,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建築物。當然,在這裏我要說的不是建築物是如何的漂亮,而是在建築物前麵的一個立著的石碑上刻著的一行字:“在此,一切都追求盡善盡美。”我被這句話打動了,我想,這句話值得做我們每個人一生的格言。如果每個人都能牢記這一格言,實踐這一格言,決心無論做任何事情,都竭盡全力,用心去做,以求得盡善盡美的結果,那麼,每一個人的成功將會是一件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

其實,很多事情在一開始就已經注定了,同很多事情在一開始就可以避免一樣,這就是態度,如果你一開始就抱著這樣的態度——我隻是來打工的,為了拿到每個月的薪水,我必須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但其他的一切與我無關,那你最後一定連每個月的足額薪水都領不到;而如果你把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業,在工作中每一件事都用心去做,那你的成就很可能會超出自己的預期。

“用心去做”是一個嚴謹的工作態度,或者說,它是一個最起碼的職業道德,也是身在職場最基本的要求。你可以能力低於別人,但如果你連用心工作都做不到,那你真的就已經麵臨很大的危險了。我常聽到一些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談起選擇人才時的一些想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常常會說到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能力不夠,公司可以對他進行培訓,甚至送他去進修,加強培養來提高他的能力。但如果是態度不端正,那能力再強,對企業來說也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他是不會把他的能力全部貢獻在工作上的。”

其實,這個所謂的端正態度很簡單,就是最基本的你要“用心”工作,而不是“用手”工作。所謂“用心”工作,就是凡事要認真。認真工作的態度,會為一個人既定的事業目標積累雄厚的實力,同時,還會給公司、老板帶來最大化的實際利益。因此,在每一個公司裏,認真“用心”做事的員工都是老板比較青睞的。

所以,從一開始工作,就要謹記“每件事情都用心做”這個職場原則,才能為你的事業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但是,並不是誰都是一開始就明白這個道理的,很多人是在得到一次教訓後,才會改變自己以前在工作上散漫、敷衍的態度的。然而,有時候人們為此付出的代價卻是十分高昂的。在美國賓夕法尼亞的奧斯汀鎮,就是因為負責築堤工程的承建者沒有按照事先的設計去築石基,結果導致堤岸崩潰,全鎮都被淹沒了,無數人死於非命。諸如此類的悲劇事件,總會不時地在我們的身邊發生。而導致這一切的原因,並不是工程的難度,或者其他技術方麵的原因,而僅僅隻是一時的疏忽、敷衍,這其實從根本上體現了人們“認真”精神的缺乏,是在“用手”做事,而不是“用心”做事。

一旦養成了不“用心”做事的惡習,做起事來往往就會不誠實。這樣,人們最終必定會輕視他的工作,從而輕視他的人品。敷衍的工作,不但降低了工作的效能,而且還會使人喪失做事的才能。所以,不“用心”做事的態度,實在是摧毀理想、墮落生活、阻礙前進的最大的攔路石。

要實現成功目標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工作時,抱著非做不可的決心,要抱著追求盡善盡美的態度。而所有為人類創立新理想、新標準,有重大發明創造、為人類創造幸福的人,都是具有這樣素質的人。而那些無論做什麼事,都隻是做到“差不多”就止步,或者甚至就半途而廢的人,首先表明他根本就沒有“用心”做事,更重要的是表明他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他也必將為自己的這樣敷衍的行為而付出代價。

大部分人總是在渴望自己得到提升,得到加薪,但卻在工作中依舊抱著為老板打工,隻是完成任務,甚至敷衍、馬馬虎虎的工作態度,似乎他們並不知道職位的晉升是建立在忠實履行日常工作,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基礎上的。隻有盡職盡責、用心做好目前的工作,才能使你獲得價值的提升。

許多人煩惱於工作的平凡、枯燥,但你要知道沒有什麼工作是永遠充滿刺激和樂趣的,關鍵在於你對待工作的態度,一樣平凡、枯燥的工作,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態度,享受工作的過程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

有人問三個砌磚的工人:“你們在做什麼呢?”

第一個工人沒好氣地嘀咕:“你沒看見嗎,我正在砌牆啊。”

第二個工人有氣無力地說:“嗨,我正在做一項每小時9美元的工作呢。”

第三個工人哼著小調,歡快地說:“你問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訴你,我正在建造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

你覺得工作瑣碎、簡單,提不起興趣,也毫無創造性可言。可是,就是在這極其平凡的職業中、極其低微的為之上,往往蘊藏這巨大的機會。隻要把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完美、更迅速、更正確、更專注,調動自己全部的智力,從舊事中找出新方法來,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使自己有發揮本領的機會,滿足心中的願望。這一切,都需要你用心去做,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任何的敷衍可能一時欺騙得了別人,但永遠也無法欺騙自己的良知和前途。

在做完一件工作後,你應該這樣告訴自己:“我願意做那份工作,而且我已經竭盡所能、盡我的全力、用心來做了,我更願意聽取別人對我的批評。”

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區別就在於:成功者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會用心去做,並力求達到最佳的效果,不會有絲毫的放鬆;成功者無論做什麼職業,都不會輕率敷衍。

也許你可能不喜歡你眼下的工作,甚至讓你感到了厭煩,但你要記住,這並不是老板或公司的錯。需要改變的是你自己,你要學著去愛你眼下的工作!你隻有愛你的工作,你才會用心去做。這是做一個人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如果你想做一番事業,那就應該把眼下的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應該有非做不可的使命感。你也許認為自己誌向遠大,要做轟轟烈烈的大事,而不適合做這些具體、瑣碎的小事。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連這些瑣碎、具體的事情都做不好,你又怎麼可能去做轟轟烈烈的大事呢?一屋不掃,又何以掃天下?

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樣的卑微,你都應當以一種藝術家的精神去對待。世界上沒有卑微的工作,隻有卑微的工作態度,隻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再平凡的工作也會變成最出色的工作,就像希爾頓說的:“世界上沒有卑微的職業,隻有卑微的人。”

如果你對於你的工作能待之以藝術家的精神而非待之以工匠的精神,——假使你對於工作能帶來濃鬱的趣味而貫注熱誠——假使你決意做每一件事,必須竭盡你的全力;則你對於工作就不致產生厭惡或痛苦的感覺。一切全視你的精神和你的態度。充沛的精神,可以使最卑微的工作變得趣味橫生。頹廢的精神,可以使人對於最高尚的事務,產生厭惡的感覺。

所以,你要考慮的不是工作是什麼,而是自己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你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每一件事情都要用心去做,能做到最好,就不要允許自己隻做到次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不能隻完成百分之九十九。不論你的薪水和職位是高還是低,你都應該保持這樣的工作作風。每個人都應當把自己看成是一個藝術家,而不是一個工匠,應該用心、用創作的態度去對待每一件事。

3正確做事更要做正確的事

正確做事更要做正確的事,對個人而言,就是要鼓勵大家從“辛勤工作”轉變到“聰明工作”,也就是從“老黃牛”轉變到“用腦子工作”。任何人做事不是隻要努力就可以做好,還要學會聰明地工作。

在激烈競爭的職場中,工作的效率和效能如何是決定一個人成就的重要因素。當一切都在強調速度時,如何在最短的時間裏找到問題的核心和切入點,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這就是我常告誡那些對前途迷茫,找不到事業立足點的谘詢者的建議,其中涉及到這樣兩個方麵:一是正確地做事;另一個是做正確的事。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在《有效的主管》一書中簡明扼要地指出:“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效率和效能不應偏廢,但這並不意味著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樣的重要性。我們當然希望同時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與效能無法兼得時,我們首先應著眼於效能,然後再設法提高效率。”

簡單地說,“正確的做事”強調的是一種做事方法,有了正確的方法,自然就有了效率。比如:如何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那方法就是先把工作分出主次和優先級來,然後本著先主後次、先就急的原則開展工作,就要比毫無計劃、遇到那個做那個、眉毛胡子一把抓有效率的多。

而“做正確的事”則強調的是在做事前要先做出選擇,也就是說先要有一個正確可行的目標,其結果是確保我們的工作是在堅實地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這就好比我們規劃自己的職業藍圖,我們必須先選擇自己要進入的行業,然後設定每一步需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確定自己的最終目標是什麼。這是一個連續不斷選擇的過程。隻有你的選擇對了,也就是你做的是正確的事,那你為之付出的努力和心血都不會白費,它總是在一步步地接近你的目標。否則,如果一開始的選擇發生了偏差,做的是錯誤的事,那所有的付出就真的付諸東流了。

比如我接觸到的一些管理者,凡事事必躬親、累得快斷氣和百事不做、當蹺腳老板這兩種風格的人都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作為管理者有必要在每天工作結束時和每天工作開始時都問問自己:“我作為一個管理人員究竟應該做什麼?”這個問題。否則隻見手足不停折騰,工作談的口沫飛濺,卻瞎忙活半天沒有什麼成效。或者是不聞不問,連自己所負責的項目最基礎的情況都不了解,一問三不知。

還有一些員工,常常出現這樣的工作情況:一些人領到任務就埋頭苦幹,眉毛胡子一把抓,雖然投入了無比的熱忱和很多的精力卻總沒有收效;一些人則自作聰明,漫無邊際地做事,信馬由韁,亂走捷徑,自認為創新,殊不知其實都是瞎費工夫。

一位著名的哲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人類所犯的愚蠢的錯誤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他們常常忘記他們所應該做的事情事什麼。”反過來說就是,一個人在“有所為”之外,還需要具備“有所不為”的智慧和修養。一個人做事,首先應該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這就是找到“正確的事”。找到了這個,然後就可以采用正確的方法去做了。

所以,在開始工作前,最好還是想一想該怎麼做吧!結束後,也請總結一下這麼做是對了還是錯了,隻有這樣你才知道下一次麵對同樣的事情該怎樣來做。當你發現了自己的某些小毛病而且開始尋求改變時,那就該恭喜你啦:你在做正確的事情了!

所以,任何時候,對於任何人或者組織而言,“做正確的事”都要遠比“正確地做事”重要。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言,“做正確的事”是由企業戰略來解決的,“正確地做事”則是執行問題。如果做的是正確的事,即使執行中有一些偏差,其結果可能不會致命;但如果做的是錯誤的事情,即使執行得完美無缺,其結果對於企業來說也肯定是災難。

對個人而言,就是要鼓勵大家從“辛勤工作”轉變到“聰明工作”,也就是從“老黃牛”轉變到“用腦子工作”。任何人做事不是隻要努力就可以做好,還要學會聰明地工作,因為每個人的體能和技能總是有限的,我們應該尋求點對點的工作最短路線,很多時候“走捷徑”並不是壞事,隻要有可能。

人生的道路,沒有目標的奔跑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跑得慢就沒有優勢,因為速度決定成敗。若想迅速地向目標奔跑,就得需要“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正確地做事以做正確的事為前提,沒有這個前提,那個正確做出的是“事”等於白做。

管理心理學闡明:思維決定目標,目標引導行為,行為鑄就結果。就是說,做事的準則應該是:找對方向,確定目標,做對事。

做正確的事不容易,但始終正確,隻要堅持做下去,堅信你今天付出的每一點心血,都會像蝴蝶效應一樣使自己的將來發生巨大的變化。

麥肯錫資深谘詢顧問奧姆威爾·格林紹就曾指出:“我們不一定知道正確的道路是什麼,但卻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太遠。”這是一條對所有人都具有重要意義的告誡,他告訴我們一個十分重要的工作方法,如果我們一時還弄不清楚“正確的道路”(正確的事)在哪裏,最起碼,那就先停下自己手頭的工作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