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這些心態,千萬別帶到公司(3 / 3)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來看,傑克工作努力,又有能力,浪費點又有什麼關係呢?但從公司來看卻完全相反。這家公司能連續多年實現盈利,其成功的秘訣就是“質優價廉”——其同類產品比別的廠家一定要便宜。正是這種微小的差別,他們才得以戰勝對手,贏得顧客的青睞。因此,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嚴格控製成本,否則公司贏利的目標就無法實現。所以,公司豈能容忍一個浪費金錢如流水的員工存在呢?

注重節約、養成良好的節約習慣更有利於員工自身良好習慣的培養、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也是企業現代員工基本素養的標誌所在。因此,樹立節約意識對於企業、對於自己都有益,且十分必要。因為,作為公司的一員,你的所作所為就代表著公司,別人從你的身上就能看出公司的“品格”和“素質”。

凱特是一家公司的采購部經理。一天,他看到公司定製的圓珠筆、複印紙異常漂亮,便時不時地帶些回去,給他上學的女兒用。這些東西被女兒的老師看見了,而該老師的丈夫恰好是與這家公司有業務來往的高級主管。

當他了解到這件事後,生氣地說:“這家公司的風氣太壞了,公司的員工隻想著自己而不是公司!這樣的公司怎麼能有誠意做好生意呢?”於是,他中止了與該公司的合作計劃。

誰會想到計劃的中斷,竟然是由一些複印紙造成的呢?因此,不要小看這些小事,工作中的許多不良習慣,哪怕再小,其造成的危害,也常常超出人們的想象。對於員工來說,這些看似微不足道,不足以影響大局的小毛病,還常常決定他個人的前途。理智的老板,懂得從細微之處觀察員工、評判員工。所有的老板都知道,隻有節儉的員工才會更忠誠於自己的企業。即便是小處的節儉、聚少成多,也是很可觀的,更何況企業中有那麼多員工?有時,浪費甚至可以導致企業破產。

我發現員工普遍有一種錯誤的認識,那就是他們認為大公司實力雄厚,不會在乎這些小事,浪費一點根本就無關緊要。殊不知,越是大公司越注重細節。一個員工的浪費對於整個公司來說不過是九牛之一毛,但如果公司幾萬甚至幾十萬員工都浪費的話,那流走的就將是一筆巨大的資產。因此,大公司反而比一般中小企業更加注重員工節儉習慣的培養。

著名的豐田公司在辦公用品的使用上節省得近乎“摳門”。譬如公司內部的便箋要反複用4次。第一次使用鉛筆,第二次使用水筆,第三次在反麵使用鉛筆,第四次在反麵使用水筆。公司辦公大樓的馬桶水箱裏都放置了一塊磚。這樣可以使6升的水箱變成5升,每次都能夠節約1升水。

沃爾瑪也是這樣。比如在沃爾瑪采集樣品的窗口,赫然寫著“標簽不可做它用”的提醒。在沃爾瑪簡樸如大賣場的辦公樓裏,員工不止一次被告知:“出去開會,記得要把公司發的筆帶回來,因為筆是要以舊換新的;平常用的紙,記得要兩麵用完再丟棄,因為浪費實在可恥。”至今,沃爾瑪的首席執行官李·斯科特開的還是一輛大眾公司的甲殼蟲車,而且為了省錢,在出差時他還跟人合住一個客房!

鬆下公司始終嚴格規定,內部使用的信封正麵貼有一張畫著向條橫線的紙。第一次使用時,收信人名寫在第一行,第二次使用時,把上次的收信人名塗掉,收信人名寫在第二行。在鬆下,寫張便條或者記點什麼東西,如果浪費新紙,馬上就會受到批評。即使是公司董事長使用的筆記本,也是拿用過的紙訂起來的。還有,公司裏用不著的電燈一定要拉滅,否則就要受到行政部門的處分。假若某個員工連續三次忘記拉滅電燈,人事部將會考慮辭退此人。

在日立公司,這些“主人”將節儉的習慣體現在他們工作生活的細微之處:用不著的電燈一定要關掉。辦公室裏燈的開關一般都是集中控製的,但在日立公司的任何一間辦公室裏,至今仍是每一盞燈都拖著一根繩子。就連午休時候,員工們都會自覺地把燈關掉。

在馳名世界的大企業裏,越優秀的員工,越懂得視公司為家的道理。正是那些視公司為家的員工,造就了強大的企業。

當然,企業的如此規定並不是隻針對員工,它們的老板往往會在這方麵起到帶頭作用。拉一下燈、省一張紙……雖然這些看起來都是“芝麻粒大的小事”,但這些細小的環節加在一起,就決定了公司的成敗。“請拉一下燈”,良好節儉習慣的形成,需要從小事做起,這將成為你晉職加薪的重要因素。

把企業財產當作自己的財產來珍惜,是一個優秀員工的必備品德。也許隻不過是舉手之勞,但千萬不要小看了它,它直接關係著個人的前程。維護公司利益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落實到實處,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將自己視為公司的主人,時刻秉持厲行節約的原則。要成為一個好員工,必須具有這種責任感,時時處處維護公司的利益,這樣才能贏得上司的賞識。

拿破侖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實不想當老板的員工也不是好員工。盡管你現在不是老板,但你必須有老板的心態,用老板的標準要求自己,將來你才可能成為老板。

5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前進的道路是由目標指引的,準確地把握人生之舟的航向,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我們常常會在公司裏看到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每天和別人一樣按時上班,按時下班,如果交給他們任務,雖然做得不很出色,卻可以按時完成;他們不與別人爭什麼,也不為自己爭什麼,許多時候他們似乎顯得與世無爭;他們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就撞一天鍾。通過研究我發現,這些人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為他們缺乏兩個最基本的東西:一個就是明確的目標;另一個就是職業的危機感。

沒有明確的目標,使他們的前進失去了方向,就像一個在沙漠裏迷了路的人,無論他怎麼轉,他也走不出沙漠,那麼他就隻能消極地等待救援,或者幹脆什麼也不做。身在職場,第一要緊的事就是樹立奮鬥目標。有了目標,工作就會充滿機會;有了目標,自己才有努力的方向。

我們周圍有許多人,他們整天辛勤工作,從不偷懶,但一生隻能養家糊口。從外在表現看起來,他們兢兢業業,很讓人敬佩,但他們老了,卻會感到自己的一生過得並不精彩。相比之下,一些並沒有他們勤奮的人卻取得了比他們大的成就,過上了比他們更好的生活。這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

他們不明白,其中的秘訣就是,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個突出的特征:做事有明確的目標。成功離不開明確的目標。

在現代職場,一個有目標的人,毫無疑問會比一個沒有目標的人更有作為;雖然目標不能完全實現,但成功的概率要大大高於那些沒有人生目標的人。所以,工作伊始,就必須為自己盡早確立一個明確的、切實可行的目標。這樣,成功才會來得更快一些。

我手上有一份數據可以證明這一點。1953年,美國耶魯大學對畢業的學生進行了一次有關人生目標的研究調查。在開始的時候,研究人員向參與調查的學生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有人生目標嗎?”對於這個問題,隻有10%的學生確認他們有目標。

然後,研究人員又問了學生第二個問題:“如果你們有目標,那麼,你們是否把自己的目標寫下來呢?”這次,總共隻有3%的學生回答是肯定的。

20年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世界各地追訪當年參與調查的學生,他們發現,當年白紙黑字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寫下來的那些人,無論從事業發展還是從生活水平上看,都遠遠超過那些沒有這樣做的同齡人。這3%的人所擁有的財富居然超過了餘下的97%的人的總和。

這3%的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有明確的目標。而那些沒有目標的人,雖然工作很辛苦,卻不知為何工作,得到的回報更是和他們的付出差距很大,於是,時間一長,他們就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鍾,渾渾噩噩、虛度年華了。

其實,我們隨時都在為自己設定著或大或小的目標,比如:想要一件漂亮的晚裝;想買一輛心儀的汽車;想送孩子上最好的學校;想要環遊世界;想有一家自己的公司等等,重要的不是目標是什麼,關鍵是它要明確、切實可行,要把每一個看似很小的目標一個個落實下來,一個個去實現,你的人生才充滿色彩,才不會虛度。

之所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還有一個原因是缺乏職業危機感。

美國康奈爾大學曾經做過這樣一個有名的“青蛙試驗”。試驗人員把一隻健壯的青蛙投入熱水鍋裏,青蛙馬上就感到了危險,拚命一縱便跳出了鍋。試驗人員又把這隻青蛙投入到冷水鍋裏,然後開始慢慢給鍋加熱。開始時,青蛙暢快地遊來遊去,毫無戒備。一段時間後,鍋裏的水溫度逐漸升高,而青蛙在水溫緩慢的變化中卻沒有感受到危險,最後,一隻活蹦亂跳的健壯青蛙竟活活給煮死了。

青蛙沒有死在滾燙的熱水裏,反而死在了冷水鍋裏,這不得不讓人感慨。但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身邊卻也經常發生。

人們很容易習慣一種安逸的環境,這種暫時的安逸會麻痹一個人的神經,使他們總以為這種安逸可以持久下去,就像那隻冷水鍋裏的青蛙一樣。但事實上,許多的因素正在發生著變化,也許很小,也不容易引起注意,但積少成多,等到真正爆發的時候,就已經到了毀滅的時候,那時再想挽救已經沒有機會了。

我看到這樣的一個數據,在世界500強的企業名錄中,每過10年,就會有1/3以上的企業從這個名錄中消失,或落魄、或破產。在總結這些企業衰落的原因時,人們發現,春風得意之時正是這些企業衰落的開始,因為正是在這個時候,他們忽略了危機的存在,忘記了產品開發以及經營管理的超前性。

反觀在500強中長期站住腳的企業,則對危機意識有著深刻的認識。百事可樂公司負責人在公司蒸蒸日上時,反而提出了“末日管理”的理論,他經常以大量令人信服的信息讓員工體會到危機真的來臨了,“末日”似乎不遠,以此來激發員工不斷向上的鬥誌,並要求公司的年經濟增長率必須保持在15%以上。百事趕超可口可樂的業績充分說明了“末日理論”的實用性和必要性。

其實,不僅僅是企業、領導者要具有危機意識,作為員工更要有危機感。這種危機感體現在對工作的珍惜程度上。危機感強的員工,總會對工作倍加珍惜,他們懷著一種感恩的心在工作,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不珍惜工作,不時刻保持危機感,自己的位置就有可能被別人替代,自己不珍惜工作,就如同冷水中的青蛙,麵臨被企業淘汰的危險。

我常聽人說“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這句話就是危機感的最好體現。

作為員工,心中常有危機感對你將是件利大於弊的事情。從表麵上看,人們努力工作是被環境及生活逼迫的,但真正的動因卻是發自個人內心的世界,是心中危機感的驅使,是你自己內心的自驅力告訴你應該這樣去做,你希望自己活得幸福和成功。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心態絕對要不得,抱這樣心態的人完全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別人,自己沒有一點的主動,所以,他的美夢隨時都會被別人叫醒,隨時會中斷自己的職場生涯。失業對他們來說,就和下班一樣平常。

要想不失業,唯一的辦法就是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工作,不斷地努力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技能。隻有這樣,你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你才可以在職場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的事業。努力工作,不僅是一個員工對待工作的態度,更是減少後顧之憂,拓展未來之路的最佳手段。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心態和工作方式顯然沒有任何的效率可言,而如今的社會又是一個講求高效率的時代,沒有一個企業能在效率低下的情況下取得發展。所以,這些企業必然會讓那些工作不努力,沒有什麼效率的人失去位置。無論你在什麼企業,對待工作千萬不能又僥幸心理,認為很多人都這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能混一天算一天。到頭來,你失去的將是你自己的未來和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