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垂名廉潔毀貪身(1 / 1)

序言 垂名廉潔毀貪身

李秋明

今聊城者,古之東昌府也。其地西連燕趙,東接鄒魯,人傑地靈,名家輩出。許多官宦人物既具慷慨激昂之氣,又承仁義道德之風;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且清正廉明安貧樂道。此書所記者,蓋聊城五十八人,皆如此之良士也。

餘觀全書,時為於慎行立身行事求無垢而沉思無語,時為王旦宰相胸懷佛陀心而敬仰不已,時為狀元鄧鍾嶽貧不能葬而感觸勃發,時為蓋苗為官直言且直行而擊節讚歎……天地之正氣,誠足動人也。

夫官宦者,權勢之人也;握權之日亦是放縱欲望之時。欲望者,莫大於名利也。有可放縱之機而愈約束,愈自律,愈持操守,愈履冰臨淵,此古良吏為官之道也,亦此書中人之懿行也。

夫財富者,國之命脈民之膏脂也。國之強盛,民之樂業,皆賴於此。取之有道,得之安然,富之無愧,方為正道也;然此物亦是毒藥,亦是刀斧,可荼毒人心,毀害人身;至於家破人亡,遭受極刑且遺臭萬年者,代不乏人。往昔貪官汙吏之下場,如暮鼓晨鍾,警醒世人。

由此可悟:權力當慎用,欲望當入籠。盡其才能為國為民,青史之中自有一席之地也。

此書作者武君,吾文友也。其人廣學博識,精通文史,尤於明史用力甚勤;小說、散文諸體皆能為之。吾友於浩瀚史書搜尋珍寶,以瀟灑筆墨暢抒胸臆,曆時兩年,終成此書。金鑒生輝,楷模再樹;亦為今之反腐倡廉助力一臂,其功大焉,其心善焉。

今武君囑餘作序,餘心怯怯焉。雖成此文,恐不達其書之旨,特作詩一首如下:

聊城五十八官宦,今集一書警後人。

掩卷當思千古事,垂名廉潔毀貪身。

2015年9月9日於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