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遷之教
成語意思
孟子的母親為了給孟子選擇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搬了三次家,比喻要重視環境對人的教育於影響。
近義詞:腹背受敵、山窮水盡
反義詞:安然無恙、旗開得勝
孟家附近有一塊墓地,出濱、送葬的隊伍經常從他家門前走過。於是,孟子經常模仿隊伍中吹鼓手和婦女哭哭啼啼的樣子,孟母對兒子這樣玩耍很生氣,認為沒有出息,不利於他讀書,便把家遷到了城裏。
城裏處於鬧市,打鐵聲、殺豬聲、喊賣聲終日不斷,他又和小夥伴玩起了做買賣的遊戲,孟母覺得在這個地方居住,確實很難集中心思讀書,便再次搬遷到城東的學宮對麵居住。
學宮那裏的環境果然不一樣,經常書聲琅琅,一派讀書氣氛,孟子果然安下心來讀書。
不久,她將孟子送進了學宮,係統地學習《詩經》、《尚書》,長進很快。後來,孟子終於成為僅次於孔子的名儒。
三遷之教———我們學校屢次搬遷,也算是三遷之教了。
三遷之教:
三人成虎
成語意思
三個人謊報集市裏有老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多人重複,就能使人信以為真。
近義詞:眾口鑠金、道聽途說
反義詞:眼見為實
龐蔥要陪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龐蔥對魏王說:“現在,如果有一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不相信。”龐蔥說:“如果是兩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那我就要半信半疑了。”龐蔥又說:“如果三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相信了。”龐蔥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趙國離大梁,比我們到街市遠得多,而議論我的人超過了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說:“我知道該怎麼辦。”於是龐蔥告辭而去,魏王當時說自己會辨別是非,但後來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讒言。後來太子結束了人質的生活,龐蔥果真不能再見魏王了。
三人成虎———要做言辭負責的人,不能盲目附和流言,須知三人成虎,眾口鑠金。
三人成虎:
殺身成仁
成語意思
表示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或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犧牲生命。
近義詞:視死如歸、舍生取義
反義詞:苟且偷生、貪生怕死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向孔子請教說:“先生,您講的仁德、忠義都是極好的。人人相愛,以仁義待人,確實是一種美德。仁德我很想得到,但活在世界上也是我的欲望。假如仁德與生命兩者發生了衝突,該怎樣處理呢?”孔子嚴肅地回答說:“這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凡是真正的誌士仁人,都不會因為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義,應該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弟子恭敬地給孔子施禮,表示敬服。孔子又說:“培養仁德可以從頭做起。比如說,工匠要做好他的活計,必須先有得心應手的工具。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應該選擇那些大夫中的賢者去敬奉他;對於自己來說,就應該挑選那些士人當中的仁者交朋友。這樣,才會培養起仁德來。”
殺身成仁———若得著死難者的熱情的全部,便可以追他們的蹤跡,殺身成仁了。
殺身成仁:
水深火熱
成語意思
老百姓所受的災難,像在深水裏,如在烈火中。比喻人民生活極端艱難痛苦。
近義詞:水火之中、民不聊生
反義詞:安居樂業、人壽年豐
戰國時,燕王噲改革國政,把君位讓給相國子之,將軍市被和公子平不服,起兵攻打子之,爆發內戰。
燕國大亂,齊國乘虛而入,燕國百姓對內戰不滿,不願出力抵抗齊軍。匡章隻用了五十天工夫,就攻下燕國國都。齊軍攻占燕國後,並無撤回之意。匡章又不管束軍隊,士卒欺淩百姓,燕人紛紛起來反抗。
這時,齊宣王向正在齊國遊說的孟子請教,孟子舉了周文王於周武王兩個例子後指出:“當初齊軍攻入燕國,燕人送飯遞水表示歡迎,那是因為燕國百姓想擺脫苦日子;而今如果齊國進而吞並燕國,給燕人帶來亡國的災難,使他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那他們必然會轉而盼望別國來解救了!
水深火熱———1884年正當帝國主義入侵,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時候,慈禧卻為自己的生日大肆揮霍。
水深火熱:
識時務者為俊傑
成語意思
比喻認清時代潮流者,方可為英雄豪傑。
近義詞:時勢造英雄
反義詞:鼠目寸光
三國時蜀漢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諸葛亮年幼時父親就去世,依靠叔父諸葛玄過活。十六歲那年叔父也去世,於是在襄陽城西的隆中置了一點田產,蓋了幾問屋子,一麵耕種,一麵讀書。諸葛亮在隆中住了十年。這期間他讀了大量經史和諸子百家的著作,獲得了豐富的政治、軍事、曆史等方麵的知識。他又注意研究當時的政治形勢,逐步形成了一套政治見解。當時,劉備正依附荊州牧劉表。他覺得要成大事,必須有智謀的人輔佐,因此一直在物色有見識的人才。後來,他聽說司馬徽在襄陽很有名聲,便去拜訪他,並問他對當今天下大勢的看法。司馬微說:“平庸的書生文士怎麼會認清天下大勢?能認清天下大勢的人才是傑出人物。這裏的臥龍和鳳雛,才是這樣的傑出人物。”
識時務者為俊傑———不與上司頂嘴才叫識時務者為俊傑。
識時務者為俊傑:
三生有幸
成語意思
三世都有幸運,形容極為難得的好機遇,結識新朋友時說的客氣話。
近義詞:吉星高照、洪福齊天、福星高照
反義詞:天不作美、生不逢時
圓澤是位得道的禪師,有俗家朋友姓李名源。二人知心知音,知交至深。一日二人相約去參拜青城山、圓澤希望走陸路,李源卻堅持從湖北沿江而上。二人有約定,意見一致,聽圓澤的,意見不一致,由李源決定。最終決定買舟入川。
船到南浦,河邊有位身著花緞衣褲的婦人正在取水。圓澤當時落淚,對李源說:那是我下一輩子的親娘,她姓王。我得走了,給她做兒子去了。再過13年的中秋夜,請你到杭州天竺寺外,我一定來與你見麵。
李源將信將疑。到了黃昏,圓澤圓寂。13年後,李源如約從洛陽到杭州西湖去赴圓澤的約會,果然又聽到故人化作牧童的心聲。
三生有幸———遇到你真是三生有。
三生有幸:
屍位素餐
成語意思
占據職位而不做事。空占著職位而不做事,白吃飯。
近義詞:不勞而獲、飽食終日
反義詞:分秒必爭、克勤克儉
朱雲是西漢平陵(今陝西鹹陽西北)人。年輕時性格豪爽、行俠仗義,加上身材魁偉、相貌堂堂,深得朋友敬重。朱雲四十歲那年,拜博士白子友為師,向他學習《周易》,後又跟從前將軍蕭望之鑽研《論語》,逐漸成為這方麵的名家。
後來又先後被任命為杜陵和槐裏縣令,朱雲雖做了官,但他剛強耿直的性格依然未改。在朝廷上,朱雲慷慨陳辭:如今有許多身居高位的顯要大臣,上不能糾正天子的過失,下不能做有益於百姓的事,簡直是屍位素餐,誤國誤民。依臣之見,應殺一儆百,以引起重視。
朱雲雖狂言無禮,成帝勃然大怒,把朱雲關進牢裏。但朱雲直言相諫,說出了一些實情,就下令將朱雲釋放了。
屍位素餐———除了屍位素餐的班長,全班同學都在積極地進行全校大掃除。
屍位素餐:
時勢造英雄
成語意思
時勢:一段時期內的客觀形勢。特定的曆史條件,使人的聰明才智顯露出來,並相互作用,使之成為英雄人物。
近義詞:趁勢而為
反義詞:英雄造時勢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國家———秦朝定都鹹陽。
春秋自戰國,七個大國和十幾個小國間戰爭連綿不斷,人民流離失所,人民都渴望有一個統一的國家政權。讓社會安定,人民富足。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軍力較強。到嬴政繼承王位時,秦國無論在經濟力量上,軍事力量上還是地理形勢上,都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曆史選擇了秦始皇來完成統一大業。
時勢造英雄———漢末天下大亂,而劉備由一個小吏而建漢,劉備由一個草鞋商而立蜀,這些史實無不說明時勢造英雄的道理。
時勢造英雄:
士可殺不可辱
成語意思
寧可被你殺了,也不能侮辱我;指明個人人格和自尊的重要性。
近義詞:忍氣吞聲、含垢忍辱
反義詞:忍無可忍
三國時期,蜀相諸葛亮親自率領蜀國大軍北伐曹魏,魏國大將司馬懿采認為蜀軍遠道來襲,後援補給必定不足,隻要拖延時日,就能抓住良機,戰勝敵人。於是采取了閉城休戰的戰術。
諸葛亮深知司馬懿沉默戰術的利害,於是用激將法引誘司馬懿出城決戰,派人給司馬懿送來一件女人衣裳,並修書一封說:“仲達不敢出戰,跟婦女有什麼兩樣。你若是個知恥的男兒,就出來和蜀軍交戰,若不然,你就穿上這件女人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