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合作課
一根筷子,輕輕一折便會斷,而一把筷子牢牢抱成團,再不會被輕輕折斷,這便是合作的力量。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單槍匹馬很難成功,那些牢牢抱成團的優秀團隊,有了更多成功的優勢。
“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成功,不僅需要來自於自身的魄力和特質,懂得借助團體的力量幫助自己,成功的概率以及實現的速度會更高。比爾·蓋茨在談及自己的成功時說:“我並不是有多麼聰明,我隻是雇傭了一些比我聰明的人來為我打工。”
團隊的意義不言而喻,把一群人的力量集中在一起,也要注意避免一些問題。我們都聽說過“濫竽充數”的故事,一群人中如果有這樣的人存在無疑會影響團隊的整體力量。避免這種問題最根本的辦法是:責任到位,各司其職。在整體的大目標下,每個成員有明確的任務,不僅避免“濫竽充數”的行為,也能避免“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尷尬情況。
把聰明的人聚集在一起並不代表一定會成功。在同樣的目標下,如何發揮每個人的優勢,揚長避短,進行有效合作,才能把團隊的意義發揮到最大。試想,如果一個企業中人心渙散、每個人各行其是,更有甚者時不時上演“窩裏鬥”,沒有生機可言,哪裏會有競爭力?
不要做一個“孤單”英雄
科學家不是依賴於個人的思想,而是綜合了幾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個問題,並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來的偉大知識大廈之中。
——盧瑟福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是一句非常古老的東方言語,說的是三個智力、能力普通的人,加在一起會變成一個非常強大的人,單槍匹馬的孤膽英雄在這個需要合作的時代已經很難 成功。時代需要英雄,更需要偉大的團隊
職場中有這麼一種人:他們像獅子一樣,能力超群,才華橫溢,自以為比任何人都強。他們藐視職場規則,不把同事的忠告當回事,甚至連上司的意見也置若罔聞。在以團隊合作為主的企業裏,他們幾乎找不到一個可以合作的同事和朋友。人們常常稱他們為“獨行俠”。
隨著企業規模的日益龐大,企業內部分工也越來越細,因此不管一個人有多麼優秀,想單靠自己的力量來左右整個企業都是不可能的。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個魚杆和一簍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一個人要了魚杆。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迫不及待地在原地用幹柴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來不及品嚐香味,就吃光了。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杆繼續忍饑挨餓,一步一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了不遠處那片藍色的大海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用完了,他隻能眼巴巴的抱著無盡的遺憾死去了。他們兩個人的死是因為不懂得合作。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個魚杆和一簍魚,隻是他們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共同商定去尋找大海。行程中,他們倆人每次隻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了海邊。從此,兩個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各自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和子女,有了自己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他們兩個人活是因為懂得合作的重要。
成功之路漫長遙遠,單靠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要想快速達到成功的彼岸,就要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借力做事。學會與人合作是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當一個人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不可能馬上組織一個大的公司或是大的團體,麵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渺小的,世界上確實有許多一個人幹不成的事兒。你可能有技術而沒有好的項目,你也可能有好的項目而沒有資金,你還可能懂經營會管理而沒有資金、技術和項目,總之,一個人幹不成的事就要與別人合作幹。因此,對於創業者來說,學會與人合作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韓國人尚學錄是日本一家企業的業務員,他並沒有什麼學曆和資金,但他有善於企劃的能力。有一天,他接到從西德寄來的商品目錄,其中有一種新開發上市的羊毛紡織機器。對於新機械他比別人內行,直覺告訴他這是一個良機。他立即詳細調查了日本的羊毛紡織機器。他了解到應用這種新機器生產成本大約可降低三分之二,而且生產效益可成倍增長。但是,他並沒有向日本人推銷這種機器,而是帶著這項新產品的目錄和經營紡織工廠的新構想,去找住在日本的一位韓裔富翁林伯熊先生。林先生對紡織業一竅不通,但經尚學錄的企劃說明之後,也感到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他立即同意開一家紡織工廠,從西德進口四部機器,並請尚學錄當總經理。尚學錄從原來默默無聞的業務員,搖身一變成為大工廠的經營者。他的成功之道便是與成功者合作,借助成功者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夢想。這也是通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2l世紀是一個合作的世紀,合作已成為人類生存的手段。因為科學知識向縱深方向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人們不可能再成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每個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於是這個世界充滿了競爭與挑戰,也充滿了合作與快樂。
世上現存最高大的植物當屬美國加州的紅杉。紅杉的高度大約為100米,相當於30層樓那麼高。科學家對紅杉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許多奇怪的現象。一般來說,長得越高的植物,它的根理應紮得越深。但科學家卻發現,紅杉的根隻是淺淺地浮在地表而已。這使得紅杉能方便快速而大量地吸收賴以成長的水分,從而得以快速茁壯地成長。
但是,根浮於地表也有弱點。如果高大的植物的根紮得不夠深,這種植物就非常脆弱:隻要一陣大風,就能將它連根拔起。可紅杉為什麼卻能長得如此高大且屹立不搖呢?
科學家們發現,沒有一株紅杉是單獨生長的,它必定生長在一大片的紅杉林中。這一大片紅杉彼此的根緊密相連,一株接著一株,結成一大片。這讓紅杉牢牢地粘在了地麵上。即使是自然界威力無比的颶風,也無法撼動幾千株根部緊密連結,占地超過上千公頃的紅杉林。除非颶風強到足以將整塊地掀起,否則再也沒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動搖紅杉分毫。
自然界給我們留下許多成功的啟示。紅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成功不能隻靠自己的強大。成功需依靠別人,隻有能幫助更多人成功,你自己才能更成功。如紅杉林根部相連,以充分而緊密的合作關係,創造出屹立不搖的偉業。
一盤散沙,盡管它金黃發亮,也仍然沒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和水泥結合地一起,就能蓋成高樓大廈。單個人的力量猶如沙粒,隻要與人合作,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變化,變成不可思議的有用之材。所以我們要學會與人合作,掌握這種才能,從而不斷使自己向前進。
2004年姚明第二次參加奧運會。雅典的情況完全不同於姚明在悉尼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情況。因為這時姚明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出名了。出名之後光想自己就不行了,得想如何帶領國家隊打好,取得好成績。姚明想了辦法刺激自己。姚明認為打球和打仗一個道理,置於死地而後生。他相信自己的潛力。於是,姚明宣布:不進前八不刮胡子。
姚明也要想個辦法刺激隊友,因為籃球是五個人的運動。輸了西班牙之後,姚明選擇了爆發,姚明喊出了“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就是想激勵隊友“永不放棄”。
對這件事,姚明國家隊隊友劉煒說:“鑽石杯(奧運會之前的熱身賽)上,我們的狀態很好,內線、外線都有球。所以大家的心氣都很高,也想拿塊牌什麼的。但是和西班牙一交手,我們發現自己一點兒都不在狀態,輸得挺慘。比賽之後,姚明說了些話,主要的意思是大家不要放棄,要把訓練做好,隻要把訓練的東西打出來,比賽至少輸得不會很難看。後來,大家做到了。”
有人說是姚明一個人戰勝了新西蘭,但姚明並不同意。他認為,進攻時大家把球傳給自己,自己的得分才多一點,但是防守可是5個人的事。如果防守做不好,他一個人得再多得分也沒用。所以他不斷激勵隊友,加強彼此之間的默契度。
後來,在姚明的帶動下,中國男子籃球隊沒有放棄,振奮精神,團結起來打塞黑,他們掐死了對方的外線神投,終於贏了,進了前八。這是中國籃球的勝利,也是姚明的勝利,更是隊員之間密切合作的勝利。
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關係到青年人的前途大業。青年人要想成大事,就必須和姚明一樣,學會與他人進行合作。合作一方麵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麵可以形成一股合力。
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效地與人合作,善於團結他人的人,能引導其他人進行合作,或者引導他們團結在自己周圍,完成一項共同的工作,他善於鼓舞他人,使他們變得活躍。通過他的協作,他完成了單靠自己無法完成的工作。在他的協作下,以他為核心的這些人給社會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服務。
可成大事的人有極強的號召力,能鼓舞並指揮他人獲得比在沒有這種指揮影響力之下更大的成就。要想成功,必須擁有這種精神。為達到這一目的,可通過自願的方式,也可通過紀律的強製。個人不斷修正自己的想法,與他人合作。
青年人要懂得合作。如果你尚未壯大,不妨伸出你學習的根,和成功者緊密連結,加入成功、積極的團體,閱讀成功者撰述的書籍,吸收他們的經驗,了解成功者的態度,讓自己更快速地成長。那麼,我們該如何與人合作呢?
1.要具有雙贏意識
合作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共同的成功。如果你隻是自私地想自己成功,而不顧其他人,這樣沒有人願意和你合作。
2.以誠相待,互相尊重
合作雙方最忌諱的就是互相使心眼。既然是合作夥伴,就是一條線上拴的兩個螞蚱,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因此,要團結一致,以誠相待,互相尊重。
3.胸懷大度,求同存異
在合作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分歧,鬧一些矛盾,既然走到一起來了,就說明雙方有緣分,要珍惜合作機會,互相謙讓一步就過去了。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就有可能矛盾越鬧越大,最終受損失的是雙方。
課堂筆記
歌德在談起自己的創作時,曾經說過一段很著名的話:“我不應把我的作品全歸功於自己的智慧,還應歸功於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萬的事情和人物。”如今,職業分工越來越細致,學科分化也越來越精細,早已經是團隊對團隊的時代,個人英雄主義毫無用武之地,這也是幾乎所有企業都反複強調團隊合作的原因。
懂得合作,1+1將大於2
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 起,幾乎是萬能的。
——韋伯斯特
一位哲人曾說:你手上有一個蘋果,我手上也有一個蘋果,兩個蘋果交換後,每人仍然隻有一個蘋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種能力,我也有一種能力,兩人交換的結果,就不再是一種能力了。一加一等於二,這是一個最簡單的算數題。然而,在合作的力量下,一加一有可能大於二。團結就是力量,這是再淺顯不過的道理了。
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三隻小鬣狗一同圍追一匹大斑馬。麵對著身材高大的斑馬,三隻兩尺多長的小鬣狗一擁而上,一條小鬣狗咬住斑馬的尾巴,一隻小鬣狗咬住斑馬的鼻子,無論斑馬怎麼掙紮反抗,這兩隻小鬣狗都死死咬住不放,當斑馬前後受敵、疼痛難忍時,一隻小鬣狗就開始啃它的腿,終於,斑馬支撐不住倒在了地上。一匹大斑馬就這樣被三隻小鬣狗吃掉了。
三隻小鬣狗之所以能夠擊敗大斑馬,不僅由於它們自身的優秀,還在於它們組成了一支優秀的團隊,並分工協作,致力於共同的目標。當今社會,企業分工越來越細,在現實的企業競爭環境中,任何人都不可能獨立完成所有的工作,也不可能隻憑個人的力量來大幅地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每個人所能實現的僅僅是企業整體目標的一小部分,因此,團隊力量的發揮已成為贏得企業競爭勝利的必要條件,團隊精神日益成為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優秀的團隊可以使企業更快地實現其經營目標,使企業獲得更高的顧客滿意度。
著名管理大師羅伯特·凱利說:“企業的成功靠團隊,而不是靠個人。”在今天競爭如此激烈的全球市場環境下,好的團隊對於任何一個組織或企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那麼,究竟該如何打造一支好的團隊呢?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團隊的含義。
?? 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斯蒂芬·羅賓斯認為:團隊就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個體,為了特定目標而按照一定規則結合在一起的組織。
? ?從嚴格意義來講,團隊是由員工和管理層組成的一個共同體,它合理利用每一個成員的知識和技能協同工作,解決問題,達到共同的目標。通俗些來講,所謂團隊,就是一群有著共同目標的人,各自發揮自己所擅長的技能,產生一加一等於二的能量,從而達到共同的目標。
?? 在理解團隊的概念時,我們要特別注意,要從本質上區分團隊和群體。很多管理者無法區分什麼是團隊,什麼是群體,以至於管理工作中出現了脫離組織的小圈子或者個人主義,對集體成長產生了影響。實際上,團隊和群體的本質區別就是成員之間的協作性。團隊成員之間是互相配合、共同進步的,但群體之間有著個人的目標,不一定會彼此協作。
?? 比如,每到端午節的時候,很多地方盛行賽龍舟,每條龍舟上的成員就組成了一個團體,他們有著共同的目標,會互相協作、配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團隊奪冠的目標。再比如,每到旅遊旺季的時候,很多旅行社會組團去一些景區旅行,每個旅行團都有很多人。雖然這是一個團,但並不是我們所說的團隊,隻是一些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因為共同興趣組成的一個臨時群體,成員之間並不會有共同協作的意識。
?? 區分開了團隊和群體之後,我們應該知道,團隊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協作。因此,在一個團隊中,大家不是什麼都會,也不需要全能,隻要每個成員發揮自己的長處,齊心協力完成團隊工作,就可以達成團隊目標,實現團隊願景。在團隊中,每個成員不必為自己的短板而煩惱,因為個人的短板會由擅長的人去填補,而你要做的就是發揮好你所擅長的技能就好。要知道,你所擅長的,或許是別人的短板。
團隊成員之間互相配合,發揮自己的能力,取長補短,這是一個好的團隊的基本要求。雖然沒有完美的個人,但完美的團隊還是可以創建的。再好的領導也不可能單槍匹馬地取得成功,他需要一個好的團隊的支撐才能實現企業目標,這就是所謂的“一個籬笆三個樁”。
2010年有一部熱播的電視劇《張小五的春天》,張小五獨身來到北京開始打拚,經過努力有了自己的一個團隊,一支由十幾個人組成的裝修隊伍。在她30歲的時候遭遇了人生的危機:未婚夫另覓新歡舍她而去,公司周轉不靈發不出工人工資,房東嫌她拖欠房租將她趕了出去,合作方結束項目,欠款遠走他鄉,家裏親戚為了討錢也對她窮追不舍……麵對這一件件無奈的生日“禮物”,張小五沒有放棄拚搏,沒有被壓垮。
?? 她的名言是“沒有爬不過去的山,沒有趟不過去的河”,被趕出來以後,她帶著自己的裝修團隊暫住在天橋下的大卡車裏,一邊盡力追討欠款,一邊尋找項目,挽救瀕臨破產的裝修公司。而這期間支持她的是她手下的團隊,十幾個人組成的團隊,這些人堅定不移地團結在一起,不放棄不解散,堅定地站在張小五的身後,支持她的每一個決定。到最後,她的公司起死回生,在團隊的堅持下終於有了自己的第一筆業務,業務成功之後公司轉入正軌,開始了新的征程。相反地,跨國公司溫氏集團資金雄厚、實力不凡,但是到最後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差點宣布破產。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其內部紛爭,領導和員工的不協調不合作,甚至猜忌、陷害,挪用團隊的資金。團隊內部的不和諧直接導致了這家跨國公司的破產危機。
在這個案例中,張小五領導的團隊堪稱完美的團隊她帶領團隊成員取得成功的經曆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智慧永遠比不上一群人的智慧,更是讓我們知道了團隊的重要性。團隊協作是企業最大的成功秘訣,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個人,隻有完美的團隊。
與人搭檔創業成功的例子很多。比爾.蓋茨,1973年進入哈佛大學法律係學習,19歲時退學,與同伴保羅.艾倫創辦電腦公司,直到後來創辦了微軟公司,自任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楊致遠和戴維.費羅同在斯坦福大學從事研究,兩個人邂逅並結交成了最佳搭擋,創辦了聞名於世的雅虎網絡公司。喬布斯發明“蘋果”電腦,也是與人合作,創造出輝煌業績的。創業中至少兩人是忠誠搭檔,共創大業成為一種“現象”。給予我們的啟示是,當創業之初“踩著地雷”向前走時,有個知音患難相伴,共同分享成功的風險和利益是明智之舉。
社會上合作成功的範例不少,因為合作成功而發展起來成為大企業家大老板的不少。不過也有合作失敗的,我們也要吸取那些合作失敗者的教訓。
王誌東告別方正後,準備移民新加坡,在辦出國手續的空暇,他又做出一個全新的中文平台--中義之星版。這個軟件被他一位北大同學看到,立刻建議共創公司,王誌東出技術,那位同學出資金,王誌東一激動推掉簽證,1992年4月,新天地電子信息研究所成立,因當時沒有《公司法》便注冊為集體所有製。
大家公推王誌東出任法人代表,他堅辭不幹,中文之星本應申請為王誌東專利,他卻誠心誠意地登記為公司發明。王誌東給自己的定位是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主管技術,那位同學出任總經理。
王誌東的初衷是以軟件開發為公司的主導主業,而其他人的思路則是把軟件作為一麵旗幟,借此融資炒股票和房地產。在實際運行中,中文之星軟件一夜成名隨即盈利,而房地產卻沒掙到錢,在調整公司發展方向時,王誌東堅持以軟件開發為主,與幾位合作者發生分歧。
後來矛盾發展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1993年8月13日,不得已王誌東遞交一份辭職書,黯然離去,他什麼也帶不走,他把為之傾注大量心血的中文之星的源代碼交出去。他為當初天真的想法付出的慘重代價。王誌東感傷良久,他說:“我找了一條最難走的路,當我重新站在起點,顧影自憐,身上已是一道道傷痕。”
王誌東的教訓在於他沒有學會與人合作(包括沒有選擇好合作夥伴)。與人合作不是沒有必要,而是必須會合作。合作的好,1+1=2或1+1>2;合作不好,1+1=0或1+1<2,就是這個道理。
龜兔賽跑的故事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兔子驕傲,半路上就睡著了,於是烏龜跑第一了。可是,龜兔賽跑不隻賽一次啊。第一次烏龜贏了,兔子不服氣,要求再賽第二次。第二次賽跑兔子吸取經驗了,一口氣跑到了終點,兔子贏了。烏龜又不服了,對兔子說,咱們跑第三次吧,前兩次都是按你指定的路線跑,第三次該按我指定的路線跑。兔子想,反正我跑得比你快,你怎麼指定我都同意。於是就按照烏龜指定的路線跑。又是一兔當先,快到終點時,一條河擋住路,兔子過不去了。烏龜慢慢爬到河邊,一遊就遊過去了,這次是烏龜得了第一。
當龜兔商量再賽一次的時候,突然改變了主意,何必這麼競爭呢,咱們合作吧!陸地上兔子馱著烏龜跑,很快跑到河邊;到了河裏,烏龜馱著兔子遊,結果是雙贏的結局。
這個故事說明什麼呢?今天我們發展經濟,搞企業,不一定什麼事情都非要我吃掉你,你吃掉我。企業兼並、企業重組都是雙贏。商場上,今天是你的競爭對手,說不定同時或者今後會是你的合作夥伴。商場上不一定要把問題搞得那麼僵,各自後退一步,也許就海闊天空,跟戰場一樣,不戰而勝為上。商場上不要什麼弦都繃得太緊,人要留有餘地,要站得高,看得遠。在很多情況下,你說是“讓利”,實際不是,而是共同取得更大的利益,是雙贏。
課堂筆記
不管努力的目標是什麼,不管他幹什麼,他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合群永遠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麻省理工學院強調人與人之間、公司於公司之間的密切合作,朋友之間可以合作,對手之間,也可以創造合作的機會。在我們的一生中,在不涉及我們的原則及底線時,任何合作都是可以考慮的。
避免“三個和尚沒水喝”
一致是強有力的,而紛爭易於被征服。
——伊索
人多一定等於力量大嗎?一個團隊的力量是不是一定比一個人的力量大?這並不都是絕對的。前提是,這個團隊的成員有一致的目標,團隊中沒有濫竽充數的人,沒有拖後腿的人。
大雁,這種大自然中最為平常的鳥類,卻能從寒冷的北半球一路飛往溫暖的南半球,路上會遇到種種困難,它們所依靠的,就是團隊。對於“團隊”,我們都很熟悉,雖然天天掛在嘴邊,但卻不一定了解“團隊”的真正含義。事實上,並不是在一起工作的任何一群人,都可以稱之為“團隊”。
那麼,團隊與群體有什麼區別呢?所謂群體,就是一群人的意思,而團隊,卻不僅僅是這樣。團隊一定是群體,但群體卻不一定是團隊。
每年的美國籃球大賽結束後,有些人嚐試著從各個優勝隊中挑出最優秀的精英隊員,組成一支“精英球隊”赴各地比賽,以製造新一輪高潮,但結果總是令球迷失望——這支球隊勝少負多。
探究其原因,就在於他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團隊。雖然他們都是頂尖的籃球種子選手,但是由於他們平時分屬不同的球隊,臨時拚湊在一起,不了解自己的角色和分工,因此不可能有默契的合作,自然也就不能形成有效的團隊。
由此看來,團隊並不是一群人的機械組合。一個真正的團隊應該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其成員之間的行為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並且能很好地合作,追求集體的成功。團隊工作體現出一係列鼓勵成員傾聽他人意見並且積極回應他人觀點、為他人提供支持並尊重他人興趣和成就等的價值觀念。一個優秀的團隊必須是擁有創新能力的團隊,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能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不斷發展變化的要求。
“黃金”團隊的五大特征:
1.團隊的核心是人
團隊的核心是人,但這並不代表人多就力量大,而要根據需要來確定人數,就是說工作要具體落實到每一個人的身上。十個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不需要第十一個人。一個完美的團隊就好比是一台大型的機器,每個成員就是機器上的零件,機器缺少一顆螺絲釘都不能夠運轉。
2.確立一個共同的目標。
確立一個遠大的值得追求的目標,使全體成員緊緊圍繞著這個目標而奮鬥。為了覓食避寒,大雁形成的遷徙習慣年複一年,從沒動搖或改變過。團隊一旦確立目標,就要排除一切艱難險阻,向著目標努力。
一個沒有遠大目標的團隊,絕不可能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確立一個共同的目標能夠讓成員自覺地認同要擔負的使命,並願意為此而共同奉獻。
3.成員間能力互補
成員間能力互補是指團隊中的成員在團隊中的位置和能力要相互協調。團隊中的成員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特長、自己的經驗,隻有充分地實現人員能力的互補,形成一個類似球體的結構,而不是長方體或者其他形狀,才能更快地向前滾動。
聯想漢卡的成功就是聯想人“合在—起”的優勢的體現。直接從事漢卡研發工作的是一個近十人的小組,總裁柳傳誌還專門請來有中文信息處理技術方麵特長的人,讓他們完成將漢字係統向PC移植的工作,把漢字係統集成到一塊芯片上。不到半年,第一塊漢卡研製成功。同時,還有數十名具有研究員、副研究員職稱的專家帶領一支上百人的隊伍,分別負責采購、生產、銷售、培訓和維修等環節,這才保證了聯想漢卡的全麵成功。
4.黃金團隊必須要有一名優秀的團隊領袖
一個優秀的團隊都擁有一名出色的團隊領導,領導人能力的強弱決定了整個團隊戰鬥力的強弱。拿破侖說,綿羊統帥的獅子兵團戰勝不了獅子統帥的綿羊兵團。大雁同樣如此,擔當頭雁的往往是那隻最強壯的大雁。
5.責任明確。
責任明確是指團隊的責任和成員的職責劃分。團隊的責任是指團隊在企業中的位置以及團隊的成員由誰來決定和選擇,團隊的最終責任製是怎樣確定的,等等。成員的職責是指成員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的責任。而責任不夠明確的最直接表現是責任分散。
所謂責任分散效應的意思是:因為其他平等責任人的存在,抑製了個體履行責任的動機,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 “責任分散”的實質就是人多不負責,責任不落實。
早在1920年,德國心理學家林格爾曼進行過一項實驗,專門探討團體行為對個人活動效率的影響。他要求工人盡力拉繩子,並測量拉力。參加者有時獨自拉,有時以3人或者8人為一組拉。結果是:個人平均拉力為63公斤;3人組人均為53公斤;8人組人均隻有31公斤,隻是單人拉時力量的一半。林格爾曼把這種個體在團體中較不賣力的現象稱為“社會閑散效應”。
實驗表明,人們在群體作業時,沒有像單獨工作時那樣投入,導致多個人在一起工作並不能發揮合力作用,有時甚至還不如一個人工作時多產。結合實際工作,我們不難看到“責任分散”現象使合作者之間可能出現的負作用,一方麵表現在相互推諉上,另一方麵表現在相互掣肘上。“責任分散”現象直接影響到團隊效能的發揮與工作效率的提高,足以引起我們的警戒。
(1)如何合理規避“責任分散”現象
在任何團隊中,都會存在著“責任分散”現象。為了減少這種“責任分散”現象產生的影響,國內外研究者提出許多提高團隊合作水平的方法。而作為煙草這樣一個特殊的行業,我們正處於改革發展中,更是要結合工作實際,對“責任分散”現象進行合理規避。
A.目標明確,責任到人。
在“責任分散”效應中,一個典型的問題就是觀望與推諉思想,這就需要明確團隊目標,並將責任落實到人。
團隊目標的實現關係到全體成員的利益,自然也是鼓舞鬥誌,協調行動的關鍵因素。由於每一個人都有了具體的、定量的明確目標,所以在目標實施過程中,人門會自覺地、努力地實現這些目標,並對照目標進行自我檢查、自我控製和自我管理。這種“自我管理”,能充分調動各部門及每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熱情,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在這裏,我們需要做的是逐步改變那種上級隻管下達任務、下級隻管彙報完成情況,並由上級不斷檢查、監督的傳統管理辦法。
在目標明確基礎上,我們還需要將責任分解到人,明確各自分工範疇。正如我們在網建工作中,就是通過逐級分解網建項目任務,責任到人,來不斷鞏固推進網建工作的。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實驗和調查發現:在不同場合下,人們對責任的意識導致他的行為是不同的。當一個人麵對任務時,他會清醒認識到他的責任並勇於承擔,而如果有許多人麵對的話,責任就由大家分擔,造成責任分散,產生一種“我不去做,由別人去做”或“看別人會不會做”的觀望心理。也有一些人雖然做了,但可能覺得團隊中的別人沒有盡力工作,力求公平,於是自己也就減少努力,這些對團隊都是不利的。通過責任落實到人,截斷了觀望者的退路,主動承擔任務,全力以赴。
B.能職相符,人盡其用
我們常說垃圾是放錯位置的寶貝,在團隊中要根據成員的個性特長,把每個人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才能發揮最大效能。在中國商朝有一位宰相叫伊尹,他在組織土木基建工程的時候,讓腿腳強健的人挖掘,肩脊有力的人背運,獨眼的人進行測量畫線,駝背的人則負責粉刷地麵,人力各盡所用,每個人都做其適合做的工作,從而使他們的特點都得到了充分發揮。
相反的,如果讓員工從事其不擅長的工種,比如讓不善溝通者從事客戶經理崗位,讓馬虎大意者從事送貨員崗位,不僅難以完成工作任務,反而會讓其有更多的理由濫竽充數,責任分散,降低整體工作效率。因此,企業組織領導應以每個員工的專長為思考點,安排適當的位置,並依照員工的優缺點做機動性調整,“賢者在上、能者居中、工者在下、智者在側”,讓團隊成員與團隊發揮最大的效能。
C.重視基層,全員參與
在“責任分散”現象中,還存在一種錯誤思想,通俗的說就是“天塌下來有高個子們頂著”。特別是普通員工,往往認為個人的努力對團隊微不足道,或是團隊成績很少一部分能歸於個人,個人的努力難以衡量,與團隊績效之間沒有明確的關係,故而降低個人努力,或不全力以赴。這就需要我們的領導者對組織裏為數最多的基層服務人員予以應有的重視與讚賞。如果沒有普通員工的辛勤工作,企業就不可能興旺發展,他們是一個組織成長壯大的重要力量,重視和尊重這些人,也是組織長期發展的保障。
對於基層人員的重視,還需要打破一個見怪不怪的認識誤區那就是隻有提拔才是真正的肯定與重視。實際上,在現代組織中,還有很多可以選擇的方法,比如說,對基層崗位上的員工進行公開表揚;再比如說,在薪資的設計上打破崗位與資曆的框框,讓基層服務人員的薪金上限超越其主管,這樣的方式,可以使他們無需往上升職,也能獲得同樣豐厚的獎勵。將尊重與光環給予基層人員,能夠增強基層人員的企業歸屬感與責任感,有利於形成全員互動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麵,更好實現團隊的成功。
要想避免三個和尚沒水喝,那就是要充分發揮團隊個體能力並相互推動形成團隊合力。也就是說,我們要理性地認識“責任分散”現象,采取種種措施避免其產生的後果,增強員工的責任感、使命感,充分發揮團隊作用。
課堂筆記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個故事,說的是團隊不合作的惡果。一個企業裏,如果沒有規則性的製度,或者具有充分號召力的領導,就極有可能形成互相依靠、人浮於事的狀況。很多時候,單純依靠團隊成員的自覺性,是很靠不住的。
相互協作,揚長避短
寶貝放錯了地方就是廢物,人生的訣竅就是經營好自己的長處。
——富蘭克林
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一個真正專業的團隊之所以會發揮巨大的作用力是因為這個團隊中的隊員懂得相互協作,揚長避短。
成功團隊都有幾個基本特點:領導有力、目標明確、決策正確、實施迅速、交流通暢、掌握能按時完成任務必需的技能技巧。而對於團隊構建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有利於團隊發展的最佳隊員組合,尋求最利於團隊合作的成員。
? ?團隊的成功主要依靠成員之間的協作、配合,實現共同目標,並不是依靠人數取勝。在實現團隊目標的過程中,成員之間的彼此配合尤其重要,為著共同的目標共同努力,實現團隊目標,這是一個好的團隊的基本素質。
?? 那麼,要構建一支團隊,具體的要素有哪些呢?對於一個團隊來說,團隊目標、團隊分工、團隊協作、團隊計劃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 1.團隊目標
團隊應該有一個既定的目標,為團隊成員導航。在團隊裏,成員應該知道要達成什麼目標,將去向何方,沒有目標,團隊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有時候,一個企業之所以做不大,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個企業從來沒有設定一個做大的目標。
? ?當每個成員都意識到團隊目標的重要性時,就會為之努力。團隊目標的重要性還激勵著團隊成員把個人目標升華到團體目標中去。在有效的團隊中,成員願意為團隊目標作出努力,共同奮鬥,每個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工作,以及他們怎樣共同工作,最後完成任務。
? ?在打造成功團隊的過程中,有人做過一個調查,問團隊成員最需要團隊領導做什麼,70%以上的人回答——希望團隊領導指明目標或方向;而問團隊領導最需要團隊成員做什麼,幾乎80%的人回答——希望團隊成員朝著目標前進。從這裏可以看出,目標在打造成功團隊過程中的重要性,它是團隊所有人都非常關心的事情。一位管理學者說過:“沒有行動的遠見隻能是一種夢想,沒有遠見的行動隻能是一種苦役,遠見和行動才是成功團隊的希望。”
自然界中有一種昆蟲,很喜歡吃三葉草(也叫雞公葉)。這種昆蟲在吃食物的時候都是成群結隊的,第一個趴在第二個的身上,第二個趴在第三個的身上,以此類推,由一隻昆蟲帶隊去尋找食物,這些昆蟲連接起來就像一節一節的火車車廂。
? ?管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把這些像火車車廂一樣的昆蟲分開,將所有昆蟲按次序排好,連在一起,組成一個圓圈,然後在圓圈中放了它們喜歡吃的三葉草。結果它們爬得精疲力竭也無法吃到這些草。
? ?這個例子就說明了團隊目標的重要性,原先昆蟲都知道為著共同的目標去覓食三葉草,但突然被分開後,不知道目標是什麼,成員們就失去了共同奮鬥的目標,最後的結果可能是餓死,這個團隊存在的價值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
?? 在實際管理中,團隊的目標要跟企業或者組織目標保持一致,是企業目標之下的團隊目標。此外,還可以把大目標分成小目標,再具體分到各個團隊成員身上,大家齊心協力地去實現這個共同的目標。同時,目標還應該有效地向大眾傳播,讓團隊內外的成員都知道團隊目標,畢竟,隻有確立了明確的目標之後,成員才會朝著共同目標去努力。
2.團隊分工
很顯然,人是構成團隊最核心的力量。2個(包含2個)以上的人就可以構成一個團隊。目標是通過人員具體實現的,所以團隊成員的選擇是團隊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們說過,在一個團隊中,每個人不必是全才,隻要每個人有自己擅長的一麵就可以了。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如此重視團隊分工呢?
? ?因為,在一個團隊中,不同人的分工不同,合作效果也就不同。在團隊工作中,需要有人出主意,有人製訂計劃,有人實施計劃,有人協調不同的人一起執行方案,還有人去監督團隊工作的進展,評價團隊最終的成就,等等。
?? 有一次,聯想運動隊和惠普運動隊做攀岩比賽。惠普隊強調的是齊心協力,注意安全,共同完成任務。聯想隊在一旁,沒有做太多的士氣鼓動,而是一直在合計著什麼。比賽開始了,惠普隊在全過程中幾處碰到險情,盡管大家齊心協力,排除險情,完成了任務,但因時間拉長最後輸給了聯想隊。
那麼聯想隊在比賽前合計著什麼呢?原來他們把隊員個人的優勢和劣勢進行了精心組合:第一個是動作機靈的小個子隊員,第二個是一位高個子隊員,女士和身體龐大的隊員放在中間,收尾的當然是具有獨立攀岩實力的隊員。於是,他們幾乎沒有險情地迅速地完成了任務。
可見,團隊中是需要分工的,因此在成員選擇上很有必要精挑細選,這關係到一個團隊的執行力好壞。一般而言,在團隊成員選擇方麵要考慮人員的能力如何,技能是否互補,人員的經驗如何等多個方麵。
? ?3.團隊協作
既然是團隊,那就意味著團隊成員之間要互相合作,協助彼此,不能各管各的,互不相幫。
?? 有一次,天鵝、狗魚和蝦,一起想拉動一輛裝東西的貨車,三個家夥套上車索,拚命用力拉,可車子還是紋絲不動。
?? 其實,車上裝的東西不算重,甚至可以說是很輕,或許隻需要其中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拉動了,但是在三個人的努力下沒有挪動分毫。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三個人的努力方向不一致,天鵝拉著車索拚命向雲裏衝,蝦盡力向後倒拖,狗魚直向水裏拉動。結果車子隻能停留在老地方。
??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在團隊裏,成員之間不協調,工作就施展不好,隻會把事情弄糟,無法完成團隊目標。因此,在一個團隊裏,不僅要有明確分工,還要互相配配合,協調成員之間的合作。
?? 4.團隊計劃
這裏的計劃,是指團隊為實現共同目標製訂的計劃。這裏的計劃一般包括兩個方麵,一方麵是目標最終的實現,需要一係列具體的計劃方案,可以把計劃理解成為實現目標而製訂的執行工序。另一方麵是對目標實現過程的設想,提前計劃好可能出現的困難、挫折,然後製訂計劃,避開可能出現的困難,這樣可以保證團隊的順利進度。隻有在計劃的指引下,團隊才會一步一步地貼近目標,最終實現目標。
? ?在一堂銷售培訓課上,老師詳細講解了目標與計劃的關係。有個同學問培訓老師:“老師,我的目標是在一年內賺100萬!請問我應該如何計劃我的目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