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2)

上南苑身為皇家行宮, 距離京城隻有一百多裏, 從高空俯瞰而去, 宛如盤踞在京城枕邊的一頭雄獅。整個園林頭尾相接山巒疊疊, 宮宇長廊攀山而建, 瀑布溪流如同點綴在獅鬃上銀沙, 等到清晨的薄霧一起, 幾有仙跡之感。獅子的腹部平坦,古木森森遍地成林,是南楚帝王們最愛的狩獵之所。

“從□□皇帝起, 皇家就崇尚節儉。除了帝王長久居住的皇宮有固定的宮匠修葺保全外,行宮別苑哪怕地域再廣闊,常駐宮人也隻有不夠百人。他們隻負責主要宮殿的日常打理, 其他諸如果樹種植栽培, 獵場維護,獵物飼養都是雇用了行宮周圍的莊頭來做, 既不用如宮中一般登記造冊, 負責他們的培養, 也不用額外準備房舍安置, 更不用說吃食嚼用四季衣衫了。”

林嬤嬤是當今太後娘家家仆, 隨著當年的皇後入宮, 陪著帝後浮浮沉沉多年,等到太子出生,就被安排伺候小太子, 沒想到先帝壽薄, 小太子不過三年就搬離了東宮成了皇帝,而這位深得太後信任的嬤嬤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皇帝身邊最得用人之一。

因為在世家長大,又是太後親信,從小就被人灌輸了不少皇家舊事,對於行宮別苑的規矩自然也比尋常宮人懂得多些。

她身邊跟著的宮女崇拜的點了點頭:“怪不得太後說要在行宮選人呢。這裏的人祖祖輩輩伺候皇家,他們的子子孫孫從小也就隻知天地君師,一旦被選在皇上身側,忠心是絕對夠了。”

年前先帝駕崩,他唯一的嫡子即位,即為睿景帝。原來的太後尊為太皇太後,當今太後與先帝恩愛非常,先帝去了,太後一病不起,為了養病幹脆就搬來了上南苑暫住。

太後養病帶著小皇帝來了行宮,而太皇太後帶著絲毫沒有就藩意思的幾個兒子卻住在了皇宮,這怎麼看都透著一股詭異。連帶著跟來行宮的宮人們也心裏忐忑不安,總覺得太後與太皇太後之間有種風雨欲來之勢。

太皇太後出生大家,自小就被當做了皇後培養,入宮之後一連生了五個皇子,恩寵之盛,簡直全無古人後無來者。所以,太皇太後這性子吧,在先帝病逝後,就實在說不上慈順了。順帶一說,太後姓穆,太皇太後姓王,□□之時,兩家就是死對頭。

誰也沒有想到,太後遷居上南苑的第二天就吩咐林嬤嬤替小皇帝挑選幾個同齡宮人,在上南苑期間,就負責陪伴小皇帝調皮搗蛋翻山倒海。不得不說,知子莫若母,這一道口諭下來,皇帝就歡快的蹦了起來,隻問這裏的宮人會不會踢蹴鞠,會不會挖蚯蚓,會不會種蔬果,問得林嬤嬤一頭冷汗。待到第三日清早,就在小皇帝親切期盼的目光中去尋了別苑的掌事姑姑。

劉姑姑從昨天下午就得了消息,聽到小皇帝的要求也一陣頭疼,這與她心目中的帝王形象相差有點遠啊!不過,皇帝要玩伴,太後也同意了,那麼人選就必須好好的挑。

以往,每年民間就會往宮裏固定的送一批稚齡兒入宮,最小的五歲,最大的也不過十歲,經過一層層的篩選,再由宮裏年長的姑姑們□□後,有的被貴人們挑走,留下的被分配到了宮中各處,他們的命運也不再由自己做主,一切榮辱被上位之人一手掌控。

可是,那是皇宮,這是別苑,是從□□開始就隻留守不足一百名宮人的皇家行宮。甭管每年皇宮裏會選入多少孩子,他們再差再蠢,也不會被送入行宮來磋磨歲月。

現在行宮裏不足總角的孩童幾乎全部都是不被登記在冊的匠人們子孫。每年春季,窮苦的父母就會帶著他們一起來行宮做一些宮人們不願意做的苦工,比如清掃花園裏那永遠也掃不完的落花,撿拾冬天被寒雪壓壞的枯枝,還有散落在獵園裏幾年也沒化成灰的殘骨,動物的,或者人的。

這些孩子大部分都骨瘦如柴,麵黃枯瘦,少有幾個水靈的也調皮的很,上樹摘果子,下河摸魚,攀崖摘藥草幾乎樣樣都行。

不過,等到林嬤嬤一瞧,稀稀拉拉不足五個孩子,還三個女孩兒。模樣都勉強周正,穿得也幹淨,小手粗糙,一看就是辛苦人家的孩子。

林嬤嬤眉頭一皺:“就這麼幾個?”

還沒到初夏,劉姑姑的汗就都流到了眼睛裏,聞言斟酌著道:“其實還有幾個,就是……”

林嬤嬤點頭,打斷她的話:“有的話就都叫出來,又不是選正經宮人。”

不是正經宮人幾個字一出口,劉姑姑就知道這些人的去處了,橫豎,是入不了皇宮。她把心放在了肚子裏,招手讓不遠處桃園裏掃地的幾個孩子都過來,加上原來的五個,終於湊齊了十二人。

林嬤嬤再次打量了一遍,也不多說,就指著身後擺放的十個大籮筐:“這裏是宮裏新送來的豆角,你們今日晚飯之前將它們全部剝離出來,豆子按照大中小的分筐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