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紅樓夢》中的器物
一些現代常見的器物,在《紅樓夢》裏我們是否能看到它們的影子呢?它們是如何製作而成的?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賈政猜燈謎——算盤的前世今生】
算盤是我國古代重要的一項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製燈謎賈政悲讖語”中,迎春出的謎語是:“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因何鎮日紛紛亂?因為陰陽數不通。——打一物。”賈政很快便猜出來是算盤。
算盤,又作祘盤,是我國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由於算盤運算方便、快速,幾千年來一直是我國勞動人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即使現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無法完全取代算盤的作用。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將其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藥鋪櫃就畫有一架算盤。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中國珠算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也是我國第三十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
在算盤發明之前,古代的人們是用“算籌”來進行計算的,算籌其實就是小木棍。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用小木棍“算籌”受到了限製,於是,人們就發明了算盤這種更為先進的計算工具。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進行加減乘除的運算,還能計算土地麵積和各種形狀東西的大小。
算盤為長方形,四周由木條為框,內有軸心,俗稱“檔”,檔的上端中間用一根略粗的橫梁隔開,上端有兩個珠子,每個珠子當五,下端有五個珠子,每個珠子代表一。運算時定位後撥珠子運算,謂之珠算。珠算配有口訣,便於記憶,運算簡便。
在計算機未發明之前,算盤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打的一手好盤算曾是一些生意人的立業之本。不僅商家必備,普通家庭也幾乎都有一個,用它來算賬理財,計算數字有關的事情。也正是因為算盤總是用來算錢,所以人們還將其寓意招財進寶。比如說,我們時常會聽“金算盤”、“鐵算盤”之類的比喻,意思就是“算進不算出”的精明。古代中國小孩掛在脖子上驅凶避邪的百眼篩上,除了有剪刀、發簪、鏡子之外,其中的算盤也是一種象征富貴的吉祥物。
【從風月寶鑒談鏡子的發明】
《風月寶鑒》是《紅樓夢》一書的別名,在書中也實有風月寶鑒一物。風月寶鑒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在《紅樓夢》中,有一麵不同尋常的鏡子——風月寶鑒,曹雪芹通過各種與這麵鏡子有關的情節巧妙地暗示出了大觀園裏的“盛衰榮辱”。
在書中,詳細描寫風月寶鑒的情節有兩次,一次是在《紅樓夢》第十二回,跛道持風月寶鑒引賈瑞入夢;另一次則在第一百十六回,癩僧持風月寶鑒救寶玉出夢。
在當代生活中,鏡子可以說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可是,你知道這位老朋友的“履曆”嗎?原來,鏡子也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曆史呢。
在漫長的遠古時代,人類沒有鏡子。人們的“鏡子”就是水麵,即在平靜而清澈的水麵上觀看自己的倒影,所以,我們自古就有“水平如鏡”這一成語。後來,原始人類在打製石器工具時,發現了“黑曜岩”,這是一種可以磨平後照人的石頭,即所謂的“石鏡”。到了殷商時代,用青銅鑄造而成的銅鏡出現了。這種鏡子,一麵磨光發亮,一麵鑄刻花紋。因為銅鏡主要用於照出自己的儀容,所以叫“鑒”或者“鏡鑒”。中國古代的青銅鏡是十分著名的,不僅在國內盛行,而且還傳播到了日本、朝鮮等國。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這裏所說的“以銅為鏡”,便是指的青銅鏡。雖然後來還出現過鐵鏡及其他金屬鏡,但由於易氧化等原因,而沒有在人類曆史上占一席之地,青銅鏡從青銅器時代開始一直到歐洲的文藝複興為止,至少陪伴了人類三四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