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附錄一:世界著名咖啡店簡介
英國的“羅西咖啡屋”
17世紀在英國,咖啡屋有一項怪異的規定“禁止女士入內”,也許創立者羅西是一個土耳其回教徒的緣故吧。主婦們向市長提出了請願書,指出丈夫因為喝咖啡,精力衰退,影響了夫妻生活。男士們指稱這是“女人喝不到咖啡”、“不滿他們喝咖啡”的中傷,由此引發男人與女人的戰爭。
意大利的“弗羅裏安咖啡屋”
為現存歐陸最古老的咖啡屋。19世紀作家亨。傑姆斯的小說中,曾這樣描述:“今晚在水上過夜吧!威尼斯的月光多麼美麗動人呀!要不然,坐到弗羅裏安咖啡屋裏,點一客冰激淩,邊聽音樂,邊和老友閑話家常吧!”
奧地利德梅爾咖啡館
以製作高級咖啡和咖啡點心,揚名全歐洲的“德梅漁產咖啡館”,已經有214年的背景了,這裏除了深受奧地利皇室喜愛,像約旦的胡笙國王、英國女王、邁可傑克遜等人,都曾是座上賓客。你呢?有最愛的咖啡館嗎?
雖然德梅爾的價錢仍是居高不下,但是進到這裏的客人,仍然很少可以抵擋住這裏的誘惑,雖然名為咖啡館,但是大多數的觀光客還是為了這裏的糕點而來的。
一進門就可以看到一個陳列糕點的台子,裏頭放了數不清十種不同造型、口味的咖啡和咖啡點心,可以選擇外帶,也可以坐在細致典雅的大廳細細品嚐。
德梅爾最出名的咖啡就是加了獨特水果酒的咖啡,還有自家烘焙手咖啡豆所煮出來的咖啡,也是頗受好評的印刷品,就連奧地利的國王也會低調出宮,坐在這裏品嚐咖啡和咖啡,德梅爾如此受歡迎,或許隻有在這裏市井小名也可以和貴族平起平坐。
除了保存手藝之外,這裏也完整保存了一個19世紀初期的廚房,也是在這個小廚房裏研發了400多種的咖啡,下回來到維也納,可別忘了來這裏品嚐一下,當一個下午的貴族。
左岸咖啡館
十九世紀,法國巴黎的塞納河,蜿蜒西流穿過巴黎市中心,河以北被稱為右岸;以南則稱左岸;當時的法國巴黎,到處充滿了一種新興的氣息,一種拋棄了過去宮廷浮華,開始講究屬於思想,那發自於內的清新氣質。河岸,一向是最容易沾染當代氣氛的地方;於是,也開始變得新穎。河的右岸是新興商業的繁華氣質,河的左岸則是藝術豐沛的人文思潮。當時河的左岸林立了許多的咖啡館。
左岸咖啡館品牌的誕生即是由這份對從文思潮的渴求促成。人文精神彙聚並非局限於某一家咖啡館,而是來自整個塞那河左岸的薈萃,思想與藝術豐沛的強度更隨著河左岸而蔓延世人。左岸成為一個無可取代的形容詞;代表了豐沛人文思想的形容詞。上市以來,從品牌、從產品上都尺豔整個市場與流行,經營四年,成功地占上市場的大位。
左岸,經營咖啡館的執著,並不僅止於一杯咖啡。咖啡館晨該有的,也逐步實現;從拿鐵咖啡、昂列咖啡、昂列奶茶、卡貝拉索到甜點係列、個性商品,左岸咖啡館在消費者腦海裏模糊的影像開始變得真實起來。左岸咖啡館中最有名的該屬“花神”與“瑪歌”,這兩家聖哲曼大道上的“存在主義咖啡館”。
花神咖啡館
存在主義哲學大師沙特說:“自由之路經由花神咖啡……”。花神咖啡始於一八九零年,早期為保皇黨與保衛祖國守派聚會點。但三十年代以後,顧客群隨著社會不變而換新麵孔;沙特先生曾住在花神咖啡旁的邦拿巴街,一群左岸的知識分子在此相激相蕩,孕育當代存在主義哲學與文學。西蒙波娃的回憶錄中,隻要提到與沙特相處的時刻,她的心情就回到聖哲曼大道貌岸然的咖啡座。後來,畢加索先生推開了花神的落地玻璃門,花神因獲畢加索青睞而名氣暴漲。哦!那是成名後的畢加索。
瑪歌咖啡館
瑪歌咖啡館在聖哲曼教學對麵,咖啡館的前身是家陶瓷店,一九一四年裝修成咖啡館後,內部裝潢未曾更新,連桌子都還是當年的桃花心木桌。瑪歌咖啡館離沙特家隻有幾步路,因此也是沙特與西蒙波娃常去的咖啡館。
五年代,這對一生分開住的“存在主義伴侶”,常到瑪歌咖啡,兩人各據一張桌子,煙不離手,各式各樣寫各的文章。許多知名的超現實主義畫家都是瑪歌的老主顧,有的畫愛每天早上十點瑪瑪歌吃早餐,咖啡牛奶加可頌麵,當地居民也喜歡瑪歌咖啡館的早餐。冬天的早晨天色微亮,國際遊客慕名走進瑪歌,體驗那有點慵懶的法式早餐。
哲學文學與藝術造成就左岸咖啡的“品牌形象”,花神與瑪歌成了國際觀光客咖啡朝聖地。其實這兩家的咖啡並不特別,到這兒或可啟發新的哲學思潮,或可欣賞巴黎中產階級的拘謹魅力。然而人太多了,氣氛過於熱鬧,反而難以思考。
觀光客多的地方,扒手跟著來。這兒的扒手與其他人一樣衣冠楚楚,他們三五成群,看準了觀光客皮夾裏的法郎與美金。咖啡館內座位幾無間隔,走動的窨狹窄,當你正聚精會神讀Menu時,若有人擦身而過,你掛在椅背上西裝內袋晨的皮夾就飛了。皮包小背包因為無處放,所以擱在桌下、旁邊的座椅上……國際扒竊集團高手雲集、經驗老道,他們很少空手離開左岸咖啡聖地的。
意大利誇德裏咖啡館
在威尼斯著名的聖馬可廣場上,露天的咖啡座裏,滿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就坐在這個被喻為全世界最漂亮的客廳,享受一杯香純的咖啡,廣場上和古老的佛羅裏岸咖啡館遙遙相對的,就是這家以露天音樂聞名的誇德裏咖啡館。
鮮綠色的露天座椅,在陽光的映照之下的格外顯眼,據暗懂門道的客人說,這裏早晨的光線最美,可以讓剛升起的旭日灑滿全身。走進誇德裏咖啡館內,許多細微的小地方,都洋溢著19世紀維也納的精致風格,仔細詢問之下才得知,威尼斯以前曾被奧地利所統治過,咖啡館也曾轉手到奧地利人的手中,所以誇德裏除了維也納的優雅風格之外,至今還保留著奧國一些傳統的特產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