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尷尬的故事
1998年以來,全國中專招生並軌,國家不包分配,各中專學校敞開招生。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展開了激烈的生源爭奪戰,很多普通中專學校隻能滿足招生計劃的1/5或1/10。一時花樣繁多的招生宣傳漫天飛揚,海量的錄取通知書泛濫成災。有的學校寄發了近萬張錄取通知書,能報到幾百學生就算勝利。學生當中收到通知書最多的有20多份。甚至出現了年逾花甲的看門老人接到中專錄取通知書的真實笑話。有些分管招生工作的副校長居然也收到了。
故事一:
2004年的8月中旬特別悶熱,人待在屋裏仍渾身出汗,整個校園像悶在蒸籠裏。位於涇陽縣永樂鎮北三徐村的陝西省儀祉農業學校主管招生的樊書生副校長聽說涇陽縣興隆鎮的奶牛養殖在全國有名,號稱“西北第一鎮”,於是就把招生目標鎖定在那裏。因為儀祉農校的畜牧獸醫專業很有名,到那裏招生應該是有把握的。
樊書生帶著語文老師王晉等人出發了。他們來到興隆鎮的雙槐村,這裏的一戶人家有兩個孩子都是初中畢業,沒考上高中,聽說有上學的願望。到村子的時候已是中午,因為人家上地,隻有中午才在家休息。
這是一座地坑窯民居,從地麵到下麵有數十米,要從斜坡穿洞下去。樊書生和王晉去的時候人正好下地回來,見他們來有些詫異,然後熱情地招呼喝水。他們說明了來意,人家說你們學校我知道,是公家辦的,很正規。娃娃想上學,但家裏沒錢啊。樊書生說:“沒錢學費可以緩交,先讓孩子到學校上學。”家長很高興,說:“那我們跟娃娃商量一下吧。”樊書生和王晉心裏一動——有希望!因為當時學校的招生是以“個”計算的,每招到一個學生,全體教職工都很興奮!已經多日沒招到學生了,看來這一趟沒白跑啊。
那天晚上幾個人的心情是激動的。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村裏有很多養殖戶,也有很多沒考上高中的學生。如果這兩個孩子順利招到學校,將給其他孩子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
第二天陰得很厲害,天氣悶熱,但樊書生和王晉的心情卻像六月天吃了冰棍一樣舒暢,懷著興致衝衝的心情來到學生家裏,男人不在,女人說:“你們回去吧,娃們不願意。”樊書生的心“咯噔”一下,說:“昨天不是說得好好的嘛,娃們怎麼會不願意呢?”女人吞吞吐吐,但態度很明確,那就是孩子不去了。
天越陰越重,地坑窯裏的空氣似乎凝固了,氣氛很尷尬。幾個人蔫蔫地走了出來,豆大的雨點突然臨空而降,砸在人的臉上。“走吧,一會這斜坡就爬不上去了。”樊書生望了一眼王晉,幾個人默默地走出地坑。
雨越下越大,人一會就濕透了。從村子到柏油路麵有好幾公裏地,道路崎嶇不平,汽車無法行駛。幾個人冒雨來到車中,相對無言,心情都很鬱悶,比外麵的天氣還陰。不行,學生招不到,回去怎麼交代啊!那麼多的教職員工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了,怎能讓他們失望呢?樊書生拿了一把雨傘,幾個人又返回來了。村子的道路泥濘不堪,每走一步都很艱難。走到村子的時候幾個人都很迷茫——到哪裏去啊?不知不覺便來到那戶人家的上麵。雨刷刷地下個不停,女主人看見了,怕他們淋雨,於是就招呼他們下去。樊書生和王晉還以為人家想通了,急匆匆就走了下去。十多米的斜坡跌了幾次,到底下的時候都快成泥人了。
不同意。
還是早晨的話。
幾個人於是又輪番做她的工作,從過去到將來,從孩子的現在到以後的前途,說得口幹舌燥,女主人隻是沉默。眼看中午了,幾個人起身告辭,又先後走訪村裏其他的目標。下午時分,一身疲憊的他們又回到了車裏,簡單地吃了點東西後再次來到村中,不知不覺間又來到那戶人家的上頭。“讓我再去試試吧。”樊書生對兩位同事說。王晉和另一位老師點點頭,到其他學生家裏做思想工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