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站在更高處,才有更美的風景
要真正體驗生命,你必須站在生命之上。為此要學會向高處攀登!為此要學會俯視下方!
——【德】尼采
當你愛上變化的時候
有這樣一段話,說的非常好: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心境;
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
你改變不了他人,但你可以改變自己;
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掌握現在。
還有這樣一句話,更加精彩:
“生活之所以豐富多彩,那是因為我們愛上了變化。”
我們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中,無時不刻不在悄悄地、不知不覺的變化著。在變化中從幼稚步向成熟,從冒失步向冷靜,從一無所知步向博古通今,從無所事事步向手忙腳亂,從心高氣傲步向心平氣和,從疾世憤俗步向柔潤圓滑。如果沒有改變,那就意味著沒有成長、沒有進步。善於改變的人不斷在困難中成長,即便終至失敗,也會吸取過往的教訓,在枯燥的生命中尋覓一絲春意。善於改變的人總能讓麵前的挫折,轉眼間成為我們美好的回憶;讓孱弱的心靈,逐漸變得堅強;讓未來的憧憬,慢慢地變成可以觸碰的薄霧。隻有變化,我們的人生才會多出希望,就像幹枯的大地需要甘露滋潤一樣。
變化是一種解脫,是對自由奔放的追求;變化是一種心境,是對功名利祿的淡泊;變化是一種樂趣,是對枯燥生活的填補。
我在休斯頓共和國銀行信托公司我的辦公室若有所思地看著眼前的這位女客戶。她的確有許多擔心的事。她最近成了寡婦,需要人幫助她料理丈夫的遺言。她想孩子們,他們剛剛搬走。她那年65歲,將從教學工作上退休。?
“不僅僅是我的私人生活讓人心煩,”她告訴我,“而且整個世界也不一樣了。電腦、能在電話上呼叫我的機器,變化太大了!”
我覺察到除了錢以外還有什麼事讓她煩惱——那是一種擔心,擔心她的生活會失去控製。
“變化是你在這個世界上發現的最常見的一種東西,”我說,“你為什麼不和它交朋友呢?我就這麼做過。”
我告訴她自己曾麵對的一些生活中的突變。我父親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是巴裏斯坦小鎮上的郵政局局長,他欣賞我像男孩子一樣的性格。我們一起打獵、捕魚、遊泳,去得克薩斯東部的山上騎車。
我13歲那年,他去世了。當我在60年後說起他時,眼裏仍是淚水。
父親去世後,母親成了我的榜樣。父親的離開讓她無限悲傷,但她也理智看待他的去世強加給我們的變化。她靠教音樂養活我們,看著我讀完高中,為我考入得克薩斯女子大學而鼓掌叫好。
那時,母親應對變化的方式開始影響我。首先,她說,丟失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始料不及的變化也能帶來機會。看一看你的資產,多用加法,少用減法。
但是,這些並不是生活的訣竅,就像我即將發現的。
在大蕭條時期工作是非常少的,我有幸在銀行找到一份。正當我準備大幹一番時,遇見了肯·格裏爾,並和他相愛。我們結婚不到兩年,肯在二戰中就應招入伍。他在B-17轟炸機上當炮手,駐紮在英國。
8個月後,我收到一份電報。肯失蹤了,被認定為死亡。
我完全不能接受肯的死亡,但沒有了他,我的確得繼續生活下去。更多的擔子將落在我的肩上。我得養活母親和肯的母親。我得增加自己的收入。在令我頭暈目眩的巨變中,我緊盯著我的“資產”。
我能擴展在銀行的工作領域嗎?我想做一名官員,但我懷疑得克薩斯的大銀行是否會把女人提升到管理層上。盡管我不能做得像男人那樣出色,但我必須嚐試一下。我閱讀了能買到的每一本商業雜誌。的確,我找到了機會。
一天早晨,我要求和休斯頓第一國家銀行總裁麵談,我當時在那裏工作。“我們在南方的業務已經落後於時代了。”我對他說。我談到了人事開發的新領域,它將對職工的個人才能進行評估和鼓勵。“我有意建立這樣的一個部門,但我沒有這方麵的技能。你能讓我回到學校接受培訓嗎?”
我真的希望總裁能買下我的這個想法。他真的這麼做了。因此,一種全新的生活,一種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生活從我守寡這樣的最消極的變化中走了出來。我逐漸明白了工作中的法則。對每一次的損失,上帝都會給你找回來——隻要你去尋找它。我的確工作了。我建立了人事部,成了休斯頓一家主要銀行的第一位女官員。
我在銀行一直呆到69歲退休。退休是最困難的一件事——離開我感到被需要的地方。?
這時,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退休後,我和一位朋友去了一趟倫敦。一天早晨,我們正在聖保羅教堂旅遊,向導給我們講起一座小教堂,它是為二戰中犧牲的美國軍人建造的。那裏有一本書,詳細列著為英國戰死的所有美國人的名字。35年來,我無法確切知道肯是否已經死了。因為他一直在英國,我想知道他的名字是否在那本書中。我要求看看。
負責該書的牧師警告說:“如果你丈夫的名字沒有列在這裏,那將比不看它更糟糕。”
但是,我決心已下。於是,他把我帶到書前,找到了肯的名字。我終於看見用工整的筆跡寫著這樣的條目:格裏爾,堪薩斯人,美國空軍中士。
我因看了這本書,麵對了現實,感覺好受些了,也感覺更堅強些了。一種新的精力得到了釋放,那是充沛的精神腎上腺素。要大膽,我聽見它在說,你會得到強有力的幫助。
回到休斯頓後,我接到共和國銀行管理小組的電話,“格裏爾夫人,我們一直在尋找能在信托營銷方麵為我們工作的特殊人才,一個能和老年人有很好溝通的人。你能來和我們談談嗎?”掛斷電話後,我驚訝而激動。我已經70歲了。他們需要我,年齡是我最大的資產。
我又重返了工作崗位,甚至在為老年客戶設計的廣告中成了電視名人。奇怪的是,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找上門來,70歲高齡的我成了共和國信托公司最優秀的全職製片人。客戶數量是令人滿意的,但更重要的是麵對現在正在我麵前的這位女客戶,她比我小10歲,正說著她對變化的恐懼。“因此,你看。”我們朝電梯走去時,我對她說,“你不必害怕變化。你不要擔心有什麼東西被拿走了。隻要看一看又增加了什麼。”
我的客戶似乎邁著輕鬆的步伐走了。她會發現和變化交朋友,也等於和生活交朋友。
有心感應變化並去適應變化的人,才能擁有幸福。生活中一切都在發生著變化,無時無刻不像紫藤纏繞著你,陪伴著你,一起踏過水霧年華的時代。一片黃葉從布滿滄桑的老樹上用勁自己最後的一點力氣,向時間,向世間,訴說著一生的變化……不為什麼,隻為那一瞬間逝去的年華,隻為那一點一滴從出生到死亡的變化。成熟詮釋了變化,進步升華了變化。變化就是生活的真諦!
有兩個孩子,一個喜歡彈琴,想當音樂家;一個愛好繪畫,想當美術家。不幸得很!想當音樂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聾了;想當美術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孩子們非常傷心,痛哭流涕,埋怨命運的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們身邊經過,聽見了他們的怨恨。老人上前去,先對耳聾的孩子比劃著說:“你耳朵雖然壞了,但眼睛還是明亮的,為什麼不改學繪畫呢?”接著,他又對眼睛瞎了的孩子說:“你的眼睛盡管壞了,但耳朵還是靈敏的,為什麼不改學彈琴呢?”
孩子們聽了,心裏一亮,他們擦幹了眼淚,開始新的追求。
說也奇怪,改學繪畫的孩子,漸漸感到耳聾反而更好,因為,它可以避免一切幹擾,使他的精力高度專注。改學彈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覺得失明反倒有利,因為,它能夠免除許多無謂的煩惱,使聽力更加集中。
果然,耳聾的孩子,後來成為美術家,藝術超凡,名揚四海;眼睛瞎的孩子,終於成為音樂家,技藝卓絕,飲譽天下。
一天,美術家和音樂家又遇見了那位老人,他倆十分激動,拉住老人連連道謝。老人笑著說:“隻要努力,當命運堵塞了一條道路的時候,它常常還會留下另一條道路的!”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改變”的世界,無時不變,無處不變。所謂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說的就是世間萬物的不斷變化。早上潮漲,晚上潮落;早晚很冷,中午很熱;春暖花開,冬至花敗,都是人生常態,所以不必惋惜。變化是無常的定律,也是自然和人心的現象,這些都不重要,如何讓壞變好,才最重要。
用進取的姿態換取未來
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裏。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鬥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表妹脫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這三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鬥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都脫光了躺在一張床上了,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板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種嗎?戴鬥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表妹脫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秀才一聽,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人生一世,難免遭遇各種挫折和苦悶,如果用一種消極和躲避的態度來對待一切,我們的生活中將從此黯淡無光,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我們的未來,取決於我們的心態。就像故事裏的秀才一樣,如果如算命先生說的那樣,以不成功的心態來應付考試或者幹脆缺考,那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成功。相反,如店老板那樣來看待,積極去爭取,就又是另外一種境遇了。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消極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