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優雅女孩
每一個女孩都可以優雅,都可以得到大家的喜愛,關鍵是你怎麼去做。
一、讓優雅從容綻放
開篇語:優雅是女人頭上一朵最美麗的花,隻有讓優雅從容綻放,才會給你帶來最美麗的光環。
優雅女人靳羽西
美籍華人靳羽西,是一位長得不是很漂亮,但是十分優雅的成功女士,她很有才華也很有商業頭腦,把生活安排的有滋有味。
靳羽西祖籍廣東,出生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父親靳永年是中國著名“嶺南派”畫家。她是家裏的老大,下有三個妹妹。因為生在廣西,所以父親為她取名羽西。優良的家教,培養了她健全的人格,父母從小培養她建立自信心,鼓勵她做最好的。她想學鋼琴、學芭蕾,父母就為她請來最好的鋼琴老師、最好的芭蕾老師;靳羽西四歲開始學習芭蕾和鋼琴,在那時她就顯露出藝術上的才華,她在音樂上的天賦尤其使人印象深刻。靳羽西青少年時代在香港居住,十六歲到美國,先後在夏威夷和楊伯翰大學深造,在音樂藝術係專修鋼琴。大學時在美國大學生選美中奪得“中國水仙花公主”桂冠。大學畢業時拿到兩個學位:音樂和政治。大學畢業後,曾在香港的酒店做過公關。
靳羽西經商期間,她跑過很多地方,發現美國人對東方,尤其對古老的中國很不了解,甚至有許多誤解。她常常與他們爭辯,說得口幹舌燥,對方還是不理解。由此,她萌發了創辦《看東方》係列電視節目的想法。但由於開始時企業界對她能否成功沒有把握,她既拿不到廣告,也得不到讚助。她用盡了多年的積蓄,幾乎山窮水盡。但靳羽西是個實幹家,她信奉“我想拿出有生命力的作品,我就要用我的生命去幹!”她事無巨細樣樣親自過問,每天嘔心瀝血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硬是挺了過來。《看東方》節目在競爭激烈的美國娛樂界掀起了狂濤,竟然通過1200個電視頻道連續播放達五年之久。
《紐約時報》發表評論說:“很少有人能夠把東西方兩種不同文化融為一體,而靳羽西小姐卻憑著她的智慧和風度做到了”。
著名評論員邁克·華萊士說,靳羽西的《看東方》係列片“給有線電視帶來了從未有過的榮譽”。 曾有人評價羽西是“東西方交流的橋梁”,是“當代的馬可波羅”。
與《看東方》一樣,104集的《世界各地》也凝聚了靳羽西的心血。這套電視節目第一次向中國觀眾打開了認識世界、了解西方的窗口。累計收視觀眾超過10億。
靳羽西身兼多種角色,她不僅是電視節目主持人、獨立製片人 、作家、客座教授、慈善活動家,同時也是一位成功的女企業家。她美麗、智慧、優雅,她從主持人到商人、作家、慈善家、策劃人……在各種角色中自由轉換。羽西是個享譽國際的時尚大師,如果要確切地形容她:隻能用“優雅”兩個字。
作為一個在全世界飛來飛去的著名女性,道羽西很少有時間可以真正安靜下來享受生活,她說過“我的95%的時間都用來工作”。書籍和藝術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她在紐約的住宅裏有幾千冊的藏書,有專門的一個大房間來放置它們,那也是她的工作室。在客廳,擺放著的是她酷愛的18世紀緬甸佛像,在一個中國古典的木櫃中,珍藏著一組中國明朝時期的西安陶傭俑,對於藝術的愛好,也正是羽西能夠優雅至今的秘訣之一。
她在關於優雅的問題上這樣說過:你說話的內容就代表你的文化層次。很多人會穿衣打扮,行為舉止也很得體,但你跟他們接觸就會發現,和他們沒什麼可談的,因為他們是空洞的人。人一開口,我們就知道他的內才有多少,所以,每個人都應該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而且一個人的臉上一定要帶著一點微笑,微笑可是免費的呀!我們一定要留意別人怎麼說話,並學會怎麼傾聽。
給孩子的話:看了關於靳羽西的故事,你是否也想做一個和她一樣的優雅女孩呢?那就按照她說得那樣去努力吧:豐富自己的知識,學會微笑麵對世界,學會傾聽別人的聲音,穿著打扮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年齡,舉止大方得體……對於你來說,要和羽西一樣,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讓自己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優雅女孩。
二、氣質是女人一生的財富
開篇語:一個人的氣質往往代表了一個人的內心,它是一個人修養的表現。所以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氣質女人奧黛麗·赫本
奧黛麗·赫本是上個世紀最有名的好萊塢女明星之一,也是被公認為最有氣質的女人之一。她以自己青春的容貌和高貴的氣質,演繹了一個個鮮活的角色,成為一個時代不可磨滅的經典。
奧黛麗·赫本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父親是一位英國銀行家,母親是荷蘭貴族後裔。1935年,六歲的赫本開始就讀於英國倫敦的貴族寄宿學校,三年之後,赫本離開英國跟隨母親一起回到母親的故鄉荷蘭。1939年,母親為了培養女兒的氣質和才華,就把九歲的赫本送進了安恒音樂學院學習芭蕾舞,之後二戰爆發,宣稱中立的荷蘭被納粹占領。
當納粹侵占安恒後,由於謠傳母親的家族帶有猶太血統,赫本原本十分富裕的家族被視為帝國敵人,不但財產被占領軍沒收,赫本的舅舅也被抓入集中營,母女倆被迫過著貧困的生活。在戰爭的饑荒期間,赫本經常靠鬱金香球莖以及由烘草做成的“綠色麵包”來充饑,並喝大量的水填飽肚子。長期的營養不良促成她日後瘦削的身材。雖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斷鍛煉她最愛的芭蕾舞,即使窮到要穿上最難捱的木製舞鞋也沒關係。
二戰後,1948年,赫本與母親帶著省吃儉用存下來的100英鎊遷至英國倫敦。她在這邊打工邊尋找深造的機會。1948年,赫本進入著名的瑪莉·藍伯特芭蕾舞學校,繼續學習芭蕾舞。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後,老師對赫本說她不適合當芭蕾舞演員,於是赫本為了解決家庭的經濟壓力,憑借著自己的實力成為兼職模特兒,有時候也參與歌舞團演出。就在這一年,赫本因為自己突出的氣質而擊敗多數應征者,成為音樂劇《高跟紐扣鞋》的合唱團員。由於表現突出,她正式參與了另一部音樂劇《韃靼醬》的演出。1951年,赫本首次在英國電影《天堂笑語》露臉,正式成為電影演員,並在一些電影中扮演較次要的人物。
後來,她為了拍攝電影《前進蒙特卡羅》到法國出外景,就在這次演出期間,她的高貴氣質打動了坐在台下的法國著名女作家高萊特夫人,高萊特夫人一眼便認定她是自己作品《金粉世界》中“姬姬”一角的化身,便邀請她到紐約好萊塢出演音樂劇《金粉世界》的女主角,進而開啟赫本到美國發展的機緣;同時,她還被《雙姝豔》導演推薦給威廉·惠勒,參加了其新影片《羅馬假日》試鏡,獲得非常好的讚譽,從而得到這部電影的女主角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