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課 行動課 機遇——托舉成功的翅膀(1 / 3)

第十三課 行動課 機遇——托舉成功的翅膀

獨辟蹊徑,做別人不做之事

哈佛大學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一位講師曾對學生們說:一件事,第一個做的人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是蠢材。可見,學生獨特的創意與特色是哈佛大學教育的重點。哈佛的老師總這樣告訴同學們:人不能改變環境,但可以改變思路。人不能改變別人,但可以改變自己。做別人不做之事,讀別人不讀之書。要想出類拔萃,就要有獨特的思維,要與眾不同、獨辟蹊徑。多一個思路就多一條出路,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前途。並為學生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家鞋業公司打算開發非洲國家的市場,就派兩名銷售人員前去進行實地考察。兩個月後,突然有一天,甲銷售員風塵仆仆地趕回來了,到總裁的辦公室他就開始不停地訴苦:“總裁先生,據我的觀察,非洲的當地人,從來都不穿鞋,全都赤著腳,根據他們的習慣,我們的鞋不可能在那裏有市場!”老總聽到這個消息,就想:幸虧去做了實地考察。他怎麼都沒想到非洲的情況會如此糟糕,所以決定打消開發非洲市場的念頭。過了幾天,乙銷售員回來了,他看上去也比較疲憊和憔悴,但在向總裁彙報時卻異常興奮:“總裁先生!您有所不知,當我看到那裏的人們都沒穿鞋時,我是多麼開心!”看見老總驚疑的神情,他接著說:“他們沒有人穿鞋子,證明那邊的市場還是完全空白的,隻要我們把握機會好好開發,一定會取得成功!”說完這些,乙銷售員還拿出自己的調查報告和進行市場開發的策劃方案給總裁審視,通過公司董事會的研究決定,公司委派乙銷售員全權負責非洲市場的開發工作。沒有想到的是,一年以後,這家鞋業公司在非洲取得了異常輝煌的業績。

心態不同、思路不同,看問題的方法也不同,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就得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這就是要告訴大家,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能隻看到表麵現象,要運用自己獨特的思維,找到與眾不同的方法,做出別出心裁的事情。俗話說,一個人若無超越環境之想,就絕對做不出什麼大事。

一個人想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招牌,讓自己擁有獨特的優勢,為自己的成功增加優勢,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很好地生存、發展。經商更是如此,特色就是競爭力,是商家立足於商場的根本。

東京有一家名為新都的理發店,店內生意極其興隆,每天顧客盈門。店裏的老板告訴我們,理發店生意興隆的秘訣是:“出租”女秘書。這個新穎的創意源自於發生在理發店裏的一件小事:一個大於滂沱的下午,一位顧客來店裏理發。理到一半的時候,顧客的手機忽然響了,原來是老板讓他立即將一份擬好的協議打印出來並快速送給客戶。顧客急壞了,他望著鏡子裏剛理了一半的頭發,進退兩難。但是商場如戰場,容不得半點耽擱。最後他還是放棄理發,冒著大雨去送協議。結果在客戶麵前他顯得很狼狽。不過,這件小事卻給了理發店的老板一個啟示。經過一番精心策劃,老板雇傭了一名專門辦理貿易手續的專家、一位日文打字員、一位英文打字員、一位英文翻譯和兩位辦理文件的女秘書。如果理發的顧客是帶文件來的,那麼他在理發時該店的女秘書就會幫他整理文件;如果需要打印文件,也可以在店裏完成;如果需要辦理貿易方麵的手續,店裏的專家就可以提供服務。這樣,顧客在等候或理發時,也不會影響自己辦公。這一新型服務推出後,一下子吸引了很多整日因工作繁忙而無暇理發的顧客,他們覺得來這裏理發不僅是一個很好的放鬆機會,而且還能及時處理掉手上的工作,真是一舉兩得。當然,因為這一特色服務,理發店的營業額也翻倍增長。

哈佛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成功總是屬於那些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讓他們學著用獨特的思考做出對自己更有益的事情,想別人不曾想、做別人不曾做,讓自己變得更獨特、出色。獨辟蹊徑是一種態度,學會它,就可以尋找到一條讓自己變得更加有特色的出路。要創新,要勇於打破常規、獨辟蹊徑,尋找新的突破點。

做別人不想做、不願做、不敢做的事情,你才能一枝獨秀、一鳴驚人;如果有一點風險就裹足不前、不敢冒風險,最終必將一事無成。俗話說,“勝在險中求”、“無限風光在險峰”,隻有將自己置於風險中,用獨特的思維開辟出別具一格的路徑,才能比別人更先一步到達成功的彼岸。有樂觀的風險意識,敢於冒險,才能擁有自己的閃亮舞台,成功往往屬於那些與眾不同的人的。做別人不做之事你就會與眾不同,做別人不做之事你就有可能成功,做別人不做之事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擦亮眼睛尋找契機,努力創造機會

哈佛大學的教授們總這樣告訴他們的學生:任何人的成功都來自於自覺自願地去尋找機會,盡自己所能地發揮創造力。任何一種良好的契機,全在於自己去創造,永遠不要讓“沒有機會”這種可憐的想法占據你的頭腦,永遠不要奢望“機會”會在你的等待中來臨。

亞曆山大攻下一座城池後,有人問他,是否等待時機,再去進攻另外一座城市。亞曆山大聽後,不屑一顧地說:“你認為機會什麼時候會來到?機會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因此,尋找機會、創造機會,才能取得偉大的成就。如果你隻會坐井觀天、守株待兔,那麼你就隻能是鼠目寸光的井底之蛙,也永遠逮不著那千萬分之一幾率的兔子。善於為自己創造機會的人,更容易成功,甚至建立轟轟烈烈的偉績。鋼鐵大王卡耐基說過:“機會是自己創造的,每個人得到的機會平等,誰更善於自己創造機會,誰才能更接近成功!”

機遇的力量是神奇的,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能夠多多得到機遇之神的眷顧,然而,真正能夠抓住機遇而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並不多。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在路上奮力地奔跑,對路邊的景色與過往的行人全然不顧。有一天,一個人看到他如此努力地奔跑,似乎在追趕什麼。於是就追上年輕人,好心地問道:“喂,年輕人你在幹什麼呀?少年匆匆答到:“我在尋找機會!尋找成功的機會!別攔住我的路,我很忙,沒有時間回答你的問題。”說完,他的身影逐漸消失在田野中。轉眼二十年過去了,少年已變成了中年,他依然匆匆奔跑在路上。又有一個人攔住他問:“喂,夥計,你在忙什麼呀?”中年人頭也不回地說:“別攔我,我在尋找機會。”又是二十年過去了,中年人已經變成了憔悴蒼老的老人,他還在路上努力地掙紮著前行。一個人攔住他問:“老人家,你還在尋找你的機會嗎?”老人回過頭用著蒼老的聲音對發問的人說“:我在尋找成功的機會。”突然,他愣住了,似乎在哪裏見過他。發問的人繼續說:“我是二十年前和四十年前你遇到過的人,我是上帝派到人間的‘機遇之神’。”老頭聽完這句話猛地一驚,兩行渾濁的淚水流了下來。他尋找了一輩子的機會,可機遇之神實際上早就來到了他的身邊。

一個渴望成功的年輕人,窮其一生都在努力地尋找機會。摯著了一生、追求了一生、勤奮了一生,也浪費了人生最寶貴的時光,知道老年才明白機遇不止一次來到了自己身邊,而自己卻沒有給自己機會。機會有時會經過你的身旁,但更多的時候,它卻披著隱身衣,等著你去用一雙明亮、智慧的眼睛去發現,甚至是創造。擦亮自己的眼睛,尋找並牢牢把握機會,不要因為毫無目的地四處亂撞而錯失了最好的機會。

機會悄悄來臨的時候,並不會向你打招呼。稍不留意,就可能錯失人生中重要的機遇。因此,要做一個有心人,擁有一雙慧眼,不疏忽生活中的每一個點滴,做好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是在為自己創造最好的機會。努力尋找、創造,當你真正準備好了的時候,機會就真的來了。機會隻給準備好的人,猶太人相信這樣的原則:“凡是自己所能做的事情,都要自己動手去做,絕不可以求神幫忙。”也許你的能力並不足以勝任所有的事情,但總有你可以做到的事情。用心去做好能做到的事情,細心尋找隱藏的機會,努力去創造珍貴的機會,你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韓劇《大長今》中小宮女長今因被同一居所住在一起的令路趕出了房間,她覺得十分委屈,就想到退膳間尋找母親藏在那裏的飲食手劄。當長今和連生好不容易進到退膳時,卻陰差陽錯地打翻了韓尚宮為皇帝準備的夜宵——珍貴的駱酪粥。韓尚宮急中生智:用剩下的生薑和蓮藕做了藕團和薑粉茶,皇帝才沒有雷霆大怒。然而闖下這一大禍的長今不僅被罰抽打小腿,更令長今傷心和絕望的是,訓育尚宮不再允許長今學習,要她負責打掃衛生。每個小宮女進宮廷都要接受時間不等的學習,然後經過培訓考試。不能通過考試的宮女就被逐出皇宮。麵對這樣糟糕的困境,長今非常難過。不過她很快發現,坐在訓育場院子裏也能聽到屋裏尚宮們給小宮女講解各種知識的聲音。這讓長今極其興奮。她重新振作起來,不再怨天尤人,每天早早打掃好各處的衛生,其他小宮女上課的時候,她就坐在院子裏靜靜聆聽裏麵尚宮們的講解。慢慢的,長今學到了小宮女必須學會的所有知識,甚至比在裏麵學習的小宮女學得還好。

生活中,相信很多人也曾經麵臨小長今一樣的困境:突發事故造成了嚴重的後果,使自己的生活甚至計劃變得一團糟,自己已經樹立起來的目標不得不被擱淺,似乎已經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沒有了前進的動力。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像小長今一樣,在團團困擾中尋找衝出重圍的機會,為自己的生活重新創造出希望,絕不可以自暴自棄、悲觀絕望,而放棄努力,那樣的話,你放棄的不止是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而是一個美好的人生。

機會包含在每個人的努力奮鬥中,要想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要獲得機會,就必須主動尋找、努力創造。對比,哈佛告誡每一個人:如果隻想著等待機會的來臨,你的一切努力和熱情,都將因等待而付諸東流,機會隻會離你越來越遠。任何一個機會,都是在不懈的努力後得到的。隻要善於把握機遇,任何時候都有成功的機會。

挫折也是人生的機遇

順利進入哈佛大學的學生可能沒經曆過什麼挫折和失敗,但哈佛緊張有序的學習和嚴格苛刻的考核讓許多學生遭遇了打擊和挫折,當然也不乏因承受不了壓力而退學或因考核不合格而被退學的學生。其實,這也是哈佛大學給學生們上的第一課,如何麵對挫折。

不僅在求學時,生活中也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隨時都有可能遇到困境,挫折和困難的存在是人生的考驗,更是人生奮起的機遇。該如何麵對呢?拿破侖曾說過:“在我人生的字典中沒有失敗這兩個字。”人生中的挫折並不可怕,就看我們怎樣去對待它。所以,遇到再大的挫折,也不能自暴自棄。不要一味地害怕困難和失敗,隻有在經曆過困難和挫折的磨礪後,才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總結和提煉人生的智慧,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麵對困難和挫折,絕不能悲觀絕望,更不能放棄,而是要充滿必勝的信念,積極麵對、努力戰勝挫折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