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上編 哈佛人脈課
哈佛從一開始就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千金難買的社交舞台。在這個社交舞台上,有精心挑選的、世界各國最具潛力的學生,他們大部分都有野心、有抱負;還有世界上一流的教授,他們大部分都有幾十年豐富的商業經曆,有自己親身參與創業的成功企業。進入了哈佛,你就等於擁有了40000名已經功成名就的校友。
——一位中國籍哈佛MBA畢業生
散發出“吸引人脈”的氣場
有人認為哈佛最厲害的不是學術專業和傳統,而是由哈佛精英構成的一張巨大的人脈網。哈佛的這張人脈網經過百年的積累和沉澱後,仍在不斷地擴張。甚至毫不誇張地說,美國的名校校友社團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利益集團,他們壟斷著美國社會很多的資源,而哈佛校友就是美國社會的主要精英。
誠然,現實中的我們可能沒有富爸爸闊媽媽,也沒有哈佛大學的背景,但是隻要掌握一套構築人脈的方法並付諸努力,誰都可以扭轉自己的命運,為人生贏得最後的成功。我們所說的人脈並不是指“走後門”,更不是挖空心思地利用別人,而是在一個有益的合作關係中與他人共同發展。為此,我們首先應該注意的是,提升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各種能力和魅力,讓自己散發出“吸引人脈”的氣場,以便在人際關係中脫穎而出,建立屬於自己的人脈網。
抓住每一次展現自己的機會
放飛思想,展現自我。
——哈佛圖書館訓言
在哈佛公開課上,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自我介紹。這看似平淡無奇、我們貌似駕輕就熟的事情卻被譽為是最重要的環節。在職場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都懷揣著理想,所以在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之前,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為自己創造機會,人生的第一步就在於醒目的亮出自己。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中,守株待兔並不是抓住機會的最好方法,隻有善於表達自己,讓別人認識自己,才能吸引對方的注意力。
微軟副總裁李開複在《至中國學生的一封信》中說:“如果你不能讓更多的人理解和分享你的勞動成果,不會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意願,那麼無論你做了多麼優秀的工作,都幾乎是等於白做。在現在的企業當中要想獲得成功,就要抓住展現自己的機會,讓領導和同事看到你的優點。如果你研究出了新的成果或者技術創新之後,一定要通過合適的方式,比如:演講、展示、交流、論文等方式和同事或者同行進行分享。隻有善於把自己介紹給別人的人才能夠在工作當中獲得真正的機會。”
摩德·吉剛到美國讀書的時候,在大學裏經常參加講座,都是華爾街或跨國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演講的。在演講開始之前,摩德·吉就發現周圍的同學總是在做一些奇奇怪怪的舉動:拿一張硬紙,對折一下,讓它可以立在桌子上。硬紙上被他們用五顏六色的畫筆寫上自己的名字,字跡又粗又大,非常顯眼,然後同學們都把這個類似於名號牌的卡紙放在自己桌子的前麵。一開始他很不理解這種行為,後來他明白了。在演講者每次提問題的時候,他可以直接看著卡紙上麵的名字叫人。親近的同學告訴他:演講者通常都是一流人物,和他們的每一次交流都是一種機會。如果你的答案讓他們滿意的話,就意味著他可能會提供給你比別人更多的機會。後來,摩德·吉也親眼見證了周圍的幾個同學因為回答問題比較出色而獲得演講者的肯定,最終他們得到了很好的就職機會,都可以在一流的公司任職。
很多時候,給自己創造機會並不困難,一張卡片、一個小心思,就能成為一種展現自我的絕好方式,並且,這種方式能夠造成的影響力是不可預估的。被譽為世界上最傑出的推銷員喬·吉拉德的身上,總是隨身帶著自己的名片,準備隨時遞給走過他身邊的人。亮出自己,展現自己,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這就是喬·吉拉德成功的原因。
那些埋怨機會和運氣公平的人,總是覺得上帝在偏心。其實成功並不是沒有向你拋過彩球,隻是你沒有識別機會的能力,沒有抓住機會、利用機會展現自己而已。展現自己就像是在為自己的才華安裝一個聚光燈,讓眾人看到你的才華和能力,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樣是微軟副總裁李開複講述的故事:
一天,一封特殊的求職申請書放在我的桌麵上。跟其他大多數求職者不一樣的是,這位求職者的資料當中還包括一份自我介紹。在這份特殊的自我介紹當中,求職者表達了自己對微軟研究院的向往,並且列舉了一定的事實說明他自己為什麼適合微軟的這份工作,他說自己是這個崗位最合適的人選。他展示了自己已經發表的論文、老師的推薦信和他希望未來在微軟工作的時候能夠做的課題等等。雖然他並不是中國最有名的學校畢業的學生,但是他的自我推銷起到了作用。我在這份文件當中看到這位求職者對於微軟和這份工作的熱忱和誠意。在我麵試他的時候,他又再次向我做了充分的自我展示並遞交了一份詳盡的個人資料。最後我問他,你有什麼要問我的嗎?這位求職者反而問我:“你對我還有沒有任何的保留呢?”當時其實我對他能否勝任進入新的研究領域的工作有顧慮,於是我就進一步問了他這一方麵的問題。他回答的非常具有說服力,最後我們得到了一位人才,他的工作一直很出色。
從上麵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善於表現自己的人,總是能夠為自己的成功加分。愚鈍的人總是在錯失機會;擁有智慧的人總是在機會稍縱即逝的時候迅速的抓住機會的尾巴;而成功人士則會自己創造機會。這就是人們的不同之處,體現著每個人的能力和價值的高低。這也即是哈佛公開課將推銷自己當做重要課程之一的原因。
1.自信第一位。如果你在展現自己的時侯有結結巴巴、手心出汗、精神緊張等表現的話,不妨先在鏡子前麵練習一下,找到自我。如果自己練習無法取得預期效果,就很有必要參加一個培訓班,比如卡耐基瘋狂培訓班,能讓任何人成為自信的演講者。或順利、或緊張的第一次開口,都將成為你新的起點,直至抵達自信的彼岸。要記住,好的口才也是自己的財富之一。
2.一針見血和抓重點。在商討細節的時候,避免嘮嘮叨叨,避免用晦澀的專業術語炫耀自己的學識,這樣不但不能展示自己的優點,反而會凸顯自己的思維混亂。
3.交際藝術很重要。在展示自己的時候,不能變成一個爭辯家,動輒與意見相左的人辯解,更不能輕易糾正老板的錯誤。記住,沒有人喜歡自己被別人說三道四。要以探討的方式與對方交流,在接受別人意見的同時也要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
4.話不可亂言。展現自己的目的是為了推銷自己的聰明才智,所以當你對某一現象缺乏必要的思索、無法形成深刻的見解的話,就不要輕易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免自取其辱。有的領導經常將會議一拖再拖,就是因為他本人對一些論題的思考不夠深入,沒能形成基本觀點。
5.具有個人特色的建議。在上司征求大家的意見的時候,如果你恰恰有自己的見解,就請大聲說出來。也許你的建議不是最好的,甚至可能並不正確,卻能夠給大家留下積極、主動的印象。如果上司給你一個與大家分享個人見解的機會的時候,請抓住它並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
在哈佛公開課上,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傑出人士都具備的一個能力:將自己的影響力最大化。你必須勇於嚐試,一次次的叩響機遇的大門,更重要的是,在機遇的大門開啟之前,一定要充實自己,蓄勢待發,一擊即中!
課堂筆記
哈佛理念告訴我們,要懂得展現自己,先讓別人認識了自己,我們才有機會去贏得別人的賞識。隻有在別人認識我們之後,我們才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其他的事情。在機遇麵前,每個人都需要將自己最好的一麵展現出來,這樣才能把機會握在手裏。我們一定要學會勇敢地展現自己,抓住身邊的每一次機會!
提升個人魅力,讓自己更耀眼
如果一定要用語言表達的話,就是申請人應該具有很強的個人魅力和領導才能,並且是否具有將來改變世界的意願。
——哈佛麵試官Manny Tiangha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個人魅力“這個詞語。魅力並不是單一的追求外表的光鮮亮麗,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對其他人內心的一種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哈佛公開課上,穿著牛仔褲、帆布鞋,盤腿坐在講桌上手舞足蹈的教授大有人在,卻被聽講者評為心目中最有魅力的人。他們的人文精神在這裏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致於人文學科也開始變得性感迷人,深受每一位學員的喜愛。教育者傳授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還有道德觀、審美觀、獲取智慧的方法和倫理。這樣的名人在講課的時候,往往場麵火爆,很多人表示能夠站著旁聽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了,因為,他今天不經意的一句話就可能是求職者千金難買的心靈雞湯。
威廉·沃克·奧特金森的書籍《神奇的個人磁場效應》向我們客觀的講述了人與人之間吸引力的形成:吸引力法則的核心就是同質相吸、同頻共振。也就是說,同樣性質的東西會相互吸引,而同樣頻率的東西則會產生共振。同樣的,人們也可以因為目標相同而走在一起。人們的精神影響力、思想的力量能夠成為人們之間互相吸引的主力,不得不說,個人的魅力效用是巨大的,在很多時期可以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國Genesis10公司在總裁利特曼的帶領下,發展為遍及美國十幾個洲、擁有六七百名高科技雇員的公司,2002年被美國官方鑒定為美國發展最快、實力最紮實的公司的第九名。而這個發展過程利特曼先生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幾年前,他經營的一家谘詢公司被另一家公司以股票的形式收購,但是緊接著美國股市大跌,利特曼損失慘重。在這種情況下,利特曼組建了新的公司。幾乎是全部的老雇員們都接受了隻有原來一半的工資來到利特曼的新公司,這是非常罕見的事情。因為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和要負擔的房貸,但是他們不懼怕新公司的風險和無法以正常邏輯估算的工作壓力,回到“老”老板的身邊,利特曼的靈丹妙藥是什麼呢?
通過調查和很多記者的采訪,大家找到了答案:利特曼的個人魅力挽留了大家。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利特曼本人一分的工資都沒有拿,第一天製定的福利製度和獎金製度,他從未更改過,除非是提升。因為他認為這是誠信問題,他還會留意其他人不注意的細節,即使是在與員工交往的細節,若發現問題,則馬上著手解決。
在這樣的老板麵前,員工有很濃烈的安全感,那種寧願舍棄金錢、也要以其馬首是瞻的心態,那種信任感,除了個人魅力,別無其他途徑可得。
通過利特曼的例子我們發現,管理者的魅力往往是令員工心甘情願工作的一個重要因素。政治家的智慧、科學家的頭腦、外交家的風度是很多人的畢生追求。人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是一個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和壯大自我的階段,越能夠吸引朋友的人,越能使自己得到溫暖和勇氣,增加自己的智能和力量。哈佛的一位學子評價自己的老師帶給自己的感覺:“就像是一種不可言喻的兩情相悅,他們給予我們的,就像是芬芳給予花兒一樣。”這是對人格魅力最好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