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節:對異之戰(1 / 2)

曹*、劉備、孫策、三家君主先後發布了停戰的命令,緊接著將異族入侵北方、和司馬氏叛國的行徑昭告天下。孫將呂蒙將占領的烏林、漢陽、等沿江的城鎮和水寨的兵力盡數撤出。見到孫家已表示出了聯合對外的誠意,曹*和劉備同時也帶著淮南諸城的全部軍隊即將開往北方。

長安,在呂布滅掉李傕和郭汜後的這些年裏,一直也未再輝煌過。曾經為大漢都城的長安,一直僅是馬超和曹家進出於西涼的一道門戶,城還是當年的那座城,隻是破敗,殘舊,繁華不再。當曹將夏侯淵帶著十萬部隊進入到長安城後,曾給這破敗的城市帶來了一絲生氣,但城中的居民仍然提心吊膽,城雖然熱鬧了,但是戰爭也來了。當有一日,城破之後,或許他們也到了生命的盡頭。

可是,這半年的時間裏,長安沒有經過一次攻城戰,雖然長安城內的騎兵時不時的會氣勢洶洶的殺出城去,隻是多則兩天,少則數個時辰後,就會又回到城裏。

今天,平時緊閉著的長安城,城門大開,一隊隊騎兵進入了長安城,隻是這些騎兵的盔甲樣式與長安城內的騎兵卻大大不同。每個騎兵的身上都背著兩張弓,腰間挎著兩壺箭,而馬鞍的兩側還有兩個箭囊。騎兵的手中一支馬槊。他們就是曾經威震幽州的義從。

義從軍的兩位統領趙雲和郝昭領著五百名義從進入了長安城。這次他們是要在一起商議對付並州的匈奴。自戰國之時,匈奴就是中華最強大的外敵,秦始皇嬴政統一了中國後,立即修築萬裏長城,抵抗匈奴人的侵略。至漢武帝時更是多次與匈奴大戰,在衛青、霍去病等抗匈名將的努力下,將強盛的匈奴打得由盛至衰。直到光武時期,匈奴終於分裂成南北兩係,南匈奴附漢稱臣,北匈奴留居漠北,匈奴已不成氣候。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哪怕匈奴的控弦之士僅有三萬,戰力卻也比十萬拿著木刀竹槍的倭人強橫得多。作為曹家與孫家的王牌部隊,戰力強橫的匈奴是他們的首要目標。匈奴擅長控弦,須以同樣擅長控弦的義從應付他們,將他們引到預定的地點,再由虎豹騎對他們進行最後一擊。

得了並州之後,南匈奴的單於非常的高興,他覺得這次與司馬家的合作將是南匈奴崛起的第一步。以後匈奴隻需要在並州裏穩定的生活下去,多增加些人口,百年之後,匈奴將能再次重現冒頓大單於時的輝煌。就在南單於還在意*的時候,匈奴的士兵打斷了他。

南單於:“什麼事?”士兵:“據我們派出去的斥候報,發現漢騎。”南單於沒想到,漢軍的反攻會這麼快,占領並州也才十天而已。南單於:“讓羌人先頂一下,你們趕快把手下召集起來。讓漢騎見識一下我們匈奴勇士的厲害。”

並州西河郡,空曠的原野上,羌胡已經潰不成軍了,在他們的身後,箭矢豪不停歇的向他們射來,不斷的有人中箭,不斷的有人落馬,數萬人的羌胡騎兵遇到了義從後,人數在不斷的減少,就在羌胡的首領下令撤退時,羌胡已經損了數千騎。義從在羌胡的身後緊緊的咬著,箭矢不停。

當匈奴的騎兵出現時,羌胡總算遇到了救星。南匈奴單於沒想到,大漢也有了與他們同一類型的兵種。匈奴對漢兵的印象一直都是披著厚重的鎧甲手持刀槍的步兵,由於鎧甲的防護,讓匈奴人的箭矢作用不大,而後漢兵會結成陣勢,來抵擋匈奴騎兵的衝殺。以往漢兵會以人數上的優勢來取勝。而現在南單於的眼中看到了漢騎正騎在馬上,張弓搭箭與匈奴騎兵對射。這怎麼可能?事實正擺在麵前,漢騎兵穩穩的坐在馬上,任馬飛馳,穩如平地,雖然這些騎兵的人數僅有數千。

漸漸的南單於發現,漢兵正在向後退卻,本與匈奴拚得不相上下的漢軍騎兵漸落下風。南單於發現是人數,匈奴兵有人數上的優勢,而且匈奴兵所騎的馬常年的奔馳在沙漠,耐力比西涼的馬還要好。漢軍一定是發現了馬的差距,才會撤退。不過,想走可不是那麼容易了,南單於已經下定了要殲滅這股會騎射的漢騎決心。南單於下令:“全軍追擊!”

郝昭帶著三千人的義從正全速撤退,匈奴騎兵在身後追得正緊。這裏是草原的邊緣,前麵是大河(黃河),郝昭的任務就是要把匈奴的騎兵引到那裏。現在,他的任務已經即將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