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層到高層,距離有多遠(升職)(1 / 3)

第九章 中層到高層,距離有多遠(升職)

----------------一、要有老板的心態

作為企業的中層管理者,日常工作中,是否以老板的心態來看待問題、處理問題,至關重要。因為隻有像老板一樣思考問題才能真正對企業產生認同感,才能更好地揣摩理解老板的初衷,從而更出色地執行老板下達的任務。隻有這樣,才更有可能讓老板反過來首肯你的工作能力,認可你的價值以及你對企業的貢獻。最重要的是,對老板思維的效仿,使你已經充分學習到了相關的管理經驗,為你自己將來也能夠成為老板打下堅固基礎。

劉岩是一家餐飲企業的老板,身家將近十億。看到他現在的光鮮,幾乎甚少有人能夠想到,這位業界赫赫有名的大老板竟然是做服務員起家的。“無論給哪個老板工作,都要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做。”這是他最喜歡說的話。他從一個小飯館的服務員一步步做到今天的位置也確實同這句話關係密切。那個時候,像其他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一樣,他也是天天混日子,然後,到月底拿一份微薄的固定工資。有一次,他犯了很大的一個錯誤,大概就是在工作中跟同事意見不合,當著客人的麵大打出手……為了保住工作,他絞盡腦汁想辦法彌補。首先他便想到了向老板道歉,爭取老板的諒解。他細細揣摩了老板的心思,深思熟慮後主動找老板承認了錯誤。這件事情發生過後,他突然覺得以前的生活毫無意義。在進一步熟悉公司的經營流程後,他開始細細揣摩老板的心思。每當老板做新的決定,他都要仔細分析這個決定的意義,時間長了他也能夠分析出老板決定的利弊。就這樣,從服務員做到領班到主管再到總經理,到後來自己創業當老板。

劉岩之所以能夠從服務員走到今天的地位,就是因為他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以老板的心態去做事,使得他很喜歡自己的工作,並且讓他在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一個好的員工,會努力地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他會有意識地在工作中講究效率,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取得更好的工作效績。一個員工尚且如此,作為中層管理者更應該做到這些。這樣,當你對企業的貢獻越來越大的時候,老板便會認可你的貢獻,把你當做自己人。哪怕老板一時沒有注意到你的努力,你也不要灰心喪氣,有的時候你需要的隻是堅持。當你以老板的心態來工作的時候,你不僅讓自己在工作中得到了鍛煉,也可以幫助你從一個策略實施者變成一個策略製定者,這將會是你人生中一筆很大的財富。

小馬大學畢業後,憑借自己的實力進入了一家大的房地產公司。剛開始的時候,他也是從最基層的售樓先生做起。經過幾年的努力,小馬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鍛煉,他被提升到了業務主管的位置。小馬對待工作極為認真負責,他說:“我把公司當成我的家,我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我的家變得更好,我不敢不努力工作,因為我擔心我的家會失去現在的和諧與美好,那不是我想看到的狀況。”

又經過兩年,小馬已經成為項目經理,能夠獨自負責大型項目,每一次,他都完成的很出色。對於他的表現,老板讚不絕口。就在這時,副總經理辭職了。小馬因為其出色表現自然被提升為總經理。,麵對眾人不解、不服,老板說:“之所以任命小馬並不是因為他的能力是你們中最好的,而是他把這裏當成自己的家,我相信一個能把公司當成家的人,更適合總經理的職位。”

如果你隻是為了拿薪水而工作,在平時的工作中得過且過,在工作的時候不認真負責,對企業的發展、命運不聞不問,那麼你將永遠也不會被別人所認同,更不會得到老板的賞識。這樣的你,不管到哪裏都隻會是一個打工者,不會有什麼出頭之日。相反,如果你能夠把企業當成是你自己的,為了自己事業的發展,你也會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例子中小馬就是這樣,他把公司當成了是自己的家,為了讓自己的家變得更美好,他對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最終也取得了公司領導的認可,成為了公司的副總經理。其實,小馬的成功就是因為他在工作的時候有著老板的心態,也是因為這一點他才能夠獲得老板的認可。

那麼,擁有老板的心態具體應該如何做呢?

首先,擁有老板的心態,要把企業看成是自己的企業,這樣才會更加認真負責的對待工作;其次,要有著主動的心態,對待每一項工作都要積極主動地去完成,不要居功自傲,這樣才能夠為企業的進步而不斷地努力;再次,就是要有吃苦的精神,要把企業的事情放在心上,敢於為企業做出某些犧牲;最後,就是要有學習的精神,要注意自己的態度,不要把自己看的比別人高一等,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做事。

當然,擁有老板的心態並不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在老板眼裏有野心的人,老板是不會允許有人來威脅自己的地位的。

三國時期,曹丕建立魏國,得到了司馬懿的支持。後來曹丕死後,曹睿登上皇位,這個時候,司馬懿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在朝政上擁有極大的權力,而他們也開始居功自傲,謀朝篡位的野心也漸漸的顯現出來。皇帝對大臣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我要想辦法除掉他。”不料最後事情敗露,皇帝不但沒有除掉司馬昭,還反被司馬昭殺掉了。最後司馬昭自己稱帝,建立了西晉。——————史實不符

在這個故事中,如果皇帝的能量超過司馬昭的能量,恐怕曆史就要改寫了。而在企業裏,沒有誰的權力能大得過老板,更別說一個中層管理者了。所以,在實際工作中,管理者也應該注意韜光養晦,不要讓老板覺得你太有野心,不然他會對你設防,這樣的話,你在公司的地位就會岌岌可危了。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需要養精蓄銳,而不是囂張跋扈,隻有讓老板明白你是真正地為企業著想,那樣你在公司裏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剛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為了能夠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站穩腳,很多企業進行了適時的改革。其中,不乏有一些有先見之明的企業在改革中提出了一點:讓員工擁有一部分企業的股份。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那些員工參與控股的企業很好的阻擋了國際市場的衝擊。在總結經驗教訓的時候,這些企業的老板總是說:“當時我們把企業的部分股份分給員工,讓他們的前途和企業命運緊緊地聯係在了一起,使他們覺得企業就是他們自己的,極大的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挺了過來。”

給員工一部分股份,讓員工也成為企業股東,能夠讓員工把企業的事情完全當成自己的事情,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與工作能力。也正是這種提高,才讓他們在市場經濟浪潮下,堅持下來,獲得長足發展的權利。

擁有老板的心態做事,就是要把企業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做,不斷探索如何使工作更近一步的方法,不停思考提高工作效率的辦法,從而持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業績。

當然,僅僅做這些還遠遠不夠。作為中層管理者,在擁有老板心態的同時,還要學會去幫助你的下屬,他們的成功就是你的榮耀。隻有這樣,你才有可能會被老板欣賞,才有可能在職場中得心應手,左右逢源。

二、幫助下屬成功,你才會升職

作為一個中層管理者,要想讓自己在事業的道路上能夠走得更遠,就必須學會幫助你的下屬。一個人縱然有再大的能力也難以獨自將所有工作輕鬆完成。隻有幫助下屬不斷進步,才能在宏觀上更好地提升團隊的戰鬥力。同時,也可以讓自己獲得下屬的擁戴,使自己得到晉升的機會。所謂的“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說的也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中層管理者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帶好自己的團隊,當這個團隊沒能夠出色完成工作時,管理者難辭其咎。正是因為他沒有統籌安排好自己的團隊工作,沒能將團隊的最大優勢發揮出來。一個好的管理者應該明白自己的利益和團隊的利益是緊密相關的,如果一個管理者隻顧著自己的事業能否成功,而對下屬員工的工作成敗缺乏必要的關心,那麼這個管理者就不是一個好的管理者,起碼不能稱得上一個合格的管理者。事實上,中層管理者的工作首先是要對上級負責,使高層的命令和決策能夠被公司中的每一位相關工作者所理解。中層管理的執行能力與下屬的努力息息相關。管理者很多情況下不參與直接的執行,他的任務是幫助每一位員工發現自己的優點,更準確地定位自己的工作特長。

有的管理者不願去幫助下屬,害怕自己下屬的光芒會遮蓋住自己身為一個管理者的努力,從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非常片麵自私的。下屬的工作做得好,光榮的帽子最終還是會扣到管理者的身上,而且下屬作為工作任務的執行者,如果他們的工作沒有做好,任務沒有完成,那麼你在上司麵前肯定會臉麵無光的。有一句話叫:不是學生學不會,而是老師不會教。其實道理是相通的,下屬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直接反映他的直屬領導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國內某知名公司打算開拓日本和韓國的市場,於是公司派小王去負責韓國的業務,同時,公司也派了小李去負責日本的業務。因為在個人的工作能力上兩人稍有差別,小李的工作能力相對小王來說更勝一籌,所以公司的高層領導都把重點放在對日本市場的籌劃上,他們都認為按照小李的工作能力,應該很容易開拓日本市場,韓國的市場開拓起來可能會稍微慢一些。當然,這些都隻是猜測,所以,公司對於二人如何展開工作並沒有進行過多幹預,隻是按期考察他們的工作情況、聽取彙報,並且給出適當的建議或者指導,這些都是很日常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