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證券史上最大的一次繁榮(1 / 3)

第一章 世界證券史上最大的一次繁榮

中國股市在2005年年中到當年的11月間又一次到達了_個終 極底部,從那時起直到2006年年底,股指的每一次爬坡都是中國宏 觀經濟的高速增長和股權分置後續效應的顯現,但一個清晰的趨勢 已經展現在我們的麵前,即中國股市大牛市的第一浪正在到來。

未來五年,我們將看到中國超級長牛市形成的整個過程,這一 過程大約從2006年年中起,嚴格講,也可以推至2005年11月。如 果你想抓住這次中國股市曆史上最大的一次牛市,那麼現在就是買 入股票的最佳機會。

從2007年底到2008年,是國內股市借奧運主題炒作的又一次 強勁上漲期,這將是中國股市超級長牛市階段中的一次中繼高潮。 越來越多早年踏空或因為吃了 21世紀初那幾年熊市虧而一直以熊市 思維看待中國股市的人終於幡然醒悟,蜂擁殺入市場,給這個處於 中繼高潮的股市再次增加了向上推升的巨大動力。看好中國的國際 遊資也"革命不分先後"地湧入中國股市,但這些國外投資人或機構

肯定是一些後知後覺者,先知先覺的投資人早已通過各種途徑捷足 先登地踏入中國股市了。

奧運會引發的"中國熱”將會慣性地滑行到2010年,越來越多的 國際友人通過奧運會轉播,以及其他廣泛的信息傳播,發現了這塊 "中國新大陸”。這一年,又逢上海世博會的召開,真是雙喜臨門! 2010年,在長達半年的會展期裏,我們估計將有7000萬人次與會, 這將使上海及周邊的長三角地區乃至整個長江中上遊的旅遊業受到 莫大恩惠,與該廣袤地域相關的旅遊股、消費股、商業、基建、高 速公路、航空等類股票將被普遍看好,從而使股價一路走高。

2008年到2010年這三年應當說是中國為期五年的超級長牛市中 的當紅年份。由新農村運動、城市化、人口遷移、中部崛起、北京 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等一係列重大經濟事件引發的中國乃至世界曆 史上最大一次投資狂潮,將直接促使和基建相關的鋼鐵、水泥、能 源、高速公路、航空以及家電、消費、商業、旅遊等產業的蓬勃發 展。由於供不應求,上遊產品價格將不斷被推高,加上世界能源緊 缺的推波助瀾導致能源價格大幅上漲。所有這些都將使中國的通貨 膨脹率再次上升。

小試牛刀

2003年11月8日,就在大盤仍看似處於漫漫熊途時,天信 投資率先戰略性地指出了上證綜指千三點就是曆史性大底的重要結

論。?宏源證券研究員劉鍾海、鍾憶民也成為洞察大勢先機的第一批 人。他們在2003年11月9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按照周期循環理 論和筆者模擬,2003年第四季度可能出現井噴或者單邊上揚的可能, 接下來將迎接中國股市牛市的第四次浪潮!”

劉鍾海、鍾憶民認為,中國股市13年來牛熊交錯,交替延伸, 經曆了無數次牛熊洗禮,每一次大勢調整都令投資者心驚肉跳。但 站在海內外百年股市發展的曆史長河看,中國1998 ~ 2003年長達5 年的大調整已進人了熊市衰退期和牛市初期。回首中國股市13年的 發展曆程,再看看海外股市,每一次曆史性大底的構築都伴隨著漫 長與痛苦的過程;但是,每一次痛苦過後迎來的都是輝煌和快樂。 實證分析結果也告訴人們,中國股市無疑已初現曆史性大底特征和 征兆,牛市的第四次浪潮將從2003年第四季度開始展開。 ■

劉鍾海、鍾憶民繼續分析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股市曾出現 過三次大的牛市浪潮,其規律是三波上揚,五波下跌,其中三次的 重要低點分別為95. 79點、386點、1025點。自2003年6月起至11 月初,股市調整相繼出現了兩次明顯低點,分別為1339點和1311 點。如果確認第二次低點是1311點,則第三次回落後再次跌破1311 點的可能性不大,按照交替規律應大於1339點。

“但希望總是在絕望中獲得新生,凡經曆過生死考驗的人才有機 會進入天堂,凡經過煉獄的人才可能獲得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根 據股市逆向理論,往往在多數投資者極度悲觀時,股市便可能醞釀 一輪大的上升行情。2001年以來,中國股市輿論幾乎一邊倒,看 1〇〇〇點有之,看800點也不足為怪,熊市思維嚴重,喊“多”者則寥 寥無幾。這種熊市思維從2003年11月關於中國股市邊緣化的大討

①新聞晨報,“贏家周刊”版,2003年11月9日

論中便可見一斑。劉鍾海、鍾憶民的結論是,雖然從絕對值看,上 證綜指在1380點(劉鍾海、鍾憶民寫文章的當天——作者注),似乎 遠高於曆史低點,但細心觀察的人仍不難發現大盤其實已處於曆史 性底部,中國股市牛市的第四次浪潮行將到來。

就在該文刊出後的第四天,即11月13日,大盤就探出了曆史 性1307點的低點,此後見底大幅回升。我們不能不佩服他們驚人的 洞察力!至2004年4月初,上證指數在迭創新高的基礎上再度創下 本輪行情1771. 68點的新高,深市也同步創下新高。至此,從2003 年11月13日開始啟動的本輪上升行情已單邊運行長達5個月之久, 為中國股市開市十餘年來所罕見。

就在中國經濟新一輪景氣處在重要關口時,國內經濟界突發了 一場特殊論戰,這就是著名的“中國經濟是否過熱”的大辯論,這一 口水仗從2003年年初開始一直持續到2004年春天,不僅國內幾乎 所有大牌經濟學家介人其中,還吸引了海外知名學者和經濟分析師 的眼球。更重要的是,這一學術論戰直接影響到中央決策高層,以 至中央於2004年年中最終決定實行全國範圍的宏觀經濟調控。此決 定一出,自2003年11月中旬爆發的牛市行情就像踩了急刹車戛然 而止,股市走向反複大幅下跌的通道。到2004年10月,上證綜合 指數數度跌破1300點。10月底,就連部分被市場人士廣泛看好的 “市場支柱”——績優股也成了“空軍”的主力品種。例如,中興通訊 跌幅逾6%,而滬深第一績優股中集集團則連續兩日大跌,其他一些 所謂的二線藍籌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跌幅,上證綜指報收1304點。 千三之點這一重要心理、技術關口岌岌可危!

進入2005年1月底,滬深指數更是出現了大幅走低現象。1月 31日,上證指數創下了 68個月以來的新低,深證綜指三百點也遂告 失守,創下了 96個月以來的收盤新低。與此同時,兩市有超過100

隻的股票跌停。從月K線上看,上證指數和深證綜指雙雙收出中陰, 月跌幅分別達5. 89%和5_ 94%。統計顯示,從2005年1月股市開盤 以來,市場整體重心一直在不斷下移。截止2005年1月31日,創出 自2004年1月2日以來收盤新低的A股為646隻,占A股總數的 47. 75%。而整個1月份創出自2004年1月2日以來收盤新低的A股 達到了 805隻,占A股總數的59. 5%。

令人不解的是,上證指數圍繞1300點這一多年來的重要心理關 口上上下下多達不下十來次頗為折磨人的折騰,這難道隻是造物主 捉弄人的玩笑嗎?那麼,這個市場究竟在筍待什麼?從中長線角度 看,中國股市早已走到了一個似乎壞得不能再壞的境地,但在“危 機”兩字中,危難與機遇則是一對不可分割的孿生兄萆,禍兮福所 倚,有大的危機當然也存在著大機遇!到2005年年底之前中國股市 發生突變前的大盤,極像1999年“5 ? 19”行情前的情形,也是政策 利好不斷,市場沒有反應,但最終還是形成了突破,市場等待昀正 是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和導火索。

利好的量變積累終於在2005年2月初擦出火花! 2005年2月2 日,股市否極泰來,放量大漲。滬指創了兩年單日最大漲幅,報收 1252. 50點,上漲63. 57點,兩市共成交168億元左右,比上個交易 日成倍放大。上證指數在日K線圖上造出一根實體達63個點的光頭 光腳大陽線,並且該大陽線一舉向上收複了前一周的連續5根陰線, 從而使1189點及1187點兩個雙底反轉形態十分清晰地展現在人們 麵前!技術圖形上,上證指數的KDJ指標自2004年12月21日以來 已經連續出現三次底背離狀態,這種極端的走勢在技術分析的教科 書上也很難見到!而在2月2日大盤的這根大陽線出現之後,我們 最為關注的是,代表著艾略特波浪理論中十分重要的波浪通道,即 上證指數自2004年11月22日1387點展開的C5浪最後一跌,其主

跌浪的上軌(即連接11月22日1387點及12月9日1352點以及2005 年1月24日1265點),隨著大盤的向上推動得以被突破!這次突破 標誌著大盤已經結束自2004年4月7日1783點以來展開大C浪5個 結構的全部過程,從而在2005年春節前後的1至2月期間構築了全 年的大底!

盡管這樣,我們依然認為,2月2日的“井噴”充其量隻是一次 質變前夜的漸變運動,陽線也並不表明行情就此立刻展開,行情的 演變還將是一個在低位反複震蕩、進一步夯實底部形態的過程。這 是因為:(1)千三點位,從2001年到2003年間一直是滬市的中期底 部,引發過1339、1311、1307點三輪中級行情。大量的曆史籌碼堆 積形成了很強的技術阻力,行情的階段性底部需要有市場進一步認 同的過程。(2)作為中國股市多年來的成交密集區、多空分水嶺,千 三(有人測算實際相當於1〇〇〇點)的“燈塔”意義至關重要。這就好 比暗夜裏行船的水手,這“燈塔”是他們這一段航程的希望所在;而 一旦行過“燈塔”,這便又會成為水手們可瞭望的大後方。如此,市 場在千三點附近的拉鋸戰便是難免的了,因為不論多空,誰都想占 據這“燈塔”。

以後的走勢證實了我們的猜測,上證綜指在千三上下反複大幅 震蕩,但大盤的跡象卻被越來越多的市場有識之士看成是逐漸完成 最後一跌的市場特征。首先是市場人氣的特征。在形成最後一跌前, 由於股市長時間下跌,市場中形成了沉重的套牢盤,人氣也在不斷 被套中消耗殆盡。其次是走勢形態特征。在形成最後一跌期間,股 指技術形態出現了加速破位走勢,各類技術底、市場底、政策底, 以及支撐位和技術關口都顯得弱不禁風,稍作抵抗便紛紛兵敗如山 倒。第三,指標背離特征,即出現了多個指標在同一時期裏在月線、 周線、日線上同時發生背離。第四,個股表現特征。當龍頭股也開

始破位下跌,或者被投資者普遍看好的股票也紛紛跳水殺跌時,投 資者的心理防線全線崩潰,促使投資者普遍看空,從而完成大盤的 最後一跌。從技術走勢來看,2005年上證指數兩次達到998. 23點和 1004. 08點,雙雙跌破1999年5月18日1047點的低位處,完成了 W 形雙底底部形態,這是一個可靠的底部反轉上升技術信號。由此,中 國股市牛市二波的大回調已經結束,前期的上升可以看作是一個反轉。

事實上,股價曾跌破或接近淨資產的低價大盤股如中國石化、 寶鋼、深寶安、粵美的、四川長虹、深發展、深能源等早在2005年 4 ~7月就開始拒絕下跌,並率先啟動上升。2005年初,有色金屬股 和績優股板塊也實現了有效向上突破,龍頭股作為風向標已在昭示 中國股市大盤已經跌到盡頭。

最值得關注的是政策麵動向上出現的微妙的且是積極的變化特 征,這是人盤最後一跌的至為關鍵的因素。曆史上,每次大底都是 利空砸出來的,利空出盡是利好。自2004年9月中旬國務院總理溫 家寶要求抓緊落實“國九條”以來,各項嗬護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政 策措施便進人了實質性落實階段:

^9月26日,中國證監會《關於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合法權益 保護的若幹規定》開始征求意見;

——10月18日,由中國證監會起草修改後的《證券公司債券管 理暫行辦法》發布,中國人民銀行也製定發布了《證券公司短期融資 券管理辦法》;

——10月21日,證券公司開始集合資產管理業務試點;

—10月25日,中國保監會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保險機構 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2005年1月24日,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下調50%,由2%。調整 為1%。當日股市激情四射,上證指數大漲21個點。同樣,發行新

股詢價製的出台與實施,也與管理層標本兼治證券市場緊密相關。 表象上看,詢價製的出台似乎是對大盤低迷時發行新股遇到很大阻 為的一種被動行為,實際上,隻要結合管理層近期的思路看,它反 而是一種積極的主動行為。在詢價製下,陽光資金所代表的主力機 構實際上有了更大的話語權,而且是參與定價的話語權。其好處在 於,一是由於參與定價,其獲得了風險更低的個股;二是大盤優質 股群的漸多,為這些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並 進一步吸引更多的陽光資金如保險資金等盡快地實質性人市。三是 機構扛起的價值投資這麵大旗將會越來越深人人心。詢價第一股華 電國際及其低詢價的出現告訴廣大投資者這樣一個簡單卻又常常被 人忽略的道理,即公司的內在價值才是第一位的。今後在證券市場 上,誰不遵循價值規律,就會受到懲罰,反之,就會受到獎賞。

與此同時,國家外彙管理局加快了 QFII的審批速度,僅2004年 9月份以來新批QFII額度就高達3. 75億美元,21家QFII總額度達 30億美元,另外6家獲得資格的QFII額度正在審批中。在這一過程 中,國務院副總理黃菊兩度要求有關部門通力協作,切實把“國九 條”落到實處。他親自考察了深交所,並主持召開了資本市場改革發 展座談會,提出了“資本市場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處在一個關鍵時 期”的觀點。這一係列的政策措施,既是管理層落實“國九條”的切 實行動,同時也充分表明了在這個“關鍵時期”,政府支持資本市場 穩定健康發展的決心和態度。從國務院領導同誌的講話中可以看到, 政府已把“落實國務院九條意見,拯救證券市場”提到了一個前所未 有的髙度。據媒體透露,管理層已經製定了五大政策:

(1)盡快製定證券市場十年發展大綱,解決市場擴容與保護投資 者利益之間的矛盾,棊本原則是“市場在先、擴容在後”。

(2)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不等於全流通。

(3)大型國有企業上市可以采取多渠道、分步走的方式,在股市 低迷與企業改製不達標的情況下,不設上市時間。

(4)降低交易成本。

(5)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6對市場敏感問題,任何部門在該問題 未明確解決之前,不得公開發表傾向性意見。

這五大政策是對資本市場發展的重新定義,對指導後期股市運 行具有綱領性意義。

2005年5月,政府又'經充分醞釀,啟動了股市自開市以來的最 大的製度性變革——股權分置改革,中國股市最大的不確定因素開 始消除。

同年7月,中國證監會對證券公司分而治之,七成券商被劃為 風險類和高危類,麵臨退出市場的命運。

11月,《關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的文件發布,將壞公司 清出股市的指向更加明確。

12月,《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發布,上市的標準更加嚴 格,劣質公司將更難混人股市。_

2006年年初,修訂後的《證券法》和《公司法》全麵實施,新法在 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強化公司高管約束方麵有了突破性進展。《證 券法》的修改更是在消除“單邊市”的政策障礙、分業經營和管理、 拓寬資金人市等方麵,為股市日後發展留出了足夠的政策空間。由 於工程巨大,很多業內人士視修訂過程為兩法的再造如果說, 2001年前的中國股市是一把缺腿的凳子,坐上去隨時都有跌倒的可 能,那麼五年後的今天,中國股市另外的腿已經長出,也許再過幾 年,人們坐上這樣的凳子就不會摔倒了。

2006年政策導向更以股票價值重估為主線展開:股權分置改革, 權證、融資、融券,通過一係列的創新活動和增加的投資品種,來

吸引各類投資者參與。另外還在政策法規上把過去不正確的一些規 定,如不許國有企業炒股、不許融資融券等規定取消了,實際上開 拓了一個更大的投資空間,同時又著手解決很多券商的不良資產 問題。

回顧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曆史,市場與政策博弈的最終勝出者 往往都是政策。2005年,《證券導報》在萬國測評的幫助下,集中展 示了 100多條政策大事,並特別找出了股市10餘次大的轉折點,無 一■不是和政策有關的: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成立,股市開市,上證指數從 99. 98點一直上漲到1992年5月25日的1429. 01點,漲幅 達 1329. 30%。

——1992年11月17日上海聯農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股票上市, 當日指數曾跌至386_ 85點,收盤393. 52點。此後一路上行,至 1993 年 2 月 16 日,收在 1558. 95,漲幅 296. 16%。

——1993年2月16日,上海老八股宣布擴容,指數從1558. 95 點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 89點,跌幅達79. 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中國證監會與國務院有 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文章,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後 管理層的堅定信心,引起當年八月狂潮,俗稱“三大政策”。上證指 數從當日收盤的333. 92點,漲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 94點, 漲幅達215. 33%。

——1995年5月16日至5月18日,由於停止國債發行,股市 出現三天井噴行情。

——1996年1月22日,指數最低514. 16點,此時民間認為宏 觀調控即將結束。1996年5月2日央行首次降息,再次引發股市暴 漲。此輪行情至1996年12月11日,上證指數從516.46點漲至

10太財五年

1258. 69 點,漲幅 143. 71%。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正確認識當前 股票市場》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指出對於目前證券市場的嚴重過度投 機和可能造成的風險,要予以高度警惕,要本著加強監管、增加供 給、正確引導、保持穩定的原則,做好八項工作。此文章一出,即 引發市場暴跌。指數由1200點附近下跌至865. 58點,此後又一路上 揚,.最高摸至1997年5月12日的1510. 18點,漲幅74. 47%。

——1999年5月19日股市出現井噴。經過兩年調整,在美國股 市網絡股盛行的大背景下,機構以《人民日報》社論為引線展開了大 幅單邊逼空行情,指數由18日的1059. 87點升至1999年6月30日 1756. 18點,漲幅65. 70%,此後持續了兩年大牛市。

——2001年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26日國有股減持 公司浮出水麵。上證指數由14日最高2245. 43點,下跌至2002年1 月22日的1348. 79點,跌幅39_ 93%。

——2004年1月31日,“國九條”發布,短暫行情持續到2004 年4月9日,指數最高為1778. 22點。到同年11月,利好政策接連 不斷。

QFII們似乎早已嗅到了抄中國股市大底的機會。2005年12月6 日,有中國官員透露,不少尚未進人境內市場的機構正在積極申請 QFII資格,60億美元的新增額度肯定“不夠用”。摩根大通中國證券 市場部總監李晶更是表示,1〇〇億額度會在2005年年底全部用完。

12月15日,日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兼投資總裁比爾?威爾 德表示,盡管近期QHI額度在原有40億美元的基礎上又增加了 60 億美元,但若按投資A股市場占2%的比例來計算,QFII應該有600 億美元的額度。

花旗銀行的一位研究人員說,在和客戶接觸過程中,我們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