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8 愛情是麵包,不是生活的調料(1 / 3)

Chapter8 愛情是麵包,不是生活的調料

一、學會麵對愛情

你一定憧憬過你未來可能會遇到的愛情,你希望它像小說情節一樣唯美浪漫。你知道世界上的愛情不外乎就是這幾種:轟轟烈烈、平淡無奇、無疾而終。其實,不要太迷信小說,那些情節都是人們心中最美好愛情的幻覺。真正的愛情,就是兩個人到了白頭,依然手牽手。你有可能經曆分歧,吵架,瑣碎,這些都是愛情的一部分,需要你們進一步磨合。

畢業後的生活讓你全身緊繃,你總是處於警惕狀態,比如你看電視的廣告,開始懷疑自己最近是不是胖了;領導找你談話,你懷疑領導是不是開始對你有意見了;男朋友總是對你生氣,你就開始懷疑你的愛情是不是也處在了危險的邊緣。其實這一切的一切隻是你自身給的無名壓力而已,就像愛情,你的懷疑是其實完全不必,隻因為身邊的人說的多了悲歡離合,於是你也變焦慮了。而愛情有時是一個舒緩的解壓劑,但有時候則是可以讓處在崩潰邊緣的最後聯係一觸而終。

現在大學生談戀愛的現象極為普遍,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給一定的大學生帶來了好的結果,比如那些因為在大學相識相愛的人為了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奮鬥,最終組建了屬於自己的家庭擁有了美滿的婚姻和事業。但仍有這樣一部分人,他們消極與失戀的痛苦,最後偏離了真正的價值觀而做出讓人失望、痛心的事。這樣的例子多得數不清。

記得有這樣一個報道,一個女大學生小楊發現了和自己同居四年的男朋友經常以各種理由晚歸,當她想讓他的男朋友向他解釋這件事的時候,她的男朋友卻向他提出了分手,接受不了打擊的她開始變得沉默寡言,整天沉溺於網絡遊戲,後來小楊總是在半夜跟自己的母親說看見有人從自己的窗戶外麵閃過,懷疑是小偷要偷東西。小楊的母親便一人守候在外麵抓小偷,卻不見小偷的蹤影,這時,小楊的家人發現她最近精神不太對勁,於是帶她到醫院,醫生診斷為精神分裂症。而導致小楊精神分裂的原因是不能良好的處理失戀的壓力。

其實生活中的壓力無處不在,學生有學業的壓力,職場中的人也有有各種各樣的工作壓力,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壓力,中年人有中年人的壓力。當然,戀愛中的人也有感情的壓力,這些都很正常。

或許你現在正處於失戀狀態,你覺得你的生活失去了他完全沒有了意義,所以你覺得你活著也沒有意義,希望你在這個時候想一想你那美好的青春年華,你白發蒼蒼的父母,你即將擁有的事業,即將遇到的美好愛情。那些才是真正值得你去迎接的。

人的這一輩子,你不確定會有多長時間,所以千萬不要浪費也不要去虛度。失戀隻是你麵對人生的一個台階,如果你抬起你的腳踏過去你就會發現你的美好生活才即將開始。

有一個女孩,在09年的時候,跟他相戀6年的男朋友向她提出來分手,那時對於她來說簡直像是天塌了下來,除了整天躲在屋子裏哭之外就是打電話給她的男友,請求不要分手,在她男朋友果斷拒絕了她的請求之後,有天她發了一條短信給她的朋友說:“我真的承受不起現在的狀態,太累太累了,隻有一個方法可以讓我解脫。”朋友打過去電話的時候,她的媽媽哭著說她割腕自殺了現在正在搶救。後來去看她的時候,發現以前那個活潑的她現在常常以一張麵無表情的臉龐示人。

朋友問她:“死過一回還累麼?讓你可以付出一切甚至生命的那個男人現在在哪裏?回到了你身邊了麼?看著你的爸媽總是在角落偷偷的為你流淚你心安理得麼?看著所有的朋友在你麵前總是在思考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你就開心麼?如果你認真的相通了這些問題,有了答案還要決定逃避的話,我們都不會再攔著你。記住,生命是你自己的,但是卻是你的爸媽給的,不要總是奢望可以拿生命要挾愛情,其實兩者根本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他不會為了你無知的要挾而回到你什麼,就算回到你身邊,你認為那還是你想要的愛情麼?愛情或許永恒,但你不能確定誰是你的永恒。”

後來,朋友回到家的時候收到了她的短信:“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兩種人,一種是你愛的,一種是愛你的,選擇你愛的,就會轟轟烈烈,選擇愛你的雖然平淡無奇,但可以相依相守,現在我不奢求什麼,之前因為愛情忽視了太多,讓太多人傷心,現在我要好好地生活,讓身邊的人因為我的存在而變得開心快樂。”

人生就是這樣,等你失去一些東西的時候你一定會得到一些東西。隻怪這個世界上傷心的情歌太多,才會使你無休止的一直單曲循環,一直沉浸在一種悲憤的感情中;隻怪這個世界上高樓太多,才會使你無論怎麼抬頭也看不到完整的天空,才會讓你覺得你的生活窄的隻剩下了那片天空,猶如井底之蛙。隻怪你走的太快,快的隻能看到前麵的人,才會使你想要快速的追上前麵的人,而忘記了你身後的人。

當然還有一種人,他們極端、自私。等到愛情即將要失去的時候他們便找各種手段挽救,即使最後仍無法挽回他們也不希望讓別人得到,比如這個案例:一個男生,成績優秀,性格靦腆,因為與自己的女朋友分手變得情緒反常,性格極端。一天在喝了很多酒之後從六樓跳下當場死亡。

有句話說的是:“愛情就像空中的沙子,你抓得越緊,他就消失的越快。”正確的麵對愛情,它來的時候好好的把握、擁有,它走的時候就微笑的送它離開。

二、別把友情當愛情

你的身邊一定有這樣一個人,你喜歡她但你不愛她,你一樣的想天天看到她,她有問題你一定也會很緊張,你有問題你第一個想到的不是你的女朋友還是她,你以為那是愛情,但你錯了,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你可以把她當朋友、哥們、知己、甚至親人,但就是不能是愛人。

你的女朋友總是埋怨你對她還不如對你的好朋友好,於是你們總是為了那個好朋友吵架,逐漸的你也分不清你是不是真的把那種友情演化成愛情。

其實,異性之間的友誼和愛情是兩碼事。道理上誰也不會否認,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的人根本就分不清楚這兩者之間的區別,甚至在別人一直的質問下自己也會把這兩種感情混為一談,最後不僅造成了彼此間的尷尬還給對方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和痛苦。嚴重的話引起無法預料的結果。把對方的友情錯當愛情,一廂情願的愛慕有時甚至會產生一種畸形的愛情。

小海和小夢是大學的同班同學,小海家境優厚,外貌帥氣,熱情大方,對人彬彬有禮,而小夢家來自一個偏遠的小山莊,在大城市裏上學讓小夢的本身就內向的性格更加的孤僻、沉默。因為自卑感小夢整天無精打采、很少與同學來往,就連學校的活動也很少參加,小海是班裏的班幹部,他發現這個問題之後找小夢談過幾次,但結果都是無濟於事,後來小海經常與小夢一起談心,小夢才稍微變得開朗。

大學畢業後,兩個人去了同一座城市的同一家公司。因為小海長期的照顧和幫助,讓小夢一直感到很踏實很有安全感,而小海整體來說也是自己理想中的戀人。終於在一次外出中,小夢像小海表露了心聲,小海對於小夢突然的表白感到束手無措,於是隨便找了個理由回到了自己的家中。靦腆、內向的小夢第一次表白就受到了重創,她埋怨小海不近情理,讓自己的尊嚴受到了侵犯。此後的幾天小夢總是寢食難安,而小海在回家認真考慮之後找到小夢表明:我們是朋友並且隻能做朋友,不可能成為戀人,以後還是保持點距離比較好。這時小夢才清醒過來,原來隻是自己單相思。

其實小夢的事例我們到處可見,有些人因為太單純,所以隻要對方對你好,他不給自己戀人說的話會告訴你,你有問題,他一定會幫你解決,你有困難他一定會陪你度過,你以為那就是愛情,但其實對方隻是把你當成好朋友。

等我們冷靜一段時間之後,當我們再次回想當初的幼稚時,我們會發現之前的是是非非早已不見。愛情美好,但是太容易殘碎,隻有友誼才能陪伴我們一輩子,或許它經曆了流言蜚語,經曆了不足提起的愛恨情仇,但終究走回來才發現那些記憶隻有單純的友誼最值得提起。

所以不要委屈自己。有人說愛情和友情之間隻有一層薄的不能再薄的紙,捅破了你可能擁有你想要的愛情,但也可能你將失去一個陪你走過那麼久的朋友。

等到這個的時候,你一定會委屈的問:“那為什麼要對我那麼好?”其實,對於他來說,任何一個朋友出現這樣的問題他都會幫忙、陪伴。

不要把友情當愛情,或許你覺得友情有一天也會變成愛情,你也這樣期望著,但如果對方隻是把你當成朋友的話,就不要在奢望,果斷的斬斷自己心裏的那點奢望。不要以為你有問題告訴他的時候他的再次出現就證明了他愛上了你,永遠不要這樣奢望。

一定要把友情和愛情分清楚,我說的是實質上的。如果你愛他就明確的告訴他,不愛就要明確的說不愛。如果你不能做到果斷,除了自己心裏痛苦之外還會讓這段友情不告而終,於是你們的關係便會從此變得生疏,嚴重的甚至會與你斷絕來往。

人的一輩子一定會遇到一個這樣的人,他可以為你流淚,可以為你打架,可以為你做一切,但唯一不能的是成為你的戀人。

比如這個故事:深圳的繁華總是讓一些人著迷又讓另一些人傷感,他和她相識在同一路的公交車上,從相遇的第一天起的每天女孩都能在車上看到他的身影。整整3年,他們隻是彼此的擦身而過。直到有一天男孩說,你看還要坐那麼久,不如我們聊一會吧,女孩很開心,她高興的想著,自己每天這樣等待不就是為了等這一刻麼,有什麼還比此刻讓自己幸福呢?

此後,他們每天在車上遇見的時候都會像已經熟識的舊友一樣聊天,偶爾也會相約一起買菜做飯。女孩以為這就是自己期盼已久的愛情。可是,沒過幾天,男孩興奮地說:“我很開心能遇見你,你看我們竟然會如此投緣。我下個星期要結婚了,你可以來參加麼?”女孩呆住了,他以為男孩要說他喜歡她,要跟她在一起。她不知道自己可以說些什麼,隻好回到家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場後告訴自己別再奢望了。

有人總結出來這樣一個公式:友情=愛情-依靠,愛情=友情+天荒地老。現實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不想放手的人。他們總是飛蛾撲火般地深深陷入自己假想的感情中無法自拔,最後在自己痛苦不堪的時候也造成了別人的困擾,不要讓自己的感覺存在於模糊的情感中,分析清楚遠比讓你們之間的關係遠比讓你們的關係陷入撲朔迷離好。

三、不是付出都有回報

你總是抓住一個問題不肯放手:“為什麼我那麼愛你,你卻總是這樣傷害我。”其實,在愛情裏麵本來就充滿了不平衡,愛情就像一個天秤,本來放有同樣的體積的東西,但如果從一個上麵取下來放在另一個上麵,那麼天枰必然會一高一低。

我們從上學起就總會發現一個現象,有的學生貪玩,上課的時候也不怎麼聽講但總是成績優秀,有的學生則恰好相反,上課的時候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黑板跟著老師走,下課還認真的做題,但成績就是提不上去。其實,或許沒有人相信,因為在你的身邊不論你的父母還是你的老師永遠都在說的是:“隻要你努力,付出了,就一定會有回報。”可是等你長大後,才明白並不是那樣。

就像一個人的一生一樣,愛情、事業、家庭如果有一項付出太多那麼一定就會有一個失去太多。

卡達出生在一個很富裕的家庭,在他的身邊總是有著數不完的人圍著他轉悠。他說的沒有人敢說不,所有的人都羨慕他的這種生活,隻有他自己知道他討厭那種感覺,他一直希望自己遇到一個不在乎他家庭背景的人。

有一天,卡達走到公交車站牌看來看去,一個女孩走過來,看著卡達禮貌的說:“有什麼可以幫助你的麼?”卡達看了看女孩指著站牌說道:“你能告訴我怎麼坐這個麼?”女孩從口袋拿出一個硬幣,拉著男孩說道:“走吧,想去哪我帶你去,免費的哦。”

卡達看著這個女孩心裏有種莫名的感覺,女孩帶著卡達從車的始點坐到了終點。臨分手的時候卡達要了女孩的電話號碼。

回到家,卡達反複的想今天的遇到的女孩,不知怎麼的心裏充滿驚喜,他想這個女孩就是他要找的。之後的幾天,卡達總是以各種理由約女孩,女孩也總是禮貌的答應了卡達,在卡達經過一番考慮之後,他向女孩表露了自己的愛慕。女孩意外的說:“卡達,我隻是把你當成好朋友,而且不會喜歡上你的。”卡達像泄了氣的皮球,他有點悲哀的說:“為什麼不能喜歡我?我哪一點不好麼?”女孩笑了笑說道:“不是的,你哪一點都很好,比如說你有很多女孩子喜歡的金錢、名利、地位,但正是因為這些,所以我們不可能在一起的。”卡達吃驚的看著女孩,女孩則大方的說道:“你以為我不認識你麼?學校那麼有名的風雲人物我怎麼會不知道?可是我不是因為你的那些才幫助你的,我也不喜歡有錢人家的孩子,所以我們還是做好朋友吧。”

卡達有點傷心的看著女孩說道:“那麼我們可以做好朋友麼?一直做好朋友,可以彼此互相關心的那種?”

女孩說:“當然可以,一直都可以做好朋友。”

卡達雖然有點難過,但他心中一直認為隻要自己再努力一點就一定會成功的,從那以後,卡達便把這個目標當成了自己的信念。終於在兩年後女孩的生日會上,卡達再次表達了自己心中對女孩的愛慕之情,他對女孩說:“我知道我不是很優秀,我也知道我這樣的家庭背景要你跟我在一起一定要麵對了很多很多的壓力,可我是真的很喜歡你,真的想要跟你在一起、照顧你。所以,答應我,做我的女朋友好麼?”

女孩聽了卡達的話,心中很感動,但是她告訴自己必須要理智的做出決定,如果因為感動而在一起的話,以後也一定會分手。於是女孩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卡達,你今天說的話真的很讓我感動,我明白你不像其他有錢的孩子那樣,你很真誠,可是,我還是要拒絕你,因為愛情這東西不是感動就可以得來的,或許我並不是你應該珍惜的那個人,我覺得我們還是做朋友比較好。”

卡達聽了女孩的話很傷心的回到了家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母親。母親聽了摸了摸卡達的頭說道:“她可以這樣說,說明她不僅是一個善良的女孩還是一個誠實的女孩,你應該高興你交到了這樣的朋友。但孩子,你得記住愛情不是你付出了就一定會有回報的。但你們可以做好朋友啊,畢竟友情也可以長久。”

也許,現在的你也和卡達一樣,你愛的女孩並不愛你,或者已經有了自己的白馬王子,你很傷心,你覺得自己付出了自己的真心,付出了很多自己可以拋棄的,可是她仍然告訴你沒有辦法愛上你,你甚至有些懷疑,是自己沒有能力還是在這個愛情的世界裏沒有你的一席之地。千萬不要這樣想,因為在這世上一定有一個人和你一樣在等著你,隻是你們還沒有到對的時間相遇罷了。仔細想想,其實,這不就是愛情最美妙的一點麼,有些人隻要一個眼神就可以愛上對方,有些人卻一輩子也遇不到自己所愛的人。就像那句話: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所以,如果此刻的你遇見了自己喜歡卻不喜歡你的,也許現在的你失去了她,也許你在為失去她而感到痛苦,或者你覺得他是你的整個世界,你無法麵對失去的她空洞,我明白。愛情令人歡喜因為你擁有它的時候它是那麼的美麗,那麼的讓你沉醉著迷。但同樣的在你失去的時候,你覺得痛苦不堪,你每天像是行屍走肉的過著你的生活,你總是在問為什麼在這場愛情戰役中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卻隻能得到這樣的結局,你想不出是什麼原因讓你付出了那麼多還是要失去,這就是你現在一直在思考的。

其實,在愛情裏本身就不存在對等的付出與得到,那麼為什麼不換一個角度去思考現在你所麵對的呢?我相信,在你付出的時候你一定失去了很多,比如自我,比如驕傲,和等等等等以前你都不能承受的東西。那麼,對於這場不存在真實自我的愛情來說你應該慶幸它已經把你拋棄,換給了一個真實的你。現在的你應該努力的相信,一定會有一天,你會遇到不奢求你失去自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