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的一生中會有很多不同的情緒,歡樂、悲愁、痛快、難過、焦慮、不安、舒適、壓抑……這些五花八門的情緒時常出現在我們的心裏,給我們造成困惑和迷茫。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就會隨著情緒的指揮棒翩翩起舞,失去自我的判斷能力。

尤其是當一些負麵情緒侵襲的時候,我們常常手足無措,怒火和暴躁環繞著我們,使我們感覺到連呼吸都困難。如果這些情緒隻是短暫的、即時的,那還好,不至於給我們造成太大的麻煩;但如果這些情緒是我們自小便有的,跟隨我們長大的,那就可能會給我們的身心造成負累。

這些麻煩和負累,我們稱之為情緒債務。我們的一生中都在償還債務,還父母的撫養之債,還兒女的親情之債,還朋友的道義之債,以及還自己的情緒之債。

如果我們欠下了一些陳年老賬,卻由於忙碌,或者我們不知如何處理,或者我們故意漠視它們的存在而長期置之不理,但是當它們積存到某一個飽和點時,它們就會來向我們索取賠償。同樣的道理,情緒的債務在我們的身體、心理、精神上積存到某一個臨界點時,也會開始向我們發出訊號,要求我們注意。

如果我們沒有能夠及時聽到這個訊號,那麼恭喜你,你就要開始做一些傻事了。做傻事其實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要有足夠的智慧及時化解、處理掉這些傻事所帶來的後果。

現在我們不妨問問自己,你是否已經出現了這些情緒:

1.最近是否對某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忍無可忍?

2.最近是否逃離人群偷偷哭泣?

3.最近是否在公開場合表現得坐立不安?

4.最近是否經常噩夢連連?

5.最近是否言行失態?

如果有這些外顯行為,則表明清理“情緒債務”的時刻到了。影響情緒的原因有很多,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正本溯源,因為很多時候情緒並非它所表現出來的樣子。我們需要強調的是,情緒與心態是不一樣的,情緒更貼近心靈的最深處,它不是簡單的心態寬慰劑,而是一種窮根究底的顛覆。

經過這種顛覆,你的人生觀會產生變化,觀察世界的方法、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會產生改變,這些都是始料不及的,所幸,我們在向著好的方向轉變。

如果本書能給你一點點的積極情緒,那將是作者最大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