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性格特征做到諳熟於心,然後對症下藥。中國人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帶有共性的性格特征,不了解這些特點,交際就很難順利地進行,可以說,掌握了這些特點,便找到了社交的根本。
中國人唯有“麵子”是萬萬不可失去的
《紐約時報》曾經刊登文章警告來中國做生意的外國商人,在中國要注意給人“麵子”。智威湯遜廣告公司的大中華區總裁湯姆·多克托羅夫說:“西方人和中國人做生意的時候,尊重中國人的個人感情至關重要,要記住尊重中國人的麵子。”
一位在華外企負責人表示:“如果你能明白,跟中國人打交道隻是‘麵子’問題——給別人‘麵子’、別人給你‘麵子’、挽回‘麵子’以及不要讓別人丟‘麵子’——懂得了這些,你就不必擔心其他事情了。”
這些外國人對於中國人的評價可以說是一針見血。從古至今,“麵子”一直是中國人最注重的東西。對於中國人來說,很多東西可以失去——金錢、權勢、利益,甚至是生命,但唯有“麵子”是萬萬不可失去的,所以有“死要麵子活受罪”的說法。
由此,也有很多人批判說,這是中華民族的劣根性,對之深惡痛絕。
愛麵子真的就是“十惡不赦”嗎?事實上,並非如此。麵子,換句話說就是尊嚴。愛麵子,實際上就是想維護自己的尊嚴,這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對自己的尊嚴都不顧及,那還指望他幹什麼?
所以,對於中國人愛麵子的行為,不要嗤之以鼻,要認真對待。尤其是在與人交往時,一定要拿別人的麵子當回事。如果你能做到照顧別人的麵子,那無論在生活中、職場中還是商場中,你都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人。
胡雪岩是晚清著名的紅頂商人,生意做得非常成功。這一方麵得益於他不凡的經商智慧,另一方麵就是他遊刃有餘的為人處世技巧。在這所有的技巧當中,胡雪岩特意提出一點,就是給人麵子。
胡雪岩非常注重“麵子”的作用,這從他一開始出道就表現出來。
胡雪岩為了資助王有齡進京趕考,挪用所供職錢莊一筆死賬為王有齡湊足盤纏。這件事情後來被錢莊夥計張胖子發覺,他將此事抖摟出來,胡雪岩因此丟了飯碗,失去了信譽,以致無法在這一行中立足。那一段時間,胡雪岩的境況可以說是落魄不堪。
後來,王有齡用胡雪岩捐助的五百兩銀子捐官成功,回到杭州。得知胡雪岩為此丟了飯碗,他當時就要還上信和錢莊的五百兩銀子,為胡雪岩洗刷惡名。王有齡從海運局支出銀子,要和胡雪岩一同前往,去了結這筆賬。他穿上官服,吩咐跟班備轎,讓人準備鳴鑼開道。按他的想法,自然是要以自己的威風為胡雪岩揚一揚名,順便也替他出一口惡氣。
他以為胡雪岩定會感激自己,樂嗬嗬跟他去出氣,沒想到胡雪岩拒絕了。胡雪岩看得很長遠,信和錢莊的“大夥”就是當初將他開除出信和的張胖子。如果此時他和王有齡一同前往,勢必讓張胖子非常尷尬,大失麵子。而如此張揚而去,傳揚開來,張胖子在同行、在東家麵前的麵子也沒有了。而讓張胖子沒麵子,對自己來說有什麼好處呢?得饒人處且饒人。所以,他不僅不與王有齡同去,還叮囑王有齡捧信和幾句,也不要告訴他們他已經見到了自己。胡雪岩的做法使王有齡很意外,連聲稱讚他氣量寬宏。
王有齡理解了胡雪岩的用心,單獨去還這筆借款時,也做得漂亮。雖然張胖子找不出胡雪岩代王有齡寫的那張借據,他還是將連本帶利550兩銀子交到張胖子的手中。通過這件事,張胖子對胡雪岩也是非常佩服,後來對胡雪岩也多有幫助。
既然中國人愛麵子,那就不要讓人輕易丟掉麵子。不管以前有什麼樣的恩怨,不要抓住不放,氣量大一點兒,盡量對他“網開一麵”。如果你能保住對方的顏麵,他對你必然心存感激。說不定你們還有可能成為朋友。在這個世界上,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給人留麵子是輕而易舉的一件事,何樂而不為呢?
與人交往,麵子很重要,這一點毋庸置疑。既然麵子這麼重要,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自己在這上麵花些心思,對人際關係的經營會有很大幫助呢?
比如說,公司開會,老總不小心叫錯了員工的名字,被叫錯名字的員工如果當麵糾正,老總就會下不來台。在其他員工無所作為,看笑話的時候,如果你能挺身而出為老板圓場,幫老板找回麵子,那以後定然會被老板另眼相看。
一位對麵子有研究的人說:“維護領導麵子,得領導器重;維護同事麵子,得同事幫助;維護朋友麵子,得朋友友情;維護愛人麵子,得愛人真心。維護別人麵子,不僅僅代表你不想讓他喪失尊嚴,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你對他與自己這段關係的重視,這是最重要的。”仔細品味這句話,如果你能悟透其中真諦,就是掌握了人際交往的一大要訣。
◎“如果你能明白,跟中國人打交道隻是‘麵子’問題——給別人‘麵子’、別人給你‘麵子’、挽回‘麵子’以及不要讓別人丟‘麵子’——懂得了這些,你就不必擔心其他事情了。”
◎維護別人麵子,不僅僅代表你不想讓他喪失尊嚴,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你對他與自己這段關係的重視,這是最重要的。
“口是心非”是中國人的特點
每個民族都有他的語言特點。英美人喜歡直來直去,嘴上說的就是心裏想表達的,很容易聽懂。中國人講究婉轉,不喜歡直來直去,往往“口是心非”,說出的話總會有言外之意,話外之音。要想知道說話人究竟是什麼意思,需要聽話的人動一番腦筋,用心揣摩、用心領會,才能聽明白。
比如,最常見的事情,家裏來了不速之客,時間已經很晚了,主人心裏盼著客人早點離開,但是嘴上卻說:“時間還不算太晚,再聊一會兒吧。”如果客人識趣,就會知道主人已經有送客的意思了,應該馬上離開。再比如,中國人招待客人,本來是精心準備了一桌子佳肴,卻對客人說:“家常便飯,湊合吃點吧。”
不要以為這種為人處世方式很虛偽,這其實是一種生存藝術。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是拒絕別人的話,直話直說固然痛快,但往往容易傷人麵子,造成尷尬的局麵,尤其是中國人打從古代開始就非常懂得自保的藝術,知道傷人就是傷己的道理,所以,即使有些時候心裏明明不是這麼想的,卻往往這麼說。假如是表現自己,說得太直白了,又顯得太過不謙虛,怕招人反感。這就是中國人為什麼嘴上說的和心裏想的往往不太一樣的道理。
在古代,中國人就非常懂得說話的藝術,尤其是臣子規諫君主,最講究含蓄,要讓君主聽到自己的話外之音,主動改正。如果大膽直接,不僅會惹惱君主,還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楚莊王十分愛馬,他的馬住在豪華的廳堂裏,身上披著美麗的錦緞,晚上睡在非常考究的床上。它們吃的是富有營養的棗肉,伺候那些馬的人數竟是馬的3倍。這些馬養尊處優,又不出去運動,因此其中有一匹馬因為長得太肥而死去了。
這一下可真讓莊王傷心極了。他要為這匹馬舉行隆重的葬禮。一是命令全體大臣向死馬致哀,二是用高級的棺槨以安葬大夫的標準來葬馬。大臣們紛紛勸阻莊王不要這麼做。可是楚莊王充耳不聞,並生氣地下令說:“誰要是再敢來勸阻我葬馬,一律斬首不饒。”
一個叫優孟的人聽說這件事後,徑直闖進宮去,一路傷心大哭,痛不欲生。楚莊王驚問其故,優孟回答說:“大王心愛的馬死了,怎能不讓人傷心呢?那可是大王最鍾愛的馬呀,又怎能隻用大夫的葬禮來辦理馬的喪事呢?這實在太輕視了。應該用最高的國君的葬禮才對啊。”楚莊王問道:“那你認為應怎樣安排呢?”優孟接著說:“依我看,應該用美玉做馬的棺材,再調動大批軍隊,發動全城百姓,為馬建造高貴華麗的墳墓。到出喪那天,要讓齊國、趙國的使節在前麵開路;讓韓國、魏國的使節護送靈柩。然後,還要追封死去的馬為萬戶侯,為它建造祠廟,讓馬的靈魂長年接受封地百姓的供奉。這樣才能讓天下所有人知道,原來大王是愛馬勝過愛一切的。”
優孟句句話都順著楚莊王的意思去說,將對馬的優待推到了極致。莊王終於聽懂了優孟的言外之意:愛馬勝過愛百姓是危險的。他自責道:“哎呀!我怎麼竟然錯到這種地步!”馬上取消了對馬的葬禮。
優孟的話表達的是一種反意,通過表麵的順從,起到誇大諷刺的效果,引起人的反思,這種表達方式也是“口是心非”的一種表現。
不管是為了保護自己還是為了表現自己,中國人說話的含蓄勁兒已經滲透到骨子裏了。大多數人在與人交往時自然而然習慣於這種“口是心非”的表達。所以,如果你想在中國這個大環境中活得舒心,活得明白,就要了解這種說話習慣,懂得中國人的心理,同時也要善用這種方式與人交往。
比如說,經過你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別人誇獎你時,本來心裏樂開了花,覺得對方的讚譽毫不過分,你也要謙虛地說:“您過獎了,這麼點成績沒什麼的。”在表彰會上,明明心裏不覺得和上司領導有關係,也要說在上級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同事們的大力幫助下,才有今天的成績。這番“口是心非”的話一出口,結局肯定皆大歡喜。相反,如果你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公之於眾,那麼你的人際關係局麵可想而知將是多麼糟糕。
◎中國人講究婉轉,不喜歡直來直去,往往“口是心非”,說出的話總會有言外之意,話外之音。要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意思,需要聽話的人動一番腦筋,用心揣摩、用心領會,才能聽明白。
◎與人交談,一句簡單的話語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意思,這需要我們聯係具體語境去理解。
當他不發表意見時,說明他真的有意見
中國人一般不願直截了當表達自己的意見,尤其是反對的意見。那樣一來會得罪人,二來也是為了留下轉還的餘地,以免堵了自己的退路。所以,即使他心裏不讚成、不滿意,嘴上也不會明說出來,或者是沉默或者說上一句“我沒意見”。所以,與人交往時,特別是當你征求別人意見時,如果對方不發表意見,千萬不要誤以為對方沒看法,而是要留心他說話的語氣及說這句話時的表情。如果他是讚成的,表情必然是真摯的,語氣也是積極的。相反,如果他麵無表情,語氣也是硬邦邦的,則說明他意見很大,隻是礙於麵子或者其他原因不願意說出來罷了。
比如說,公司組織郊遊,你作為活動的組織者提出了郊遊方案,當你宣布郊遊地點時,如果大家的反響並不熱烈,就算人人都不提出反對意見,你也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大家對你的提議並不感興趣。此時,如果你不想開罪眾人,或者說,如果你希望獲得眾人的好感,你就要改變你的提議,轉而征求大家的意見。
能力很重要,但是能力之外,人際技巧也很重要,若想圓滿解決問題,在能力之外,你要善於洞察人心。不懂得迎合人意,往往會給你的前路帶來阻礙。
李強是某企業職員。有一次,老板叫他過去談話。開始,老板肯定了他的工作能力,對他做出的業績讚賞有加,說憑他的能力還可以擔當更重要的職責。接下來,老板問他,現在行業不景氣,公司利潤持續下滑,假如他是人力資源部主管的話,會不會裁員。李強愣了一下,但是還是憑著自己的感受說不會裁員,因為公司員工都是和老板一路拚殺過來的。老板聽了他的話臉色很難看,但還是說了句“很好,你很重情義”。李強還以為老板真的是在讚賞自己,然而事後李強才知道,老板有意將他升為部門主管,但是他的回答很令老板失望。當時企業現狀確實需要裁員,李強不是從企業發展看問題,僅憑個人情感說話,不懂得揣摩老板的心思,與老板的真實想法背道而馳,結果失去了晉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