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一 章(1 / 3)

第 十一 章

80後媽媽解密男孩的青春世界

青春是美麗的,可是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也是最讓人頭疼的,尤其是男孩,所有的媽媽對此都有同感。因為進入青春期的男孩們有好多困惑,而麵對這些變化,媽媽們往往無所適從。所以,在培養青春期的兒子時,媽媽要走進他們的青春世界,幫助他們解開青春的謎團和困惑。

077

男孩的青春世界不容忽視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必須走過的門檻,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也是父母最關心的。可是對於步入青春期孩子的變化,父母往往無所適從。有鑒於此,父母應該以正確的心態,走進孩子的青春世界,幫助孩子並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們的青春期。

劉先生有一個正在上高二的侄子,今年17歲。他在小學、初中時期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深受父母和老師的喜愛。去年升入一所重點高中後,因班上高手雲集,競爭激烈,自感心理壓力很大,經常出現頭痛、失眠、焦慮、煩躁的症狀,且易與同學發生衝突,回到家裏也常常發脾氣,甚至摔東西、罵人,對父母態度很凶,輕則頂撞訓斥,重則施以暴力,揚言不讀書了,要去出家當和尚。他的父母為此感到憂心如焚,和劉先生一起商討要怎樣做,才能使他走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於是,劉先生便和他的父母進行分析:從初中到高中,從優秀學生到厭倦學習,這個孩子之所以出現了如此強烈的反差,主要還是因為心理上的不適應和學習競爭壓力大所造成的。

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後,劉先生告訴他們,回去後,既不要強迫孩子學習,也不要和孩子發生衝撞,相反,而是要幫助他化解壓力,使他明白,搞好學習並不一定就是要拿到多好的名次,最重要的是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隻有這樣才能使他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在生活中得到滿足。

此後沒多久,劉先生的侄子在他父母的諄諄教導下,很快恢複了對學習的興趣,成績也一躍而上,自卑感也自然而然地消除了。

由此可見,如果父母能走進孩子的青春期,好好地同孩子進行交流,幫助孩子解決在青春期中遇到的矛盾與困惑,那麼孩子就會很順利地走過青春期。

據心理學家研究,青春期心理危機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過渡時期的心理適應困難。因為這一時期是人生中最具有特殊性的時期,是人生中的一大轉折點,孩子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已漸趨成熟,但尚未完善,內分泌係統功能也尚未穩定,故常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或打擊而產生許多苦惱。

這種苦惱若不能及時得到解脫,就會誘發心理危機。所以,父母要在家庭教育中采取科學有效的辦法,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問題的本質,正確誘導和發揮孩子的獨立自主性,教育孩子積極適應新的學習環境,避免和剔除社會不良因素對孩子的影響,則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完全可以順利度過這段“心理斷乳”期,健康地進入成熟期。

要走進男孩的青春世界,家長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 不要把青春期的孩子當作小孩子看

麵對孩子在青春期所產生的變化,家長應改變觀念,不能再把處於青春期的少年當做小孩子來看,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孩子渴望在家庭中扮演獨立的一員的角色,想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反對父母的包辦代替。此時的孩子常常把反抗和不服從作為爭取改善與成人不平等地位的手段。

做父母的如果不能正確對待孩子這種獨立性的需求,孩子的這種反抗情緒和反抗行為就會逐漸演變成逆反性格,對孩子的發展帶來困難。相反,如果家長珍視孩子這種渴望獨立自主的心理傾向,實事求是地支持他們的願望、想法,鼓勵孩子獨立自主地處理自己的事務,適當地創造有益於培養孩子獨立自主性和獨立活動能力的環境,促進孩子的自我感、獨立性沿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2. 注意孩子閉鎖性與合群性的矛盾

青春期孩子多是對父母閉鎖,對外合群。可以說,他們的人際關係有其自身的特點:同學間的相互關係逐漸多樣化,勝過師生和與父母的關係;少年的

式上依然很嚴格,內心深處開始模糊地對異性產生好感。

3. 注意青春期孩子的諸多心理矛盾

青春期孩子心理的諸多矛盾,不是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所能解決的,若不能得到幫助和引導,隻能依據自己的主觀想象或本能盲目地尋求一些途徑來消除一些不良的情緒和心理矛盾,必然收不到好的效果。他們需要家長的幫助、理解和肯定。當我們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後,就不要和青春期孩子較勁,要關注他們,引導他們走過心靈的疾風暴雨期。

4. 注意孩子性心理發展和心理上準備不足的矛盾

青春期是摔不起跟頭的,哪怕一丁點的偏差,很小的傷害,都會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深刻的痛,並可能左右以後的人生。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變化最為迅速而明顯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男孩從身

體、外貌、行為模式、自我意識、交往與情緒特點、人生觀等,都脫離了兒

童的特征而逐漸成熟起來,更為接近成人。家長要慎重對待青春期的男孩。

078

尊重孩子的青春隱私

對於青春期的每個孩子來說,他們心中都會有一些不願告人的小秘密。那是他們的心靈向往所,青春萌動處,難忘相思樹,怪誕夢幻堂……所有的一切都在他們的日記中流露出來。作為家長,麵對這些稚嫩的隱私時,總想“窺視”一二。

一次,盧勤去西安市永寧小學與孩子談心。一個四年級的男孩問她:“媽媽偷看我的日記對不對?”

盧勤問他:“你怎麼知道媽媽偷看你的日記了?”

男孩說:“我就知道媽媽老偷看我的日記,可我一直沒有證據。”接著他講了這樣一件事情:

一天,他寫了一篇日記:“媽媽,今天早上我看到你有白頭發了,你這是為我累的呀!媽媽,你一定要愛護自己呀!為了表達我對你的愛,我把你的白頭發珍藏在日記本裏。”

當天晚上,媽媽又去“偷看”兒子的日記,非常感動。看到最後一句“我把你的白頭發珍藏在日記本裏”,她找了半天沒看到白頭發,以為是自己弄丟了,就從頭上拔了一根白發,夾在兒子的日記本裏。

第二天,兒子打開日記本,看到了白頭發,就對媽媽說:“媽,你又偷看我的日記了!”

媽媽說:“我沒看,那根白頭發不是好好的在裏麵夾著嗎?”

兒子笑了:“我根本就沒擱白頭發,那根白發是你擱的。”

不僅在盧勤的眼裏,而且在大家的眼裏,這個男孩子的確很可愛,他的媽媽更可愛。但是,這些“可愛”的媽媽一旦成為青春期孩子的媽媽,就變成了“可恨”的媽媽了。從中我們也看出,孩子是不樂意讓家長看他們的日記的。

家長要理性地對待青春期孩子的隱私,並要理解孩子。要知道,隱私是孩子長大的一個重要標誌,如果家長不能很好地尊重孩子的隱私,那麼就會發生嚴重的親子關係衝突。

15歲的歐飛是一名初三學生,他在自己房間的書桌抽屜上加了鎖。一天,母親收拾房間時發現兒子忘記了鎖抽屜,不由得拉開抽屜來看,這一看使她吃了一驚。裏麵有不少信件和賀卡,還有兒子的日記本。

據母親判斷,大部分信件和賀卡是出自女孩子之手,兒子的日記中也描述了一些女孩子的情況,而且兒子還把班上的女生進行“排隊”,他在日記中寫道:“有10名女生有一些長處值得我學習……前三名有可能成為我未來的戀愛候選人。”難道兒子在早戀?這位母親立即緊張起來,她顧不得與丈夫商量,就馬上配了一把兒子抽屜的鑰匙。

幾天以後,這位母親“偷”出了兒子抽屜中的日記和信件,來見心理醫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關注異性很正常,他的日記和信件都說明,他並沒有與女孩早戀,隻是正常的愛慕心理,無可非議,而且也沒有影響學習呀!如果您兒子沒有發現您開過她的抽屜,就悄悄把他的東西放回去;若是被他覺察了,就要爭取主動,向他承認錯誤,這樣可以消除誤解。”心理醫生及時避免了一場母子關係破裂的悲劇。

如果那位家長沒有按心理醫生的建議去正確處理偷看孩子日記、信件的事,那麼母子倆的關係多少都會受到影響,真有可能導致母子關係的破裂。

為人父母者應該自省:如果孩子信任你,一定會把心中的秘密告訴你;若是兩代人之間真的存在所謂的代溝,孩子當然就會形成自我保護的心理防禦機製,必然要設法保護自己的隱私。如果孩子視父母為可信任、可親近的大朋友,也一定會適時地向父母說出自己內心最隱秘的事情。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隱私,因為尊重孩子是一條重要的教育原則,而不硬闖學生的隱私禁地就是尊重孩子的重要表現。如果家長謹慎從事,以個別談話的方式維護他們的人格和尊嚴,這樣,既保護和尊重了孩子的隱私權,又取得了他們對家長的無比信賴。

對於孩子青春期的那些秘密,家長不應去偷看他們的日記、周記,或對稍顯親密的異性交往不問青紅皂白地橫加幹涉,動輒冠以早戀的帽子,這樣極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同時拉開家長和孩子的心理距離。

麵對不良隱私,家長絕對不能放任自流,不問不管,應以嚴肅而誠懇

的態度去說服、規勸,分析可能帶來的後果,進行富有成效的開導。同時

依然如故地愛護撫慰孩子,真誠相待,鼓勵他們自我分析,自我鑒別,讓

不良的“隱私”在平緩中慢慢消失。

079

時時傾聽孩子的青春煩惱

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會有變化,對於孩子的這些變化,家長應該加以關注。

處於青春期的男孩,開始以一種新奇的目光注意異性,開始注意打扮自己,開始在乎自己在異性麵前的形象,開始在乎異性的感受,也開始了想入非非。他們逐漸變成了一個小大人,開始自傲,自我欣賞,再加上身體急劇變化的不適應,他們也就變得越來越不聽父母的話、老師的話了。

這個時期,如果家長不及時和孩子交流、溝通,孩子是不敢向家長傾訴的,於是他們就有了自己的秘密,也就有了孤獨感。

有一個男孩子,以前特別開朗,上了初中後,整個人都變了。暑假裏特別熱衷於外出向同學借書,在家裏時整天沉默不語、精神恍惚,除了吃飯就是躲在房間裏看書。

這個孩子的母親覺得孩子有點怪異,一天趁著兒子不在家時,她偷偷地從他抽屜裏找到一本人體結構的書和一些不健康的書,最令她難堪的是,床底下竟還有忘了扔的衛生紙團。

這位家長感覺自己簡直像被驚雷轟擊了一樣,不知如何是好。

對於這些情況,做父母的千萬不要覺得如臨大敵,也不要采取回避的態度,而是要和孩子多交流溝通。當孩子把心裏的煩惱傾吐出來的時候,他們會輕鬆無比。

青春期的孩子性意識開始覺醒,他們的好奇心特別強烈,渴望了解性的有關知識。父母應有意識、有目的地看一些青春期生理衛生教育的書,然後適時、適度、適當地與孩子私底下進行交流,也可以談一些自己身體狀況發展的情況,幫助孩子了解身體結構、生理衛生、心理需求,並引導他正視自己,有些想法是正常的,要會克製和疏導自我,使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性心理知識教育與心理發育同步進行。

一位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誰要是讓他不滿意,他就會暴跳如雷,有時候甚至會摔東西。那時候,父母對他這一瞬間的改變感到很驚訝。後來,他變得很不愛與人溝通,自己有什麼事都擱在心裏,要麼就是寫在日記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