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章(1 / 3)

第 一 章

80後媽媽培養優秀兒子

對於一個男孩,他是否能成才,關鍵要看後天對他的培養。因為男孩的成長,就像從一粒種子萌芽後不斷成長的小樹,如果媽媽能好好地澆灌他,給他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給他最好的養料,並不斷地去扶正他,那麼將來他就會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001

重要的是環境

有句成語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就是說什麼樣的環境,孕育什麼樣的事物。換言之,就是什麼樣的家庭,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因為“家庭是製造人類性格的工廠”。因此,在培養男孩的時候,父母首先要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一個路人發現路旁有一堆泥土散發出芬芳的香氣,他就把這堆泥土帶回了家,一時之間,他家竟香氣滿室。路人好奇而驚訝地問這堆泥土:“你是從大城市來的珍寶呢,還是一種稀有的香料,或是價格昂貴的材料?”泥土說:“都不是,我隻是一堆普通的泥土而已。”

路人又問:“那麼你身上濃鬱的香味從哪兒來的?”

泥土答道:“我隻是曾在玫瑰園和玫瑰相處了很長一段時間。”

而今許多的家庭,不懂得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從而影響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據國內最新資料表明,我國孩子心理不健康問題的發生,其多數與家庭環境不良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對於孩子來說,家庭矛盾及父母離異是其產生焦慮或抑鬱的主要根源。

小明來自一個不和諧的家庭。一次考試,小明的成績大幅下降。回到家後,小明的父母先是把小明指責一番,接著又互相指責起來:

“都怪你,整天不著家,也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孩子才會考這麼差。”

“孩子考不好怪我?我看是被你整天嘮叨的沒考好才對?”

“怪你!”

“怪你!”

……

最後,父母陷入了冷戰,將近一個星期誰都沒理誰。

小明每天生活在這種冷冰冰的氛圍中,逐漸懷疑一切人和一切美好的東西。他的性格也開始變得孤僻……

由此可見,不和諧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複雜的、重大的,它使孩子無法建立起對感情的信任和對愛的需求。如果一個男孩在小的時候就深陷矛盾重重的關係中,從小就對感情持懷疑態度,那麼,他對愛的需求永遠都不會得到滿足;如果孩子從小就沒有見過美好、寬容的感情,他往往也不會用正常的心態與人相處。

和諧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溫室,良好的夫妻關係則是營造和諧家庭的關鍵因素,而同時父母的言談舉止則是孩子仿效的榜樣。因此,夫妻和諧相處,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賈先生很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為了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他和妻子達成協議,在家和諧相處,絕不爭吵一句。

為了讓孩子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賈先生戒煙、戒酒、戒麻將,以身作則告訴孩子不要沾染不良的習慣。

為了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文化學習氛圍,賈先生訂了幾種雜誌報紙,買來了一大堆名人傳記和教育專著,還將全部業餘時間用來讀書。

平日休息的時候,賈先生總是喜歡坐下來和兒子談心、聊天,從不給他太大的學習壓力,妻子往往在這個時候也會陪在丈夫兒子身邊,一家可謂其樂融融。

成長在這種家庭環境中的孩子,就像沐浴在春風裏的小花,就像滋潤在雨露中的小草。可以這樣說,生活在這種家庭中的孩子,成長不好、學習不好都難。因此,日後賈先生的兒子順利考入了理想的大學,也是理所當然的。

由此可見,父母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

常重要的。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因此,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父母要身體力行,做孩子的榜樣。

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幾點去做:

1. 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

良好的家庭人際環境就是為孩子營造愛的氣氛,其核心是對孩子人格的尊重與關愛。父母要注意家庭用語,和諧相處;管教孩子要采用民主型的教養方式,要相互理解、多溝通,多和孩子一起玩,一起探討問題等,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2. 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盡量讓房間寬敞,給孩子留下盡可能多一點的活動空間。家庭空間的狹窄局促,會導致孩子心理上的壓抑感,而花哨雜亂的擺設還會引起孩子心情浮躁,並進而影響其性格的發展。

3. 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家裏要擺放一些文化物品,如圖書、雜誌等,使孩子從小受到文化的熏陶與啟迪。父母要不斷地學習,自覺地學習,用努力鑽研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和感染孩子。

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那麼,我們給孩子營造一個天堂,孩子就是天堂裏的快樂之星;給孩子鑄就一片飛翔的藍天,孩子就是盡情翱翔的蒼鷹。

002

教出不偏科的孩子

當今的家長在麵對孩子的成長問題時,總有這樣一個困惑——是要孩子的能力全麵,還是要孩子的“個性獨特”。這主要表現為:有的孩子每一科學得都非常棒,可謂“全麵發展”;有的孩子則嚴重偏科,可謂“個性獨特”。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予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就是說,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是“個性獨特”的孩子,而這個“個性獨特”是因勢利導發展而來的,是建立在全麵發展的基礎上的。

但是當今許多家長在培養孩子學習的時候,卻忽略了這一點,他們沒有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有的家長則以自己的喜好影響了孩子的學習習慣。

小剛上小學的時候,每一科都非常優秀,可是到初中後,一下迷戀上了物理、數學,於是他將學習精力幾乎都投到了物理和數學上,一個學期下來,他的文科成績大幅下降。他的父母知道這些情況後,也沒有太在意,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天生的物理神童,從而致使小剛因為偏科而沒有考上重點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