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的青橋鎮和往年的四月份沒有什麼不同。午後的街道上隻有稀稀落落的幾個賣水果的小攤子。也沒什麼顧客行人在街上。不到三米的道路倆旁是小店鋪,店鋪樓上便是住戶自家家了。
這是一條不繁華熱鬧的街道。雖取名新街,不過是比照著不遠處的老街取得名字而已。老街就在新街後麵,老街就是幾條被一些老房子分的歪七扭八的巷子,房子是老房子,馬頭牆,老磚頭,爬滿青苔,還有一些甚至塌了。巷子也是老巷子,聽說地上黑黢黢,光溜溜鋪地的石頭是百年前這裏的住戶集資鋪設的。那時候的老街車水馬龍,行人出行都是摩肩接踵。堪比現實版清明上河圖。老房子周圍是一條小河,小河中間段有一座拱形石橋。青橋小鎮由此得名。有傳言是晚清某位建築大家設計的,可能時間太久,誰也說不出是哪位建築大師了。不過這橋的確不是如今的豆腐渣工程。經曆了時間這把毫不留情的殺豬刀霍霍之後,這座小橋依然堅強的屹立不倒,在幾幾年的暴雨洪水衝刷下,紋絲未動。現在的小橋還在發揮發熱。來往的行人不願繞路的還都從這走。不過,橋下的小河已經不流動了,河水渾濁不堪,還有垃圾在上麵漂。漸漸老街也蕭條沒落了。由於當地政府有規定,這些老房子要保留下來,而人們對現代化的需求老房子已不能滿足,於是街上的住戶大都搬到新街住了。隻有很少的老人念舊還在老街住著。
新街上住戶不少,許多是附近一些村莊的人搬來住的。新街大體南北走向,全長約有50多米,分為街頭街尾。街上的小店鋪不少,街中間位置有一不小的菜市場。也就每天早上的時間段街上人多些。大約每倆三家店鋪前就有一棵樹。有白玉蘭,有桃樹,有梅花樹桂花樹各種各樣。街上住戶都很和善樸實,鄰裏之間相處很融洽。總的來說,青橋鎮是一個非常適宜生活的好地方。
青橋鎮上還有一個青橋小學,名聲不錯。位於老街不遠處。附近的住戶以及幾個村莊的孩子幾乎都在這讀書。
秦天小姑娘家住家新街街尾,媽媽徐小娥開了一個小超市,賣一些餅幹瓜子堅果之類的零食。爸爸秦有為青橋小學的老師。秦天小姑娘就讀於四年級。是個胖胖的可愛的小姑娘。有時會犯些小錯,被爸媽懲罰。但相對於她家隔壁那個娃。她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小天使。
秦天家隔壁住著她老爸的好朋友牧榮,老媽的好閨蜜徐月夫婦。對了,還有他們的兒子牧風,這可是新街上的名人。街頭巷尾的幾乎沒幾家不知道他的。
牧叔是爸爸從小到大的朋友,倆人父母關係本來就好,到他們這一輩兄弟姐妹更少了,所以他們之間處的跟兄弟差不多。媽媽和徐姨是一個村莊的,後來倆個嫁的更近了,沒事湊就在一起掛拉呱啦不停。不過他們的兒子女兒關係似乎就沒那麼融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