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特色文博 精彩紛呈(1 / 1)

【本刊訊】2010年5月14日—17日,第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並獲得圓滿成功,成交額超過計劃交易額,首超千億。

截止5月17日18時,本屆文博會總成交額1088.56億元,比上屆增加207.87億元,增幅達23.6%。

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京生在會上向媒體介紹第六屆文博會的成果和特點。王京生表示,本屆文博會得到了中央領導同誌的高度重視,各部門各承辦單位上下協力,各司其職,積極配合,從而保證文博會的高效運轉,最終獲得成功。

規模空前:首次實現“滿堂紅”

文博會主展館10.5萬平米,1797家政府組團、企業和機構參展文博會,增加29家,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港澳台地區全部參展,首次實現滿堂紅。港澳台參展規模進一步突破,台灣展館麵積7500平米是上一屆的四倍。

參展的產品達到10萬個品種,比上一屆增長20%;分會場規模由第五屆的30家增長為35家。同時,國家級、重量級活動明顯增加。據統計,第六屆文博會總活動409項,列為重要活動的22項。其中中國新媒體影視動漫節、中國數字出版高峰論壇是本屆文博會剛剛舉辦的配套論壇,產生了積極影響。

成交活躍:對外出口持續攀升

截至昨天下午6時,本屆文博會總成交額1088.56億元,比上屆增加207.87億元,增幅達23.6%。合同成交額351.03億元,占總成交額的32.16%,比上屆增加了一倍多。文化產品出口交易額114.06億元,增長30.12%,在推動出口交易方麵取得實在效果。

此外,中西部交易額293.57億元,比上一屆增長55.82%,在服務中西部文化產業方麵獲得可喜進步。同時,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合同交易59.29億元。

專業提升:創意產業得到增長

在第六屆文博會中,八大產業(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提出的)展示內容更加突出。文化產業核心層成交額393.46億,八大文化產業項目成交257.64億元,核心層內容當中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成交13.90億,廣播電影服務業是40.52億,文化藝術服務是339.04億。

在八大重點文化產業成交情況中,文化創意業成交額109.86億元排在前幾位,相關負責人強調:創意是文化產業的核心,創意產業增長,表明文博會在創意行業發展方麵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其中包括數字內容和動漫產業成交額76.89億元,體現深圳在數字內容方麵、新型領域方麵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國際化加強:國際性展會地位得到進一步確定

第六屆文博會在國際化方麵做了積極努力,出口交易、海外專業觀眾和采購商都有了全麵提升,出口交易112.56億,增長28.41%,受邀海外采購商達到10680人,來自包括美國、法國、日本、加拿大等86個國家和地區,比上一屆增加了30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輪值貿促會主辦此屆文博會,貿促會發揮駐海外代表處等資源,邀請海外專業買家對促進文博會國際采購起到很大作用。埃及電視台采購機頂盒項目24億,日本動漫聯盟技術合作項目3000萬,通過貿促會達成的出口交易額達到89.72億元,貿促會做輪值主辦部委今年在推動海外采購方麵有著非常可喜的進步,形成了積極成效。

特色凸顯:文化+科技、文化+旅遊

文化+科技、文化+旅遊特色進一步凸顯,不斷形成新的增長點,科技型文化產業成交額已經達到403.16億,增長61.52%。

在本屆文博會中,文化加科技發展模式特色更加鮮明,並得到業界充分肯定。另一方麵,本屆文博會在文化加旅遊特色方麵進行了探索,效果初步顯現。文化加旅遊相結合產業成交額104.42億,合同成交43億。由此可見,文化加科技、文化加旅遊的發展模式和發展特色已經逐步得到業界肯定。

影響增大:報道力度前所未有

中央媒體、廣東省、深圳市及境外媒體共超過1500名記者參加重要版麵、重要時段集中報道。中央電視台派出三個采訪小組同時深入采訪報道文博會,香港商報、中通社、鳳凰衛視、大公報都開辟專版報道,人民網、光明網、新華網、中國經濟網、騰訊網、南方網等都開辟了專題報道。

此外,第六屆文博會人氣興旺,參加觀眾達367.49萬人次,其中專業觀眾39.01萬人次,比上一屆增加1.82萬人次;境外觀眾8.493萬人次,極大地擴大了文博會的影響。

(編 輯:廖群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