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巽風是寧王一力舉薦的,在眾人眼中其和寧王的關係不言而喻。所以秦橫是蔣巽風派出來的代表,自然也就代表著蔣巽風的利益和其背後寧王的利益。將寧王的勢力從刺殺的列表中剔除掉也算是情理之中。
將寧王的人劃掉之後,他們發現範圍一下子縮小了一半,隻剩下了十一人。司空齊似乎陷入了深思,平時不怎麼注意,單獨將一件事情拎出來看的時候才發現,其實寧王在這三王比肩的環境下,看似是弱勢,實則也並非弱到哪裏去,相反,憑借傅鱗的威望,其在軍中的名聲還將成為其一大助力。
秦橫接著說道:“刑部的人也可以去掉,刑部雖然也有武職,但刑部大部分都屬於靖王的勢力,原先靖王便兼任過刑部侍郎的職務。靖王常年在西南邊境抗擊爪哇國的入侵,雖說其也是野心勃勃,但刺殺陛下這種事,對他來說百害而無一利,隻要他不是傻子,斷然不會做這種蠢事。”
秦橫的寥寥數語,司空齊和林途便發現了他說這些話的重點。排除掉寧王和靖王,那還有誰最有可能做這種刺殺九五之尊的事情呢?或者說,誰將會獲得最大的利益。無疑是同樣有著皇室血脈,地位尊崇無比,又能受到大部分官僚的擁戴,擁有名正言順在群龍無首時接任皇位的——明王。
秦橫雖然沒有明說這地鬼組織和明王有關係,但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林途和司空齊都是聰明人,哪還會聽不出其話裏的意思。
其實如果不是秦橫今天出現,告訴他們地鬼組織的事情,或許這絕對稱得上是一次經典的篡位案例了。皇帝陛下年僅七歲,若說大臣對他有多少敬重之意絕對是談不上的,多半是對皇室的盡忠。明王這些年來不斷籠絡人心,朝堂之上,可以說七成的大小官員受過其恩惠。即便是那些發誓效忠陛下的人中,也或多或少的和明王存在著些許關聯。
小事上他們不會站隊,保持對明王的中立或許是他們最好的態度。一旦大勢所趨,他們絕對不會介意從中分一杯羹,撈上一些好處的。
真像蔣巽風信上所說的,明王手中雖然沒有兵權,但他有皇城的四千禁衛軍。如果小皇帝身死,八千禁衛軍往平原上一圍。那些即便是原本態度曖昧的官員,相信也一定能看清眼下的局勢,恐怕會比那些自詡是明王勢力的人更快倒戈。
皇城的禁衛軍總共由兩人統領,明王是其中之一,另一人便是林途。在寧王回城之後本應該重新交割,將兵權分配三人平均輪換。但因為正好要進行祈天大典,此事便就耽擱了下來。
蔣巽風來找林途的最大原因也就是為了防止最壞的一種可能,就是明王強行發起兵變的話,林途手上的四千禁衛軍將是他們最大的依仗。
秦橫見兩人都各懷心思,他繼續說道:“林指揮使,想必你現在也應該清楚,先生為什麼讓我務必來找到你了,想來就是為了阻止那最壞的一種結局發生。但自然我們都不希望會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