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謝幕海天間(2 / 2)

此時,幾步之外候診大廳的電視上,正播放著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成功起降的鏡頭……

此情綿綿

羅陽離世,可他的媽媽卻在苦苦等著兒子回家。

母子情深,以往每次羅陽看罷媽媽下樓後,媽媽都要佇立在五樓的窗口前向兒子揮手,目送兒子遠去,羅陽也會回頭看看媽媽的身影,然後揮手告別。“回頭凝望、揮手告別”,住在這個幹休所的人們全都記住了母子倆的這個經典姿勢。

有時,羅陽經過媽媽的住所,實在太忙,千金一刻,他顧不上上樓,就在樓下給媽媽打個電話,然後媽媽就開了窗戶,母子倆一個在樓上,一個在樓下,揮揮手,凝視著,千言萬語,盡在這揮手之間。有一次,羅陽到了樓下,給媽媽打了個電話,但遲遲不見窗戶打開,羅陽的心猛地一沉:媽媽不會有什麼事吧?他正要奔上樓去,窗戶開了,媽媽出現了,微微笑著,揮動著手,羅陽這才舒坦地放下了心……

2012年11月25日,羅陽的媽媽一大早起床,就有點沉不住氣了,她幾次拿起電話,想和兒子說點什麼,但她想了想,又放下了話筒。她知道,如此重大的任務剛剛結束,不可以隨便打攪兒子。她給兒媳和女兒打電話,電話都沒有接通,這讓老人有點心慌。她不知道此時羅陽的妻子和姐姐已經在護送羅陽回家的靈車上;她不知道單位已經派人到兒子家裏布置靈堂;她不知道就在這個時候,兒子已經在回家的路上……

晚上9點,羅陽的靈車從大連趕回沈陽,車上的人不約而同地說:“先讓羅總回家看媽媽!”靈車圍繞著那條熟悉的小街緩緩行駛,相信羅陽看見媽媽在樓上向他揮手了!這一夜,千百個沈飛人開著自己的車來到試機跑道,一齊打開汽車大燈,照亮羅陽回家的路……

本色似金

羅陽去世後,到他家吊唁的人絡繹不絕。走進他簡樸的家,像是走近一張褪了色的老照片:老式的裝修,陳舊的家具;客廳裏的六盞燈,有三盞是不亮的;一張老舊的桌子,一碰就“嘎吱嘎吱”作響。人們不由得感慨:一個國有大型企業的老總,怎麼住這樣的房子?為什麼不重新裝修一下?

這間房子,是羅陽在航空工業沈陽所工作的時候搬進去的,一個普通小區裏的一個普通單元,他一住就是十幾年。調到航空工業沈飛工作以後,公司考慮到他上班遠,不方便,三次研究調整他的住房,都被他拒絕了。他說:“我們家人口少,現在的房子已經足夠住了,不必再考慮我的住房問題。”

妻子多次對羅陽說:“咱們不要新房子,但把這個老房子重新裝修一下總可以吧?”

“可以啊,等過一陣兒我有時間就裝修。”羅陽這樣答應了好多次,可如今斯人已去,屋子依舊。

羅陽是大型軍工企業的老總,對自己要求分外嚴格。秘書至今記得,羅陽的辦公桌上,經常放一摞兒已經單麵打印過的廢紙,他正是用這些廢紙的另一麵,起草所有文件和各種材料。

2012年11月25日深夜,羅陽猝然離世的當天晚上,沈飛辦公室副主任翻遍電腦裏的羅陽照片,這位辦事沉穩的老主任,不禁掩麵失聲痛哭:“一個大型軍工企業的老總,找一張標準照有這麼難嗎?”

真的就這麼難,羅陽生性低調,別說標準照,偌大一個沈飛公司幾乎找不到他的采訪影像,隻有他在生產現場的一些鏡頭。上級領導來視察,他讓技術主管介紹工作,自己跟在一旁;集團公司領導合影時,羅陽總是往旁邊站,秘書提醒他應該往中間靠,他卻說:“這種事情,站在哪裏還不都是一樣?”秘書多次讓他補拍標準照,他總是嘴上答應,從未行動。

很多人認識羅陽,是從他的遺照開始的,謙遜的笑容裏帶著一絲憨厚,可誰又能知道,這樣一張遺照,竟是連夜從一張慶典合影裏摳圖做出來的……

(發稿編輯:姚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