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故事
有個男生剛上大學,他家庭條件不好,所以特別節省,吃飯常常隻打半份菜,每天在食堂的消費不超過6元錢。就這樣過了一陣子,有一天,他突然收到校園一卡通管理中心發來的郵件,讓他去領取生活補助,一共360元。
男生蒙了,心想:自己從未跟別人說起過家庭情況,學校怎麼會給自己發補助呢?於是他來到管理中心,詢問工作人員是不是搞錯了,工作人員卻說:“不可能搞錯。”男生不解:“可我從沒申請過補助呀!”
工作人員解釋道:“學校會監測學生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費情況,如果有人每個月的消費低於200元,就會自動給他打生活補助。”
男生驚訝的同時十分感動。一個家庭條件很好的同學聽說了這件事,出於好奇,也想試一試。接下來的一個月,這個同學幾乎天天去餐館吃飯,在食堂的消費不滿20元。可是,他並沒有收到期待中的郵件。這個同學想不通是為什麼,覺得這裏麵說不定有貓膩,於是他來到一卡通管理中心,質問工作人員: “我在食堂的月消費不足200元,為什麼沒有給我發放生活補助?”
工作人員接過他的卡,在電腦上查看一番後,回答他說:“根據消費記錄,你很少在食堂吃飯,所以我們不能認定你是貧困學生。”
這則真實的故事發生在十多年前。故事裏的這所大學,首創了“隱形資助”的模式,在關照學生尊嚴的同時做到了“精準扶貧”。多年後,接受過資助的學生在網上講起這段往事,仍對學校充滿人情味兒的做法感念不已。
被世界溫暖對待的人,才有能力把溫暖傳遞給世界,願我們創造、傳播更多這樣溫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