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正文 第一百零一章 龍歸大海(2 / 2)

李從珂連連點頭,趕緊答應。

回來後,李從珂命中書擬旨,好生撫慰一番石敬瑭,命他好好將養身體,病好了盡快趕到太原為國戍邊。隨聖旨,李從珂還讓人在宮中揀選了一些人參、鹿茸等名貴的藥材一同送了過去。

聽到這個聖旨,石敬瑭的身體就好了一大半了,當晚和桑維翰悄悄在內室好一番慶祝,聽說還喝了好幾杯。

事不宜遲,既然李從珂已經答應了送他回去了,他的病也好的差不多了,他立刻寫了封奏章,說自己“病體稍愈,加之雲州烽火又起”,要趕緊回去。他這話倒也不是瞎說,這幾日正好有邊關告急的文書,說原先投效的吐穀渾部漸有不穩的跡象,望朝廷速速派兵前來彈壓。李從珂知道他歸心似箭,並未阻攔。

一出了洛陽城,石敬瑭就長長地出了一口氣,連聲說道:“多虧了桑先生指點啊,這番脫困,全賴桑先生!”

桑維翰哈哈一笑:“石帥說哪裏話?是石帥天命所在,非人力之功啊。”

整支隊伍高高興興直奔太原。整個河東與中原大地之間,被巍巍太行給隔斷了,隻有中間河水衝刷出來的幾條路,被稱為“太行八陘”,自古就是連接河東與中原的要道。從河內到河東,必然要走這幾條路。石敬瑭他們走的,卻是太行陘,在沁陽西北三十五裏,穿越太行山,直達河東,中間一關名天井關,扼太行險要,易守難攻。

隻要過了天井關,那就是他太原節度使的地盤了,這一路上石敬瑭心花怒放,雖然旅途勞頓,可他的病竟然慢慢好了起來,身子也日漸恢複,已經能騎著馬走路了。

這一日,正在太行山中前行,隻見兩旁高山怪石嶙峋,一條彎曲的道路,恰似把太行山給從中劈開,留下的縫隙一般。石敬瑭之前就在這裏走過,興致勃勃給大家講起來若在此處行軍,哪裏適合紮營,哨探要放出去多遠。

走著走著,前方左側山坡忽然放緩,並不像之前那如同刀削斧劈一般直上直下,而是略略有些緩和,起碼足以讓人上下。山坡上林木茂盛,不時有樵夫伐木之聲遠遠傳來。石敬瑭興致上來,指著這山坡說道:“此地名叫黑狐嶺,倘若行軍,一定要哨探來這邊好好搜撿一番,敵方若在此處設下一支伏兵,數百人可擋數萬……”

話音未落,隻聽見那緩坡上一陣鑼響,呼嘯聲中殺出一隊人馬,足足有千人之多。桑維翰並不懼怕,反而哈哈大笑:“石帥果然慧眼,一望就知此處有伏兵!”

石敬瑭頗為尷尬:“這幫草寇,當真無處不在!”

桑維翰搖搖頭,說道:“石帥莫要忘了,這些可都是我們的人馬啊!”

雷虎一直聯係的是桑維翰,石敬瑭為了避嫌,對這些事插手的少。不過,他多少是知道的,聞聽此言連連點頭。

眼見這夥草寇健步如飛,各個身強體壯,甚至還有各色的旗幟,雖然衣衫不整齊,但是行為舉止,隊伍編排竟然是禁軍的路子,石敬瑭頓時來了興趣。

他看到這些人,持刀的單成一個隊伍,約莫二百人,有一麵旗幟,仿佛是一個營的模樣,當先一條大漢統帶著,旗幟就在他的後麵。其他的最多就是長槍手,分成幾個營,數麵旗幟分別指揮,隻是明顯看起來他們兵器並不充足,長槍手手裏大多拿的並不是長槍,而隻是頂端削尖了的木棍而已。不過這些人行進間井然有序,並不像其他草寇,一窩蜂上來,而是在各自旗幟的帶領下,仿佛數股溪流,從山上下來。

隻不過,這些人的衣甲太不像樣了,要不然換上戰衣盔甲,倒也有些精兵的樣子。石敬瑭心裏暗暗想道。這些人的衣服不但顏色五花八門,材料更是什麼都有,有麻布、葛衣,甚至有幾個身上披著五顏六色的彩綢,也沒什麼裁剪,就渾身裹著,看起來仿佛一隻彩色的大鳥。

親衛們早就擺好陣型,打算廝殺了。

當先一名黑大漢,手持一雙镔鐵鐧,身高體壯,聲若洪鍾,下來之後,待身後的隊伍擺出個雁行陣,將並不寬闊的道路堵了個嚴實,這才一揮鐵鐧,大步流星走了上來,嘴裏叫道:“我不管你是哪路的貪官汙吏,要從爺爺這裏過,留下買路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