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理性的人,還是感性的人?你是希望自己是感性些,還是理性些?——題記
你會縱身而下嗎?
他說,他愛你,你說,你不愛他;他說,他喜歡你,你說你不喜歡他。你說,你暗戀他,他說我從未喜歡過你。
愛也好,喜歡也罷,年少時節不就是那樣戀嗎?
時光是無情的,它將簡單帶走,不管你是否想要,他總是會給你留下一些東西。
每次想寫時光流逝極快時,一直以來的第一反應在腦海中形成的一句話就是“時光那把無情的殺豬刀。”聽起來是那麼得不文雅,可是歲月真的是那般,無情冷酷,飛快流逝,好似所有的美好都在昨天一樣。
那些愛或不愛的話,如在耳畔。
她們說,少年率真,青春年少,想來在那個季節裏,總是無所顧忌,即使是懸崖也會縱身而下。
一天,他問熙,當你站在懸崖邊上,懸崖下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躍下可能粉身碎骨,也可能獲得圓滿,你會跳下去嗎?
熙回答道:“尋求另一個途徑下去,不管另一個途徑多麼艱難,如果,懸崖下的東西真的重要,便會下定決心,一定要到崖下去看看。“
熙還記得那一刻自己的回答有多麼的堅定,因為熙一直認為一旦決定的事情,即使路漫漫何其難,也總會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勢頭。
熙還年少,年少有些堅韌不是挺好。
可當他說,“沒有時間給你,你必須在一分鍾內做出決定,一分鍾後崖下的東西便會消失或永遠離去,跳還是不跳。”
聽後,熙便沉默了,沉默良久,熙一直在思考,熙會不會躍下,最後熙得出了答案,準確來說是不完全答案。
然而在他的再三催促下,熙告訴了他:“我沒法回答你,我從未經曆過那樣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我是否會縱身躍下。”
多麼簡單的答案,不知道。
是的,熙不知道,熙沒經曆過,熙不知道。或許,真的有那麼一天,熙經曆那樣的事情,在必須要做出抉擇那一刻裏,熙的選擇可能仍然會是‘不知道’。
這個回答與逃避無關,與無情無關,與後悔無關。
但倘若沒有‘不知道’這個答案,熙想隻能告訴他,抱歉,熙不會。
若要一個原因,熙想——大概是熙缺乏勇氣吧,即使熙還年少,可熙的心已經開始慢慢長大成熟,熙的心想要堅固,熙不想受傷,熙沒有能夠承擔一時衝動造成後果的勇氣。
熙希望麵對苦痛時,所有的發生的事,熙都能理性判斷,熙希望熙的理性能夠在心的邊緣形成一塊盾牌,將所有熙不喜歡的感受全部抵擋在外。
熙一直奢求熙的理性能夠讓熙做的某個決定都是對的,至少對近一段時間的自己來說,是對的。所以,為了一個重要的人或物,熙是不會奮不顧身,縱身而下的。
熙是一個感性的人,這沒錯,感性的人可能會衝動,也沒錯,可是對於熙而言,熙的這份感性,卻使熙總是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理性的人。
因而熙在做某個決定的時候,熙更加排斥感性的選擇,隻要結果是感性的,無論對或錯,熙立刻排斥它,就像是本能反應一般。
可是熙終究是一個感性的人,麵對完全理性的決定,熙不能夠狠心去執行,那麼那份決定便是感性與理性混雜在一起做出的決定,甚至有時的熙都不知道決定更偏向於理性還是感性。
他說,那樣你會優柔寡斷,結果也會不盡如人意。既不理性也不感性,你的哪份性格都沒有得到滿足。
熙是明白的,大概人格分裂就是這樣長期積累下來的吧,總想做的事,做不到,另一個人格便會出現,幫你做到。
可如果他給熙再一次機會,熙想說:熙還是會告訴你,不知道或是不會。而後不管是為了尋求答案,還是轉移話題,熙都會反問他,你會縱身躍下嗎?理由呢?
人生總是在做著一個又一個的選擇,不管是什麼樣的選擇,結果如何,你都要記住,那是你自己的選擇。
選擇過後,無論發生什麼你都沒有後悔的機會,或許誘惑會將你帶離你最初的軌道,你隻能再次抉擇,而不是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