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生命化作那朵蓮花,功名利祿全拋下,讓百世傳誦神的逍遙,我輩隻需獨占世間瀟灑……“”都說神逍遙,豈知神仙也有煩惱。”申公豹搖頭歎息道,“我欲完成太乙的遺願,卻沒料到逆了天命,落得個填北海之眼的下場,太乙啊,雖然沒能保住成湯江山,但是我申公豹是對得起你了。”
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天有天庭,地有地靈;女媧造人後,始分三清;大禹治水後,又出現了人間的帝王。夏啟建都城於陽城,傳十四代,桀失政,湯起兵伐之,桀的後人逃到北漠,據說是匈奴人的祖先,湯用伊尹為相,輕徭薄賦,萬民歸心,傳十二代,盤庚遷都於殷,又五世,傳到太乙,太乙一心求仙問道,軍政大事交給亞相武丁來處理,武丁雖然不及伊尹,倒也能把國家大事處理的緊緊有條。
陽春三月上元節,太乙在苑林圍獵,身邊有文臣武丁,子文,子源,譚寥等一幹人,武將有熊甄,贏誄,子俱等。忽行一處,子文指道,“大王請看,前麵有一梅花鹿。”太乙聞聲望去,果然有一鹿,生著龍角虎爪,十分奇特,說道:“此乃神鹿,誰能捉到此鹿,賞金白兩。”眾人聞言,張弓便射,鹿避之,躲到叢林深處,眾人急忙追了上去,眾人獵鹿取聖悅,哪裏顧得上你是千戶還是總兵。
太乙帶頭,此人天生神力,能拉開千斤的弓弩,帝王神駒又非同凡人,眾人被遠遠甩在後麵。不久,神鹿就在百尺之內,太乙摶弓拉箭,“嗖”的一聲,正中神鹿後腿,鹿跑不快了,太乙不及下馬,翻身取出第二隻箭,正搭弓射出時,遠處傳來一聲“大王且慢,但聽貧道一言。”太乙聽後有心回力,但是箭在弦上,隻得發出,太乙的箭偏了一寸,死死的釘在在旁邊樹幹上。太乙駐馬,眾臣跟來,隻見一人從遠方忽至,及近處,發現此人道士打扮,身穿黃袍,手持拂塵,上前拜見了太乙,自稱是元始天尊關門弟子申公豹是也,學的闡教精義,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言道“剛才那隻殷門龍虎鹿代表著成湯江山的福祚,幸得大王沒有殺死它,如果它死了,那麼結果就不是我們能夠預料的。”太乙聽後捶足頓胸,說道:“如果寡人因此亡國,將有何麵目見列祖列宗。”下馬作揖,向申公豹求教仙櫚的事情,申公豹也樂於解答,兩個人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正說間,神鹿逃至密林深處,二人不知,太乙派人拉來了馬車,請求申公豹與他一同回到王宮裏,申公豹推辭不得,隻得許三日之限,太乙雖喜不足。
正當太乙離去時,熊甄從遠方趕來,拜見了太乙,說道:“臣繞到後苑,幸得截殺此鹿,此鹿甚是頑強,身中王箭,尚能奔跑跳躍。”手指馬背處,有神鹿的屍體,並且請求太乙的賞賜。太乙看後,險些昏厥,不由分說,拿起馬鞭子就抽打熊甄,三十鞭後,命人拉下去金瓜擊頂,申公豹攔住他說道:“大王息怒,事已至此,殺掉不知事的大臣也挽救不過來啊,為今之計隻有一個辦法可以緩解了。”太乙忙問良策,申公豹說道:“殷都風水已盡,朝歌依山傍水,可為暫時的都城,至於熊太師,把他流放在南方蠻夷之地,後世子孫永不入殷即可。”太乙遂下令:“準備停當,不期前往朝歌,至於熊甄,流放蠻夷楚地,如再有人藐視天威,定嚴懲不貸。”
三日後,公豹離去,太乙不舍,問道:“道長高義,救我成湯江山,感謝之情,無以言表,我與道長一見如故,不如道長留朝如何。”公豹擺手說道:“山野鄙人,留朝恐貽笑大方,再說貧道下昆侖山時,家師元始天尊許我五日之期,已過四日,吾得速歸矣。”太乙見挽留不得,遂命人取千金,說道:“這是寡人的一點心意,權當為道長充當盤纏了,還望笑納。”公豹笑著說:“大王實為害我,待吾歸昆侖,帶凡世金銀,師尊定逐,吾當何安之?”太乙解釋道:“道長勿惱,是寡人的過錯,孤親送道長一程。”公豹笑著說:“大王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