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戰剛結束,新北約的路基導彈發射陣地和海軍,向中國的路上軍事目標特別是沿岸軍事目標發動了飽和導彈攻擊,這次發射的導彈有數千枚之多,新北約想一舉摧毀中國的固定軍事設施和核設施。但他們的想法落空了,這兩千枚導彈的路基洲際導彈,剛剛突破大氣層,進入太空就被中國艦隊的激光武器和導彈摧毀了,而且是幾乎全部摧毀。隻有幾十枚巡航導彈,突破了中國的海軍殘存的防控體係,進入到中國領空,在中國路基防控的攔截摧毀下,隻有10多枚導彈擊中了目標,核設施基本完好無損。
在導彈攻擊來襲之時,中國的太空艦隊接到兩個命令,一個是:全力攔截摧毀來襲導彈。二是:盡快摧毀新北約的軍事衛星係統,包括gps係統、伽利略係統。所以,中國艦隊在攔截導彈的同時對美國的軍事衛星係統和全球定位係統進行有效的摧毀,至少亞太地區,已經成為了美國的盲區。在攔截完來襲導彈後,中國的艦隊緊接著又摧毀了新北約的全部軍事衛星係統和全球定位係統。至此新北約基本上喪失對中國實施精確打擊的能力。
中國高層接到導彈來襲的警報後,除了命令各部全力組織攔截外,同時命令中國的戰略導彈發射單位做發射準備,實際上在新北約的導彈還沒到達中國的領空中國的1000多枚導彈以經發射了出去,目標是北約的幾個軍事強國。當中國的導彈到達新北約各國的領空時,新北約各國才拉響防空警報,因為此時,他們的軍事衛星係統和定位係統已經被摧毀得差不多了,他們現在對太空以外基本上是瞎子。導彈的末端攔截的效率是最差的,更何況中國的導彈使用了先進的誘騙技術和分導技術。所以雖然北約各國全力攔截,但是中國導彈對目標的命中概念超過了3/1,也就是說,中國這次針對新北約強國的120個目標進行的打擊,就有40個目標遭到了精確打擊,而且這種打擊大多是毀滅性的,相比於新北約對中國的導彈襲擊的命中率,那是質的差別。
當然新北約的戰略能力也不差,他們怎麼會不知道軍事衛星在戰爭中的戰略性作用。當他們發射了第一波針對中國大陸的導彈襲擊後,他們沒有片刻耽誤,他們以最快的速度發射了第二波針對中國軍用衛星的襲擊,隻是這次他們的計劃又得落空了,在中國龐大的艦隊護衛下,這次的襲擊摧毀得中國軍用衛星及其有限,隻是個位數級別,對中國的全球偵查,定位能力基本幾乎沒什麼破壞(中國很快發射備用軍事衛星,對被摧毀得軍事衛星進行填補)。當然,對於是先攻擊中國的軍事衛星係統,還是先攻擊中國大陸的軍事目標,新北約的決策層出現過分歧,但是從這兩場襲擊的結果看,不論先攻擊哪一個目標係統,結果都不會有質的差別,原因是,他們低估了中國太空戰艦的能力。
接下來幾天,交戰雙方都沒有什麼大的動作,也沒有什麼發言,全球各國以為中國和新北約陣營正在秘密進行停戰談判,但是結果他們猜錯了。
2027年1月5日夜間,新北約陣營對中國的沿岸發動了襲擊,為了不被中國偵查係統發現,新北約這次隻出動了潛艇106艘,出動隱身驅逐艦120艘,沒有出動航母,根據後來的情報,這些艦船有3/1是新華約提供的。“世界上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看來丘吉爾這句話說的還真是正確,之前的死對頭現在為了自身利益走到了一起。這一批艦船躲過了中國的衛星偵查係統,當中的岸基偵查係統拉響警報時,已經晚了,新北約想要攻擊的目標已經在他們導彈的射程之內了。在中國還在傳達命令是,新北約的驅逐艦和潛艇的導彈已經發射了出去
中國那殘存的海軍實力根本不夠抵抗,沒多久後,就被全軍覆滅。但是,新北約陣營的此次襲擊目標不是中國海軍,而是中國的路基防空基地和反介入導彈基地。這另中國高層感到震驚!這在他們看來是不可能的,因為新北約陣營的可軍用衛星係統已經被中國摧毀,而他們重新發射備用衛星的可能也被中國強大的太空艦隊阻斷了,他們是不可能有如此精確打擊能力的。思來想去,中國的高層一致同意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有其他的陣營站到了新北約陣營一邊,暗中幫助新北約陣營。
這次襲擊您令中國的岸基航空力量和反介入導彈部隊損失慘重,岸基航空基地損失了80%的戰鬥機,轟炸機等,反介入導彈部隊損失了70%的導彈,人員傷亡達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