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祖廟(1 / 2)

第三天,蓑衣大漢漁翁坐在原來的位置,手中的筆和木板全都不見,雙目緊閉,出聲道:“你還有何問題,盡可提出。但我所言,也不過一家而已。”

趙政裹了裹身上衣服,死死地盯住他,不發一言。

良久,漁翁猛然睜開雙眼,抬起右手,食指在額頭上點了點。

趙政笑了笑,轉身大步離去。

天下之疑,世間之問,無窮無盡,窮極一生,能知幾何?

趙政想知道的,是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

雙眼之見,手之所行,心之所思,舍此外,更無他法。

隨後的兩個月時間,趙政過著如同苦修者一般的生活,將大部分的時間放在了藏書樓中,翻閱著各家典籍,諸子言論,充實自身,以求能夠透徹了解、培養孕育心中之誌。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而後法。

仁、義、禮三者,可劃分入德行一類。

塵世治理之法,道、德、法三類,道者,智也;德者,行也;法者,規也。

開啟民智,讓天下人懂得真正的取舍,消除爭執,是道家的做法,但芸芸眾生,心思各異,良莠不濟,輕易就打破了道家的幻想。

樹立標杆,推崇德行,以此教化眾人,使其心生向往,是儒家的做法,但生命的有限,利益的驅動,又使儒家的方法收獲甚微。

依法治世,嚴格按照法規辦事,以賞罰為手段,是法家的做法,如今盛行於世,卻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秦國的崛起,也是源於商鞅變法所奠定的基礎。

世間繁榮,眾生分化,正是法道興盛的緣由,道、德兩者適於輔助,或者在小範圍之內施行。

精研典籍之時,趙政也未放鬆自身的修煉,真元探索自身,意念時刻彙聚,卻是保住了意識中那點模糊的公正感覺。

期間,公孫婉來過一次,交談幾句,似對趙政的狀況非常滿意,隨後就離開了。

除此之外,與趙政接觸的也就隻有宮女清露了。

這一日,剛從藏書樓出來的趙政,再次遇到了那個人,那個曾經出現在木屋中的婦人。

此時的趙政,已經知道她的身份,天下最有權勢的女人,七大宗室中大秦宗室的宗主,秦莊襄王的母親,華陽太後。

華陽太後看著在自己的氣勢壓迫之下,堅定沉著的趙政,滿意地點點頭道:“你到此之後,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安排的,你可有任何不滿?”

清露已經滿頭大汗地癱在地上,隻覺得曾經溫和寬容的華陽太後剛才的眼神十分嚇人。

趙政神色不動道:“這裏挺好,我在這學到了不少東西。”

華陽太後轉身前行,邊道:“隨我來。”

趙政跟上。

路上遇到的許多宮女,侍衛,全都對他們二人視而不見,仿佛他們此時隱身了一般。

穿過幾座高大的宮殿,走過曲折遊廊,浮橋石路,華陽太後停在了一個建築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