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趙鳳錦的笑臉,暮歸依然一臉淡然,隻是心中一愣。
暄照嫡庶之間等級森嚴,二者向來是涇渭分明,而暄照皇朝也是嫡子登基最多的王朝。
雖說與世家、百姓相比,皇室嫡庶界限要模糊一些,又加上這一代皇室子嗣稀少,皇家每一個子孫都很重要。
但是,禦學所作為皇室子孫進學之所,還從未從世家官宦之家的庶子孫中選過侍讀。
趙鳳錦這一行為定是要被朝中思想保守的大臣反對的,可暮歸有些疑惑的是,隆興帝竟然同意了,這可不僅僅能用溺愛九公主來解釋的。
暮歸曾在趙鳳錦身上窺探到濃鬱的聖潔龍鳳之氣,這樣複雜而又氣勢逼人的運道讓暮歸疑惑並戒備,卻又無法控製的讓他興奮激動。
他們淩弈門向來是為各國皇室服務的,能遇明君更是人生最大幸事。
趙鳳錦雖然年歲還小,很多東西還未定型,但正是這樣,才能讓人期待更多的驚喜。
暮歸意味深長的看了趙鳳錦一眼,“那歸便在此恭喜九公主心願達成。”
有了暮歸這一遭,趙鳳錦也沒興趣再去找隆興帝了,她看著暮歸的背影沉默片刻,又心情頗好的回了鳳棲宮。
不久,隆興帝這消息一宣布便引起了軒然大波,因利益牽扯,朝中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派。
家中有子孫被選中的大臣是暗中竊喜,管他嫡庶,隻要有出息便是好兒孫,家族中能多出幾個有出息的子孫,家族地位便會水漲船高,誰會愚蠢的把此機會往外推。
而保守派的朝臣卻是紛紛上書,說此事與禮法相悖,希望皇上三思,維護嫡枝正統。
不管大臣們吵得多麼激烈,隆興帝都閉口不言,如同看戲一般盯著麵紅耳赤的朝臣。
等大臣們吵得口幹舌燥、精疲力盡的時候,隆興帝開口了。
“李大人,你家族學收留的外姓學子中有兩個是庶出子弟吧。”
“王大人,你家門客中有一個是庶出吧。”
“周大人,你資助的學子中有四個是庶出吧。”
…………
隆興帝慢悠悠的話一出口,剛剛還吵得唾沫橫飛的朝堂倏地安靜了下來。
那些被點名的大臣紛紛抬手抹了抹額頭的汗水,心中暗驚,陛下對自己也太了解了。
這些人要麼回憶自己是否做什麼違法亂紀的事情,要麼回憶族中子弟是否做出拖後腿的事情,要麼思索自己有些事情後續處理得是否幹淨。
總之,大家的心思都越偏越遠了。
“回陛下……臣,臣隻是欣賞其才學……”有的大臣顫顫巍巍的站出來回答,話還沒說完,就閉了嘴。
是啊,禦學所真正意義上也可以說是暄照皇室的族學,隆興帝下旨招某些庶出子弟進禦學所不也是看在他們的才學上麵。
你大臣可以因為才學資助庶出子弟,可以把之招入族學,而我身為一國之君反倒沒了這一權利?
這樣一來,所有聲音銷聲匿跡,朝堂之上呈現出一種聞所未聞的安靜與和諧。
“陛下聖明!此乃天下學子之大幸!”
不過片刻,眾臣便跪下高呼。
看著這些牆頭草把事情拔高恭維自己,隆興帝不自覺笑了,算他們聰明。
隆興帝確實不僅僅是因為趙鳳錦的緣故,雖說嫡枝正統,但因為如此,很多庶出學子難以出頭,隆興帝正當壯年,自然也有一番雄心,不願意朝堂被這些大臣把持,他希望給暄照注入一股新的血液。
而趙鳳錦的請求不過是給隆興帝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罷了。
不管朝臣心思為何,既然下定了決心,隆興帝就不會為此而改變,現在大臣們識時務最好,要是有人非要與他作對,他也不介意來個殺雞儆猴。
隆興帝斟酌著篩選了一番,最終選入禦學所的人除了趙鳳錦要求的楊清雁之外,其他的全是按照他的目的選的。
這些人並非全是世家子弟、重臣之子,也還三三兩兩的有幾個小官子弟,這些人自然就是隆興帝趁機抬舉心腹的行為。
雖然隆興帝登基已有多年,但朝中仍有經曆三朝,倚老賣老的左相冷宗之。
冷宗之是先皇給隆興帝留下的顧命大臣,但權力向來會讓人迷失,冷宗之的囂張讓隆興帝恨之入骨,但他在朝堂牽連甚廣,又要顧著先帝之命不能輕易動他。
因此,隆興帝一直在找機會,而首要的便是找人慢慢代替冷宗之的位置,慢慢蠶食掉他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