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緣起佑民(1 / 3)

佑民寺乃是南郡市數一數二的廟宇,自有宋以降,香火一直不斷。自六朝以來,整個南中國廟宇之多,可謂是恒河沙粒,數不勝數。可到了近代,一次次戰火、變亂,讓這些盛極一時的寺廟逐漸衰敗下來。佑民寺卻是幾經磨難,竟能完好保存下來,不能不說是件極難得的事。這佑民寺中有尊銅佛,通體有三萬六千斤重,所謂“江西窮是窮,還有三萬六千斤銅”,說的便是這銅佛了。

近年來海內升平,民心思穩,求佛敬釋之人越發增多,佑民寺香火更勝以往。也正是這銅佛,使得佑民寺的名聲更上層樓。自從有人傳出佑民寺銅佛極其靈驗,有求必應的說法,來燒香拜佛的香客越發多起來,有些海外華人也慕名前來。久而久之,來南郡必去佑民寺看銅佛,成了遐邇之間共識。

老主持圓明方丈從民國熬到今天,在佑民寺呆了近七十年,惟有此時稍安。老方丈看著來來往往的香客、施主,抹了抹幹枯的眼,誦了句佛號,心想:能有這樣子的光景佛祖保佑呀……想想過去,百姓飯都吃不上,說什麼敬佛禮佛。現如今呀,太平盛世,佛法再興是大有可為呀!

“阿彌陀佛,方丈大師……”一個二十多歲的知客僧人走進方丈大師那一丈之地的禪房,神色間頗有點慌張。

“什麼事,如此慌張?”老方丈問了一句。知客僧人道:“有位女施主怪異的很,早上來到寺中,在後殿銅佛前結了個不動根本印,坐了一天的禪了,卻不見飲水進食,也不與人言語,方丈您看……”

老方丈聽了也覺得甚是奇怪,心道:這是什麼人,難不成是前來比坐禪功夫的麼?

他雖這般想,但也覺得荒唐的緊,於是決意去看看。那知客僧人也隨方丈一道去了正殿。

來到後殿,方丈真瞧見一位白衣女香客,大概三十幾歲的光景,長發過肩,麵貌和善,仔細看去,卻是隱隱地透出些世外之人的氣象。那女香客一直閉著眼,結著不動根本印,方丈走近了,她便睜開了眼,道:

“阿彌陀佛,來者可是圓明方丈?”

老方丈不禁訝然,卻道:“女施主,老衲聽聞施主在這後殿之中坐起了禪,一日之內未曾飲食,隻怕於身體有損。敝寺有些齋食供應,施主若是有意,不妨隨老衲到膳堂用些。”

那女香客微微一笑,站起身來,踱了幾步,道:“今日有有緣人來,去了膳堂,誤了事可不好。”

老方丈見她大盤了一日竟然起身之時如此輕鬆,心中不免地生出更多疑問來。聽其言,觀其行。老方丈活了快九十年,行行色色的人物見了不知凡幾,可在這女香客麵前卻是有點摸不著頭腦的感覺。惟有一點,老方丈確定,這女香客不是平凡人,決計不敢輕慢了。於是扯了兩個蒲團在殿的一側放著,請這位女香客坐下,又遣了個僧人,奉上點心茶水。那白衣女香客隻是笑笑,沒有吃點心,隻拿了茶水輕輕啜了幾口。

兩人坐定,老禪師便信口和這香客談起了禪理。前來拜佛的香客之中,不乏精通佛理的居士,老方丈主持寺中事務多年,這些居士見得多了,碰上了難免要作作偈語,打打機鋒。老方丈參悟佛理多年,也算是有道之士。可今天遇上這女香客真是大大不同,一張妙口,真個是口燦蓮花,將佛理禪機說的是天花亂墜。老方丈起初是驚訝,近而是佩服,最後竟然有些敬畏了!

老方丈參悟佛法這麼多年,第一次發現原來自己有這麼多參不透,悟不到的東西。這些東西竟然被一個三十多歲的女香客說出來而且說得如此透徹,真是使人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這女子到底是誰?老方丈忍不住便要問,那女香客卻如知道他要問什麼一般,做了個噤聲的手勢,道:“不可說,不可說。”老方丈心下更是歎服:今天可真是遇見高人了。

兩人攀談了近一個小時,老方丈受益匪淺,正欲追問些道理,那女香客卻起身道:“機緣至此,已是足了。佛性便是自性,處處依著外方,卻是成不了正果地。”老方丈默然點頭,忽然哈哈大笑,道:“菩薩說的是。圓明在此謝過菩薩點化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