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將軍威武 番外三(1 / 3)

天正皇帝是個好皇帝, 所有經曆了乾康、天正兩朝的人都這麼說。

天正帝年幼登基, 在叔父攝政王的輔佐下, 十四歲親政, 帶領群臣建立了錦朝有史以來的第三個太平盛世。

他力排眾議, 大膽啟用新興士人, 在江南大興水利, 一舉解決了春來塵湖、江南附近幾條河流、幾個湖泊的水患危機。

他大膽革新,裁撤了朝廷內許多雜冗的機構,整合六部官員, 將尚書府太傅取消,六部官員直接對皇帝負責,削減了宰相的權力, 重新分了權。

而他更一反錦朝麵對戎狄時軟弱的態度, 在親政後沒有多久,便任了從二品左金吾將軍段無煙為定遠將軍, 帶領四十萬大軍北上討伐戎狄。

其實在天正皇帝未親政前, 這位左金吾將軍段無煙已經帶領部眾和玄甲鐵騎統領李無章一起北上用十多年的時間收複了錦朝這麼多年來失去的北地十八州。

然而百姓沒還沒來得及高興, 這位小皇帝在休養生息三年後, 竟然主動挑起戰事。

朝臣們群起反對, 甚至有人出言要去尋找已經離開朝堂的攝政王同威武將軍江俊來勸說。可是小皇帝隻用一句話就堵住了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他說, 戎狄凶暴,大將軍在時我們錦朝能守一方安寧,但若百年之後呢?若無虎將繼承將軍大業, 又有何人能鎮守錦朝河山?

——難道, 靠你們這幫隻會耍嘴皮子的文人麼?

十四歲的小皇帝說話老實不客氣,可是適時已經三十一歲的大將軍段無煙卻對此毫無異議,他隻是點了點頭,恭恭敬敬地朝著金殿上還不算太高的皇帝道了一句:“末將領命。”

“大將軍先去收拾準備吧,三日後、三日後朕親自為你踐行。”

段無煙點點頭,再拜叩首後就直接轉身離開了朝堂。

少爺……不,應該說是威武大將軍已經離開這個朝廷有三四年了,江俊一走,在京城中位高權重的武將,便也隻剩下他一人。

上官將軍前幾日抱病,幹脆便辭去了一切實職回家含飴弄孫。曾經一同在威武軍中並肩作戰打下這盛世江山的,也隻剩下了他、李無章和陳溪。

白袍將軍陳溪常年駐守在羽城,而李無章更是撒歡一般帶著玄甲衛從玉門出關後直接打到了西北沙漠去,前兒還接到了他托人送來京城的葡萄酒。

說不羨慕,是假的。

段無煙不想待在京城,他喜歡沙場,喜歡那種竭盡全力拚殺的感覺,流血流汗後坐下來,兄弟們把酒言歡,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如果可以選擇,段無煙更希望離開京城出征,而不是守在這繁華富麗的皇城中。

文官的勾心鬥角他做不來,宦臣們的趨炎附勢、阿諛奉承又叫他惡心,雖然天正朝是前所未有風清氣正的好朝廷,但天正皇帝也不可能事無巨細地關心著每一件事。

功高震主,是每一個武將終會麵對的尷尬境地。

古往今來,多少文臣武將最終都敗給了諂諛之臣和君主的猜忌。

朝堂上不是有人進諫旁敲側擊地要天正皇帝削他兵權的,他的謀臣和將士們也有不少勸他防備的,總之,樹欲靜而風不止。

段無煙搖了搖頭,還是回了一趟將軍府,收拾自己的行囊。

自從江俊走後,整個京城對於段無煙來說,就更加的荒蕪。就好像是一同生長的麥子,一茬茬被人割倒之後,隻有他一個人站在風中搖曳,不知去留。

同嘉長公主倒是私底下和他談過好幾次,因為公主親自給他賜姓的事兒,他的地位在京中也算是一日千裏,上趕著來巴結的人不在少數。

段氏雖為高門望族,但段無煙到底不是段家人。

他同段家之間隻有感恩,卻沒有更過的親情羈絆。所以他更加向往這一次的軍旅生活,遠離京城,似乎就可以逃避開這些無聊的勾心鬥角、權利爭鬥。

歲月匆匆,時光荏苒。

段無煙看著自己結實有力的雙手,還有隨身佩戴的那柄黑色的寶劍——這是攝政王還政皇帝之後要離開京城時送給他的,說是願他能夠為皇帝開疆拓土、保一方平安。

漆黑的寶劍上並沒有因為多年征戰而留下太多的痕跡,擦拭之後反而更顯得黢黑明亮,無煙拭劍的時候,府上的人一般不會打擾,可是今日,無煙卻聽見了身後的腳步聲。

想也不想,無煙便直接寶劍而上,但在看見那人的臉之後,手中的劍“叮——”地一聲落地,然後無煙便直接跪下:“臣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