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她發現這兩位戶主在性質上的差別後,就整日的粘著額娘不放。惹得阿瑪心理落差極大,時常撓頭感歎:“都說‘女兒乖,女兒好,女兒是阿瑪、額娘的小棉襖’,可她女兒咋就隻纏著你,凍著她這做阿瑪的呢?”
別看阿瑪是商人,可他老人家的教育方式可是文雅受用的啊。四歲時,阿瑪抱著她站在山坡上,指者嫩綠嫩綠的草地說:“寶貝,你看;草地怎麼變綠了?”“春天到啦!”“是啊,春天的風掃綠了一切枯黃,帶來了生機勃勃。所以,詩人講‘春風又綠江南岸’時用‘綠’而不用‘到’或者‘來’,就是因為隻有‘綠’字寫出了生意盎然,將風景寫活了。”……
五歲時,阿瑪領著她站在花叢裏讓她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花朵。“丫頭,是不是每個角度觀察的結果都不同?”她使勁兒地點點頭。“所以,阿瑪的話你要聽好:以後,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都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不同的立場去感受別人的感受。不要立刻做決定,問問你自己的心,衝動是魔鬼,它足以毀掉一個人的一生,而最令人絕望的是天下沒有後悔藥啊!”
六歲時,阿瑪將她扛坐在肩上,圍著院落裏的桃樹以加速度的趨勢跑圈。邊跑邊說:“丫頭,好好看花啊。”當阿瑪氣喘籲籲的停下來時,笑問她說:“發現什麼沒?”“花變得好亂啊,都看暈了呢!”“嗬嗬,很熱鬧吧?你好好想想為什麼‘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中詩人單用‘鬧’而不用‘開’、‘放’、‘綻’啦!”
……
九歲時,阿瑪在一個清晨,帶她到一片竹林中,讓她聽蟬叫、鳥鳴——為的是讓她體會“蟬躁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意境。接著帶她爬上山,和她一起欣賞旭日東升的壯觀。
“孩子,有些話,你現在可能不懂,但你一定要記住:“世間萬物和這景觀相比,不過是滄海之一粟,渺小的很。世間的事正如月有盈虧一般,有得必有失,從來古難全,但正是這得失之間造就了人生。世間之事,相互轉換;這形勢之變,隻是一線之懸。
爭與不爭都是相互的。有些人或事,該放手時就放開吧,給別人一點空間,也給自己一條退路;但是你要清楚有些事情、有些人是必須執著的,不要失去之後才去珍惜。——但阿瑪不希望你因為一些俗事去執著,懂嗎?……孩子,當你懂得用糊塗和包容待人接物時,你就真的長大啦!可是,你的心一定要像擦鏡子一樣時時擦拭。做決定時,要果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還有,快樂是需要自己尋找的,這樣,你才擁有快樂的主動權,別人才無法幹擾你的情緒。當你決得絕望時,就請選擇遺忘吧,生命才是最寶貴的,”
阿瑪蹲下身子,平視著她的眼睛,無比嚴肅的說,“你是阿瑪和額娘的生命延續和希望,你總會長大,即使你和阿瑪、額娘相距天涯,你的苦辣酸甜,她們也都能體會到的。所以,不快樂時就去看看海,望望天——它們會讓你的胸懷變得寬廣。你想她們時,就對它說說話,她們會永遠陪著你的。”阿瑪變戲法似的拿出一塊茶杯大小的橢圓形的紫色透明玉佩,將它掛在了她身上。玉佩正麵刻著“梅、蘭、菊、竹”四君子;反麵有“吾兒箢清平安相隨,若蘭若竹,如菊如梅,似夢淡定,悠然自得”的字樣。玉佩的上下兩端各綴著一顆桂圓般大的珍珠。
阿瑪平淡的語氣所透露出的感傷,讓她不明所以。直到回去後,才想透——阿瑪不過是感傷於他的一位摯友,而這個人卻是與她家有千絲萬縷聯係,讓阿瑪、額娘牽記一生的人。
不過,阿瑪山頂上的一席話卻讓她受用終身。尤其是下山時的那句“年少時,她不怕;年老時,她不悔……”,多年後回想起來,仍震撼心門。
……
她兩歲的時候,額娘又給添了個弟弟,喚名幼翔。至此,她在這裏的親人就都聚齊啦。唉!也明白自己在這裏不大可能會是家裏的老幺,可當弟弟出生後,心裏的喜悅中卻還夾雜著一股淡淡的失落。好吧,她承認她是自私的。不過這種失落很快就消失了——嗬嗬,她在家中的地位沒法生任何動搖:經過多日的觀察發現,阿瑪、額娘對她依然如舊;而她那大哥更神奇,小弟出生後隻看了一眼,就說了句“好醜哦,沒有妹妹可愛!”接著呢,就繼續著“妹妹長,妹妹短”的生活。
幼翔出生後的第一個夏夜,因為阿瑪的一句話,她的童年生活從此變得更加精彩。那天晚上,她們一家圍坐在院落的石桌前,看著月亮。夏夜的風是徐和柔軟的,夜幕下的星空是那麼的絢麗、安寧。伴著蟬鳴聲,她緩緩的合上了眼皮。
耳邊傳來阿瑪和額娘地對話——“明若,孩子們都睡了呢,咱們回屋吧!”“不要。寧兒,咱們再坐一會子。這是夏天,不會吹著孩子們的。你看咱們一家子坐在一起多幸福啊!”阿瑪的語氣是那麼的幸福,可是她怎麼聽著還有一絲絲的幼稚,和……撒嬌?……呃,許是她想多了。摸摸鼻子,還是別琢磨了,省得破壞阿瑪在她心中那種成熟男性的高大形象!
“明若,咱們再要一個孩子吧,湊成雙數怎樣?”
“寧兒!……”
“她知道你不想她辛苦,可她真的好想多給你一些孩子啊!”
“寧兒,你知道嗎?每次你給她帶來新生命的時候,她有多麼害怕、忐忑?害怕十年前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其實,在她心裏隻有你。寧兒,她不堅強。她的堅強隻為了你。你就是她的世界裏的擎天柱,沒有你她的生活將永遠沒有陽光,沒有色彩。她想她是不能獨自苟活於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