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夢境

“陛下,簡閣老言,臣不敢苟同!”出言的愣頭青,乃是現任吏部左侍郎晏星,此人原任都察院左副都禦使,後遣任吏部。延和帝定睛一瞧是此人,不禁頭皮發緊,額頭隱痛。原來,晏星出任左副都禦使時,每日上朝必要參奏至少一人,除休沐日外,從不缺勤;這般堅持了十來載,終於“打動”了延和帝。延和帝:不是說不殺言官麼?好!朕先把你調出都察院,再說!於是,延和四十一年時,延和帝借銓敘之際,將晏星提升兩級,進到吏部,準備找機會修理一番——叫他讓朕頭疼十數載!可是,不知道性子愣直之人,是不是天生有種小動物的敏感,還是晏星背後有人教導,總之,自從他調入吏部之後,便老老實實悶頭己任,鮮少上折。有人問起來,也隻說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一笑付之。正因這樣,這回他來了一出“不在其位謀其政”,才會特別顯眼。“晏愛卿,有何話言?”“臣以為,吏之清,在之敬:敬天地、以知底線;敬祖宗,以明醒律;敬國法家規,以有憂懼;敬國主至尊,以兢兢業業;敬同儕同僚,以戮力同心;敬百姓兆民,以官正清明;此之道在於,己心正、方身正,而非外力強製主之……

故而,廠衛之存,乃使君臣嫌隙而生;君臣嫌隙愈大,國之危機而存……

然,簡首輔所言‘內廠之事,事關宮闈’,是而言之外臣不得言討。

對此,臣不認同。

陛下乃天下之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君主之家事,也為天下四海之表率,若聖上身邊有塵不撣、有蟲不驅、有害不滅,又致天下人於何地?

然天下事,天下人聞而噤聲、知而不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時日之久,或數十載,或幾百歲,國之根基必為宵小所動。

我國祚本應延綿久長,豈容瑕疵在側,隱憂暗存?

故而,臣奏請陛下三思,廠衛之存,昔時為必然,而後撤其製,亦為必然!

臣懇請聖上三思而後行,莫要使之複燃,而動蕩朝政、致人心惶惶。”

晏星言罷,垂首而拱,默立無言。

倒是其言懇懇,稍微打動延和帝的帝心——這回表現不錯,至少沒上諷諫罵朕!

“愛卿所言,言之有理,然朕已三思熟慮,爾等不需多言;天下雖安,亦有天災人禍,爾等食君之祿,本當奉君以忠,心係兆民之難,有此閑暇,莫若多為朕分憂以待,莫要隻逞口舌之能。”

這話就是說:朕已決定之事,就不要討論了,你們有工夫有精力和朕扯皮,不如幹點兒實事兒,天下四海可不像你們忽悠朕那樣清平,老百姓過得還很艱難,你們端朕的飯碗,就得好好兒替朕治理天下,不要整天把眼睛盯在朕和朕的後院兒,這種含金量不太高、動手能力有點強、性價比很高的職位,朕已經有所安排,你們該不辭辛苦,下基層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