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周年慶,行大運(1 / 2)

時當南宋理宗年間,大別山麓,一名身材高瘦的青衫老者正自閑庭信步,悠然前行,忽然駐足凝神,似在側耳傾聽。

未幾,老者展露笑顏,好似遇到了什麼稀奇古怪、大感興趣的事情,身形頓時化作一縷青煙,快速絕倫的向前方掠去。

“....孔夫子,你老爹能夠力托千斤閘,怎麼輪到了你,就隻會朱筆削春秋?”

樹林內,溪流邊,一名看上去大約六、七歲年紀的男孩正在指天劃地,大放厥詞。

“孔聖、孔聖,世人無不敬你、奉你,拜你,跪你,怎一個翻來覆去,沒完沒了......哼,卻不知道他們最應該學的是昂然站立,而不是跪著盲從。酸丁腐儒們,哈,一群連秦長腳都看不上眼的群體,我又同你們較個什麼勁兒。”

“墨子、墨子,非攻、兼愛。虧你老人家還是一代大賢,難道就不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昔孟母、擇鄰處,亞聖啊亞聖,難道你們家曾經住過雞窩旁邊?還是說你們鄰居是作雞頭的?”

“雞頭?什麼意思?”不知何時,高瘦老者業已默默立於男孩身後,兩者約有數十步距離。

未等想到答案,男孩那邊已經續道:“韓非,韓非,你倡導了一輩子法治,最後卻被自家好友給想法子治了。哈,咱倆不怎麼熟,就此掠過。”

“李斯,李斯,混了半輩子丞相,最後竟被個指鹿為馬的閹人給忽悠了,你丫丟不丟人?”

..........................................................

..........................................................

男孩這邊雜七雜八、亂七八糟的縱論古今聖賢大拿,各個時代的名人,老者在後麵聽的是津津有味,同時二目如電,興致盎然的打量前方那道小小背影。

要知道他老人家可是一向非湯武,薄周孔來著,對聖賢們傳下來的言語不屑一顧,甚至挖空心思的加以駁斥和嘲諷。男孩的很多觀點老者盡管也不認同,可這並不表明他不喜歡聽。

直說了有小半個時辰,男孩感到有些口渴,彎腰捧起溪水,連喝了幾大口,話鋒一轉,又精神頭十足的接著道:“賊老天,還有什麼手段,你盡管使出來,月餘前我就走出了大山,現在獨自生活了整一年,依然生龍活虎。嘿,漁獵,打柴,沒人教,我照樣無師自通。”

說到這裏,男孩似乎有點泄氣,聲音轉低道:“就算是成了最有力量的漁夫,最有能力的樵夫又能怎樣,結果還不是隻能陪個老和尚荒山隱居。”

“看來農夫和書生也都不需要去做了,一樣的沒前途。”

老者心中一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剛才說到大宋文人,現在怎麼又轉到了......

“說完南邊的,咱們再來說北邊。洪老幫主,你老人家的人品幾乎無可挑剔。就是人懶點兒,嘴巴饞點兒,肚子嘛......嗯,應該大點兒。”

老者隱在暗處啞然失笑,旋即又禁不住疑惑:這娃兒是誰?好像對我們幾個老家夥都很了解的樣子。

隻聽那男孩又道:“您這個乞丐爺爺咋不恰巧來到這裏,然後收我這個乞丐孫子做徒弟,我都做小偷兼乞丐一個多月啦!”

男孩說到收徒,本是單臂向天,握拳作激昂狀,突然又無力垂下,喪氣道:“估計就算真的來了,也不會看上我。有郭、黃那麼好的倆弟子在前,依照您老人家的性子,哪裏還會再給自己找麻煩?”

老者聽到提及洪七公和郭、黃二人,先是唇角上翹,微露笑意,後來不知怎的,臉色突然變得難看起來。

“老頑童?阿彌陀佛,那還不如去找郭大俠,人家雖然不會教徒弟,好歹更不會纏著自己徒弟一塊兒玩過家家。”

聽到這兒,老者不由得做開懷大笑狀。打石彈,摔泥巴,捉迷藏......這些個孩童遊戲老頑童都樂此不疲,可很少玩過家家。

“黃女俠......還是不要想了,我雖然自問不是笨人,估計也肯定比不過人家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