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驗身(1 / 2)

王寬一番話得擲地有聲,氣勢十足。

張縣尊聞言,緩緩抬手,阻止了兩名正向王寬逼近的皂隸。

“你在威脅本官?”

“不不不,在下不過區區一草民,如何威脅得了堂堂百裏之侯?”王寬膽氣更壯,搖頭笑道:“隻是太祖有令,下軍民,若有冤屈而訴諸無門,則可手持《大誥》入京,敲登聞鼓,告禦狀。但凡有中途阻攔者,罪及滿門!”

話音落下,全場鴉雀無聲。

事實上,朱元璋編寫的《大誥》中,嚴刑酷法太多,且多是針對貪官汙吏,以致於洪武年間堪稱官不聊生……

於是等他駕崩以後,大誥便在滿朝上下的默許之中,逐漸廢棄不用了。到得如今,時人早已忘記了大誥的存在,隻有那少數年長者,腦海中還稍微有點印象。

王寬突然提及這麼個東西,在場百姓皆不明所以,但卻都被他那番話給嚇到了。很快,柵欄外開始議論紛紛。

“啥?可以進京告禦狀?不會被朝廷問罪麼?途中還不許任何人阻攔?若有膽敢阻攔者,罪及滿門?”

“我的老爺,太祖爺爺原來是這麼個好皇帝!”

“瞧瞧現在的官府,都把咱老百姓給欺負成啥樣兒了?太祖爺爺若能多活個一甲子,該有多好……”

有那須發皆白的古稀老者,更是一臉緬懷之色。

想當年,太祖治下,老百姓日子過得多安穩呐!哪像現在這般,官司打不起,有冤無處訴……

眼見得場外一陣騷動,張縣尊也有些坐不住了,抓起驚堂木一連拍了三下,口中沉喝:“肅靜,肅靜!”

“威……武——”

堂威響起,一通水火棍亂敲,才算是稍稍鎮住了場麵。

王寬卻是不肯罷休,忽的站起身來,手指著身後戒石亭高聲喝道:“張縣尊,你看那石碑之上寫了什麼?如果你看不清楚,我來念給你聽——”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難欺!”

王寬再次拔高了音調,一字一頓,高聲念出了戒石碑上的十六字真言,目光直直注視他道:“舉頭三尺有神明!晚生今日倒要看看,你這一縣父母之言行,是否對得住「公心」二字!”

堂下又是一陣騷動。

暖閣之上,張縣尊如坐針氈。

年輕的張縣令,這回總算徹底領教了王寬的厲害。對方不過三言兩語,便成功煽動了民意,激起了百姓和官府的對立之心。

如此一來,這案叫他如何審得下去?

現下,他非但不敢對王寬擅動刑罰,甚至就連命令對方跪下的勇氣都沒了……知道,下一刻這刁民又會鬧出什麼幺蛾子來。

他當然知道《大誥》的存在,心中更是十分清楚,當今下,已不再是當年太祖治下的下,大誥中的條例,已不再具備施行的可能。

可那登聞鼓還在呀!

也就是,告禦狀確實是有可能實現的!這王寬真要敢拚了命的跑去京師上告,下場如何不好,但他張賑的仕途也就到此為止了。

道理很簡單。

朝廷讓你牧守一方,是為治下安民的,不是為朝廷招惹麻煩的。你連自己治下的民政都處理不好,都有人上京告你的狀了,你他娘的還好意思當這一縣正堂?

這正應了那句老話,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他王寬賤命一條,死了都沒人在乎,關鍵是不能讓他連累到自己……

難怪官場上的老前輩都,江南的讀書人不好惹,那些訟棍更是該殺!

讀書人本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精通國朝律令的讀書人。很不巧,江南讀書人紮了堆,讀透大明律的自然也就多了一些,且還有很多常年混跡公門的。

真奇怪,這本應是一樁毫無懸念的案件,可是罪證確鑿,輕易便可結案。卻不料,險些讓這刁民給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