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息訓練入虛無
原創2016-03-03修真聯盟修真武術功法
一、調息簡述:
“調息”一詞來源於佛家天台宗。天台宗認為,各門各派的功夫的修煉,都離不開三調,即:調身(形體訓練),調息(呼吸訓練),與調心(心意訓練)。後來三調的思想被各家廣泛延用,成為氣功修煉的三大基本要素。
調息是養生修煉當中呼吸訓練的內容。呼吸的方法大致有這麼五大類:外呼吸、內呼吸、內外結合呼吸法、屏閉呼吸、斷息等。具體的呼吸訓練方法有一百二十多種。可以說,不同的功法,不同層次的要求的呼吸方式也不相同。不同的呼吸方式可以治療不同的疾病,產生不同的功能等。比如,鼻吸鼻呼可以治療鼻炎,吸閉呼的訓練,可以產生胎息,文火呼吸用於養內藥,武火呼吸用於煉藥等。我們這裏所說的調息訓練,是一種通過觀息而調和呼吸從而達到收心入靜的目的的呼吸訓練方法。它來源於清代太醫汪昂所著的《勿藥元詮》中的調息之法。雖然原於此法,但可以說各家各派都有許多類似的呼吸訓練方法。所以,汪氏在其著中寫道:“調息一法,貫徹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養生。”此法亦是我們進行先天內煉而選取的有效的入手功法。
二、調息的原理與意義:
呼吸,我們稱之為息。一呼一吸為一息。“息”者,自心也。可見心與息是相依的。息調則心定,息不調則心不定。這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是有體會的。在你心意煩亂的時候,你的呼吸就會加粗加重。在你心意祥平靜之時,你的呼吸就會輕柔和緩。我們進行養生修煉,不管哪個法門,都離不開收心求靜的內容。你心靜不下來,後麵的功夫基乎沒法談。所以,為了收心求靜,我們可以從呼吸上麵入手。把呼吸調好了,心就自然靜下來了,這是其一。
其二呢,觀息守息,也是一個一念代萬念的入靜方法。我們沒有經過入靜訓練的人,平時心中的雜念是非常多的。紛紛擾擾,什麼念頭都有。而我們進行觀息,心中專注呼吸這一處,心係一處,其它的雜念自然就消退了。這是調息利於收心的另一個原因。
對於我們先天養生內煉的要求來說,我們是要求要能進入先天的水源清的虛極靜篤的狀態的。因為我們內煉的是先天的精氣神。而先天的精氣神要得以顯發,必須返歸先天狀態,而先天狀態的特點就是虛無,虛空一體。我們隻有進入這個狀態,才能與虛空感通,才能天人合一,得天地之靈氣以養其身。從們我長期的實踐中發現,要進入這個先天虛無態,雖然收心的方法很多。但調息可以說是目前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故而,我們選用調息的方法收心求靜,直入先天虛無狀態。
三、調息的主要方法:
1、功前準備:
在正式打坐之前,做好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可以使調息訓練得到更好的成效。主要方麵如下:
A、打坐前,先淨身。先排盡大小便,以免功中憋得難受。然後漱漱口,使口中清淡,沒什麼味,容易靜心。
B、關好門窗,堵上風源。可以防止功中傷風,也可以防止意外驚功。保證室溫在10度以上,亦不可過熱過悶。
C、可以對室內光線進行調整。拉上窗簾,防止室內過亮。打坐時,要背光打坐。
D、最好坐在硬板床上或凳上,這樣比較穩當,要墊上軟的東西,如坐墊,利於氣血運行。
E、寬衣解帶,凡是不利於氣血運行的,象手表、眼鏡,發卡,領扣,皮帶等,最好都解開,鬆開。鬆緊帶不宜過緊。
F、若功前有做較大的體力勞動或量大的體育運動。先休息一陣,放鬆平靜後,再開始打坐練功。
2、打坐的姿勢及要領:
可以采取盤坐式或普通坐式練功。盤坐可以用單盤、雙盤或普通盤。要求要坐穩。加個意念,不搖不動。兩手可以結定印:“兩手拇指指尖相觸,左手四指置於右手四指上(或相反),然後置於下丹田處。兩肩自然下沉,兩肘自然下垂。稍稍用意調整兩手臂的角度,調整到百會氣感最強時為度。這是古今實修者共同總結的東西。正確的姿勢,可以采集宇宙超能。有助於自身功能功力的迅速提高!亦可將兩手置於兩膝蓋上,兩手心向上,有高血壓或頭部疾病的,手心向下。
虛靈頂勁:其要領是以頭頂百會穴為中心,頭有意識的向上頂,往虛空中頂。好象要頂著一個東西似的。上頂的過程中,注意體會身體自然直起的感覺。然後再對胸背自然調整,將胸口微微內收,不要挺胸。體會腰背在虛靈頂勁的過程中,自然拔直的感覺。同時注意頸部,腹部以及全身放鬆的感覺。具體姿勢的細節問題,可以參考《氣功修煉三大基本要素》一文中的調身部分。
若是自然坐,則坐於椅子邊緣,這樣身形自然拔直,兩手心向上,放兩膝蓋上。有高血壓或頭部疾病的,手心向下。
3、輔助功法及作用:
在進入正式調息之前,做一些輔助的小功法,具有一定的養生保健作用,對正式調息也有很大的輔助功效。建議按以下程序進行:
A、盤坐後,可以先放鬆身體,注意呼吸。特別是身體在活動後,呼吸比較粗重,心情比較興奮,先放鬆下來,平心靜氣的坐一會,等心情平和,呼吸平緩後再開始吐納。
B、吐濁納清:可以麵向東方,先行“赤龍攪海”用舌攪舌下華池(下顎,下牙以內的空腔處),來回數遍,然後吐濁納清,先轉頭向非東方的地方(南方或北方),微微張口,以口呼氣,想著將身中的混濁之氣全呼出去,呼到天的盡頭,呼氣要緩和,以耳中聽不到呼吸聲為度。然後以鼻柔勻細長的吸氣,將東方清氣吸入體內,如此一呼一吸為一息,共做三息或九息以排除身中濁氣。
C、舌頂上顎候津生:津,在這裏就是指口水。是略帶甘甜的口水。古人稱之為瓊漿玉液。認為煉津可以化精。古人認為這個津是非常重要的,對人體培育元氣有非常好的作用。可以滋補身體。現代人研究發現,口水中含有很多的活性酶,對人體的營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練功中,有**產生,一定不要吐掉,要分口下咽。下咽時,要注意感覺咽下後,其流入下丹田的感覺。這對培養元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舌頂上顎,可以促進口中**的生成,可以治療內分泌失調而導致的幹燥綜合症。在呼出身中濁氣以後,可以以舌頂上顎,並以意觀照舌下玄膺穴,則生津效果更為明顯。舌頂上顎,是用舌頂住上齒後那一排似牙印的內凹的地方。頂時要輕鬆,要自然,不要用力,僵直。玄膺是舌下舌係帶中間的穴位,它位於舌下玉液、金津的兩個穴位中間。有些針灸書上,把玄膺的穴位標為海泉。玄膺一穴是**之海、升華之源,能用內視去觀照玄膺,則真精自然攝提而上,金液,玉液不僅是練功有效產生的一種現象,重要的是它是一種大藥,吞腹和灌溉全身後,對祛病健身、滋養身體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