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風指了指地圖道:“曆年來帝國與蒙古人的戰鬥中攻多守少,特別在十八王之亂之後,帝國沒有一兵一卒出關,這已在蒙古人心中養成了習慣,但這次寡人偏偏要發其道行之,與其被動防禦,不如主動出擊。寡人打算在嘉峪關外打一個伏擊戰。”
“伏擊?”
眾人一楞,他們沒想到楊成風會選擇主動出擊,在大草原的兩個帝國蒙古帝國和大清帝國中,蒙古帝國底子厚,兵馬多,相當來說大清帝國就弱了很多,這和大清帝國統治者女真人有關。大清帝國現在雖然帶甲百萬,但真正的女真鐵騎不過十八萬,這也帝國野戰軍團能敢出兵山海關外的原因。
而蒙古帝國不同,蒙古帝國是匈奴人的後裔,匈奴在大秦帝國建立之前還有著一段輝煌的曆史。他們原本是活躍在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他們是騎在馬背上的民族,匈奴的騎兵擅長使用長矛和弓箭作戰。為了找到新的適合放牧的草原,匈奴人帶著家眷和大量的馬匹牲口開始了遷徙。匈奴軍隊有著強大的力量和嚴明的紀律,他們以不可阻擋之勢掃清了西遷路上的所有障礙。當地的民族為了躲避恐怖的敵人而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園,從而掀起了一陣巨大的遷徙浪潮。
後來匈奴人終於發現了所喜愛的土地,他們定居在匈牙利平原,在蒂薩河畔的塞格得城建立了自己的大本營。匈奴人需要廣闊的草原來放牧他們的馬群和牲口,從這一片區域開始,匈奴人通過同盟或是征服的方式控製了大量的區域。
匈奴人是馬術精湛的騎手,從少年時期就開始接受訓練,一些曆史學家相信正是匈奴人發明了馬鐙,增強了騎兵在持握長矛衝鋒時的戰鬥力。匈奴騎兵的機動能力使敵人帶來感到恐懼,他們每天要更換幾匹戰馬以保持這一優勢。匈奴人的第二個優勢是他們使用的複合弓,遠遠超過了大陸的任何同類武器。站立在馬鐙上,他們能夠向前後左右各個方向發射弓箭。匈奴人的戰術是令人驚異的閃電般的突襲,並因此而帶來恐怖。他們是一支由輕騎兵所組成的軍團,他們的行政體係需要一名偉大的領袖來統率整個部落。
在阿提拉的統治時期,匈奴的強盛達到了最高峰。阿提拉即位後,很快就對大草原發動了一係列的突襲,一直到他統治了大草原,不久後他將目光投向了中原。後來阿提拉死後,失去了強有力的領導後,匈奴帝國分崩離析,大草原也陷入了混亂之中,幾百年的戰爭漸漸地形成了蒙古帝國和大清帝國。
但匈奴人的後裔在千萬以上,真正的蒙古鐵騎就有五六十萬,雖然分成大小不同的部落,卻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大草原新興滿足鮮卑,契丹等都臣服在蒙古人的淫威下。
曆年來與蒙古帝國大大小小的戰爭中,蒙古人對帝國有先天優勢。
“不錯,就是伏擊。”
楊成風指了指地圖道:“百年來,帝國軍隊從來沒有出過嘉峪關與蒙陰關,在蒙古人看來,這次我們黑鷹軍也會像以往的帝國軍隊一樣,不會兵出嘉峪關與蒙陰關,但這次寡人偏偏反其道行之,深入草原,伏擊蒙古人。”
眾將見楊成風已下決定,興奮異常,深入草原,封狼居胥,是每個將領最高的榮耀。如果這一戰能擊敗蒙古人,他們必將名留青史,永載史冊。
楊成風對眾人道:“現在離蒙古人入侵還有兩個月左右,這段時間情報部必須加強對大草原,特別是嘉峪關與蒙陰關外的大草原的情報進行搜索、探測,為伏擊蒙古人作準備。”
“是。”